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8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是“题材狭窄”,还是对题材的拓宽──论明代散文大家归有光的创作
1
作者 马鸿盛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1996年第4期24-30,共7页
一些论著多认为归有光的散文“题材狭窄”,“缺乏深广的现实内容”。其实,归有光散文创作体裁多样,题材涉及面相当广泛;其回忆往事,悼念亲人之抒情记叙小品文恰恰是对我国传统散文题材领域的创新、拓宽和发展;此外,归氏在文艺理... 一些论著多认为归有光的散文“题材狭窄”,“缺乏深广的现实内容”。其实,归有光散文创作体裁多样,题材涉及面相当广泛;其回忆往事,悼念亲人之抒情记叙小品文恰恰是对我国传统散文题材领域的创新、拓宽和发展;此外,归氏在文艺理论方面也颇有建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有光 散文 题材 “狭窄” 拓宽与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文大家王充闾 被引量:3
2
作者 吴俊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7-52,共6页
关键词 文学评论 王充闾 历史文化散文 <<沧桑无语>>
全文增补中
教学评一致性要求下的学习活动设计——以散文阅读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冯渊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5,共6页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编写意图和学情,确定科学、合宜的教学目标;以目标定内容,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遵循学业质量标准,运用合理的评价方式进行检测: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评”一致性。本文以散文阅读教学为例,首先确立散文教学...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编写意图和学情,确定科学、合宜的教学目标;以目标定内容,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遵循学业质量标准,运用合理的评价方式进行检测: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评”一致性。本文以散文阅读教学为例,首先确立散文教学的目标与内容,再以终端评价的能力要求对照学习活动设计,实现教学目标、学习活动与检测评价的多方互动,促进教学评的完善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评”一致性 散文阅读 学习活动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文的跨媒介叙事与可能世界的生成——以《我的阿勒泰》为例
4
作者 周春霞 赵勇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5-203,共9页
跨媒介叙事研究扩大了改编理论的研究视野,但研究对象仍然局限于小说、神话等故事性强的文类。作为一种历史悠久且不断应时而变的文体,散文重真实而拒虚构、强情感而淡情节、彰风格而轻结构的文体特征决定了其与小说的跨媒介叙事具有不... 跨媒介叙事研究扩大了改编理论的研究视野,但研究对象仍然局限于小说、神话等故事性强的文类。作为一种历史悠久且不断应时而变的文体,散文重真实而拒虚构、强情感而淡情节、彰风格而轻结构的文体特征决定了其与小说的跨媒介叙事具有不同特征。选择“可能世界”而不是“故事世界”的概念分析散文的跨媒介叙事,是因为“可能世界”在非虚构文本的真实性与虚构性之间架起一座具有可通达性的桥梁,从而与小说的“故事世界”改编区别开来。以“可能世界”生成机制为中心,将散文的个性化转化为经验化的公共性,按照“再中心化”与“最小偏离”原则,散文的跨媒介叙事即可生成可能世界。可能世界的平行本体论是比故事世界的虚构性更接近于散文的跨媒介叙事的理论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 跨媒介叙事 可能世界 可通达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散文何为?——现代化书写与当代散文的新变
5
作者 陈剑晖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73,共11页
百年以来散文的不断被边缘化,在某种意义上,正是削弱、规避现代化,从而导致现代化基因稀薄的直接结果。在中国式现代化成为时代强音的当下,我们有责任思考这样的问题:在新时代,我们的散文何为?当代的散文要完成从古代向现代的转型,建构... 百年以来散文的不断被边缘化,在某种意义上,正是削弱、规避现代化,从而导致现代化基因稀薄的直接结果。在中国式现代化成为时代强音的当下,我们有责任思考这样的问题:在新时代,我们的散文何为?当代的散文要完成从古代向现代的转型,建构起自己的现代主体性,首先要从于今仍然鲜活的鲁迅精神汲取营养,以此来丰富强健自己。其次,散文要像小说、诗歌那样强势参与到现代国家的建设中,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成为一股重要的推动力量,散文家必须书写时代,呈现现代人丰富复杂的经验。第三,散文要在历史与现代的激荡共振中寻找散文变革的力量。而新时代乡土散文中乡愁抒写的新变,关键是要写出乡土文化精神嬗变时的艰难与创新突破。第四,生态散文的繁荣,使当代散文拥有了现代化的想象力和精神质地,并为当代散文打开了一条连接世界与全球化的通道。在现代化的叙述框架中,我们有理由期待处于新变中的生态散文成为当代散文最美丽的风景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散文 现代化 新变 鲁迅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父亲的伦理重构与现代性书写——论周荣池的长篇散文《父恩》
6
