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京津冀地区散烧煤与电采暖大气污染物排放评估 被引量:39
1
作者 徐钢 王春兰 +1 位作者 许诚 白璞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735-1742,共8页
散烧煤供暖是一种污染物排放量大、一次能源利用效率低的供暖方式,亟需寻找一种新的供暖方式替代散烧煤供暖.在对比评估散烧煤与电煤各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基础上,提出直接电采暖和低温空气源热泵两种替代散烧煤供暖方案,以缓解京津冀... 散烧煤供暖是一种污染物排放量大、一次能源利用效率低的供暖方式,亟需寻找一种新的供暖方式替代散烧煤供暖.在对比评估散烧煤与电煤各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基础上,提出直接电采暖和低温空气源热泵两种替代散烧煤供暖方案,以缓解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并对改造前后的污染物排放量和技术经济性进行分析;从区域污染物综合减排的战略角度提出对京津冀地区原散烧煤采暖用户进行低温空气源热泵供暖改造和燃煤电厂执行"超净排放"改造两种方案,并对两种方案的污染物减排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单位散烧煤的污染物排放量远高于电煤,其中散烧煤的SO2、NOx、烟尘和综合PM(2.5)排放因子分别为17.12、2.80、6.37和9.80 g/kg,电煤的SO2、NOx、烟尘和综合PM(2.5)排放因子分别为0.43、0.85、0.17和0.47 g/kg,散烧煤对综合PM(2.5)的贡献是电煤的20.9倍;直接电采暖和低温空气源热泵供暖均能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其中直接电采暖可使每户每年采暖期的SO2、NOx、烟尘和综合PM(2.5)分别减排66.38、7.15、24.79和36.96 kg,而采用低温空气源热泵的减排量分别为67.79、9.97、25.35和38.52 kg,但直接电采暖方式的一次能源利用效率(仅为33.7%)极低,因此不适合大面积推广;京津冀地区原散烧煤采暖用户在进行低温空气源热泵供暖改造后,其SO2、NOx、烟尘和综合PM(2.5)年减排量分别为24.47×10^4、3.60×10^4、9.15×10^4和13.91×10^4t,燃煤电厂执行"超净排放"改造后相应年减排量分别为1.28×10^4、4.25×10^4、1.30×10^4和2.31×10^4t,其中低温空气源热泵供暖改造后的综合PM(2.5)减排量达到燃煤电厂改造的6.0倍,并且年投资也较燃煤电厂改造低约4×108元.研究显示,采用低温空气源热泵供暖在污染物减排量、技术经济性和实施可行性等方面均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烧煤 污染物 空气源热泵 超净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天然气和热泵替代燃煤供暖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王春兰 许诚 +1 位作者 徐钢 白璞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363-4370,共8页
针对京津冀地区实施天然气和电能驱动空气源热泵(简称:热泵)替代燃煤(散烧煤和锅炉煤)供暖系统的一次能源效率、污染物减排量及经济性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表明:对于京津冀地区,采用天然气和热泵替代燃煤供暖可使一次能源效率分别上升31%... 针对京津冀地区实施天然气和电能驱动空气源热泵(简称:热泵)替代燃煤(散烧煤和锅炉煤)供暖系统的一次能源效率、污染物减排量及经济性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表明:对于京津冀地区,采用天然气和热泵替代燃煤供暖可使一次能源效率分别上升31%和44%;天然气和热泵供暖都可大幅降低污染物排放,天然气供暖可使烟尘、SO_2和NO_x分别减排7.46,33.26,8.06万t;热泵供暖则分别减排7.48,33.21,9.36万t;热泵供暖的初投资高于天然气供暖,但其年燃料费用远低于天然气供暖;此外,基于烟尘、SO_2、NO_x 3种污染物减排总量,计算得出天然气供暖改造的单位污染物减排成本较热泵供暖改造高14.2元/kg,综合对比发现,热泵供暖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烧煤 锅炉 天然气供暖 热泵供暖 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路径的思考 被引量:29
3
作者 刘晓龙 葛琴 +3 位作者 姜玲玲 崔磊磊 李彬 杜祥琬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0-166,共7页
受资源禀赋因素影响,我国长期以来形成了“以煤为主”的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过去几十年,由于开采和利用方式粗放等原因,煤炭在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和碳排放压力。如何有效控制煤炭消费量,改变我国高碳... 受资源禀赋因素影响,我国长期以来形成了“以煤为主”的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过去几十年,由于开采和利用方式粗放等原因,煤炭在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和碳排放压力。如何有效控制煤炭消费量,改变我国高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是着力推进能源革命迫切需要重点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利用统计数据分析了我国煤炭消费的现状,发现我国目前能耗水平仍然偏高,散烧煤低效利用和高污染问题突出,电力、钢铁、水泥等高耗能产业趋于饱和,煤电机组普遍处于低效运行状态,煤化工加工过程存在能耗高、水耗大、污染物产生与排放量大等问题。因此,做好煤炭利用这篇大文章,意味着要高效、洁净,尽可能低碳的用好煤炭,意味着煤炭的利用技术和消费方式的进步,这个进步也必然导致煤炭消费总量的逐步减少。为此,本文提出了“节能提效优先”“大幅降低散烧煤的使用,最终实现全部替代”“工业燃煤使用量下降成为必然”“严控煤电新建装机,争做新能源的服务者”以及“认清煤化工产业的定位,有序稳妥规划部署”的主要路径。认为通过这些路径和努力,我国提出的能源战略、规划以及长远愿景是可以实现的。同时,要把节能作为工作重点,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重点要将散烧煤替代明确作为中国能源革命的一个硬目标,并强化环保标准,着力优化能源结构,多措并举、协同推进我国能源结构由黑色、高碳向绿色、低碳转型,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高效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消费总量 节能提效 散烧煤 工业燃 化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