作者 栾梅健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9-123,共5页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由于长期以来封建农耕文明的解体,知识信息的爆炸和新兴事物的涌现,“父亲”往往因为适应不了时代的潮流而广受人们的诟病,成了落后、保守、专制、愚昧的代名词。鲁迅的《肥皂》、茅盾的《春蚕》、赵树理的《小...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由于长期以来封建农耕文明的解体,知识信息的爆炸和新兴事物的涌现,“父亲”往往因为适应不了时代的潮流而广受人们的诟病,成了落后、保守、专制、愚昧的代名词。鲁迅的《肥皂》、茅盾的《春蚕》、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柳青的《创业史》等小说中都有着具体而真切的描写。而在家庭生活中,“父亲”因其承担的责任和无私的奉献,却又赢得了子女全方位、无保留的赞美。这在朱自清的《背影》、阎连科的《我与父辈》、贾平凹的《祭父》等纪实类的作品中有着感人的记录。这其实都是或一方面的父亲形象。周荣池的长篇散文《父恩》,既有对父亲饱含热情的赞美,写出了其护子、勤劳、孝义、慷慨的一面,又将他的缺点,乃至行为和道德上的瑕疵公之于众,刻画出一位瑕瑜互见、丰富复杂的父亲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恩》 周荣池 长篇散文 伦理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散文阅读理解简答题的多片段答案关键句抽取方法
7
作者 侯祺积 李旸 +2 位作者 王素格 何东欢 李书琪 《中文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7-76,共10页
机器阅读理解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近年来发布了许多中文阅读理解任务的数据集,但散文数据集的构建工作还略显不足。该文从散文阅读理解简答题的角度,构建了散文阅读理解简答题答案关键句数据集。在散文阅读理... 机器阅读理解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近年来发布了许多中文阅读理解任务的数据集,但散文数据集的构建工作还略显不足。该文从散文阅读理解简答题的角度,构建了散文阅读理解简答题答案关键句数据集。在散文阅读理解简答题中,散文文本较长,答案关键句分散在多个段落中,现有模型对长文本输入的底层设计存在局限性。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多片段答案关键句抽取方法。该方法融合词形匹配和词语语义相似度,构建了问题与句子的相似度计算模型;设计了分块处理策略,缓解了长文本输入信息缺失问题;构建了问题与文本的相关性判别模型,实现了多片段答案关键句抽取。在该文构建的数据集上与其他方法进行比较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性能优于其他对比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阅读理解 多片段抽取 关键句抽取 文本分块 相关性得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爱情”到“袈裟”——关于李修文散文创作的几组关键词
8
作者 孙萍萍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58,共6页
通过对李修文散文作品的深度研读,以三组关键词为切入点,系统梳理其创作风格的演变及思想的成长转型路径。李修文在散文中大量铺陈“羞”的表达,既源于内心面对生活、创作困境时的无力感,也关联着他自尊自重下对自我的严苛审视,是对文... 通过对李修文散文作品的深度研读,以三组关键词为切入点,系统梳理其创作风格的演变及思想的成长转型路径。李修文在散文中大量铺陈“羞”的表达,既源于内心面对生活、创作困境时的无力感,也关联着他自尊自重下对自我的严苛审视,是对文学与人性深度探索的外显。他将苦行视为自我救赎与命运抗衡的手段,独特的由己及人的审美范式,推动其创作视野从自我转向人民,实现了创作格局的拓展。“兄弟”在其作品中高频地出现,其实质是“人民”的具象化表达。他从个人情感抒发迈向对社会底层人民的观照,完成创作视角的社会维度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修文 散文 自我 人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性·感性·智性:论南帆散文写作的三重维度
9
作者 郑孝熙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3-199,共7页
考察南帆的散文创作,至少有三个维度彰显出其在文学疆域纵横捭阖的能力与魄力。在理性之维,南帆将历史话语与文学想象融冶一炉,以想象与细节织入宏大叙事的缝隙,更加生动地展现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在感性之维,南帆侧重地方书写,尤其注... 考察南帆的散文创作,至少有三个维度彰显出其在文学疆域纵横捭阖的能力与魄力。在理性之维,南帆将历史话语与文学想象融冶一炉,以想象与细节织入宏大叙事的缝隙,更加生动地展现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在感性之维,南帆侧重地方书写,尤其注重表现人地关系,并延伸至背后内蕴的文化信息,传递浓烈而克制的个体情感;在智性之维,南帆以智性省思超越理性与感性,具有充分的理论自觉与文体意识,拓宽学者散文的审美维度,提高智性散文的语言密度,从而形成南帆式的反思、诘问与批判精神。步入新的时代,“新文学”研究的呼声此起彼伏,新的审美趣味正在与历史、现在乃至未来建立联系。在这个意义上,关于南帆散文创作的研究理应得到更进一步的重视,以回应视觉时代制造的种种境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帆散文 理性 感性 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步》主旨是“责任”,而非“亲情”——兼谈对当下散文教学的思考
10
作者 江杰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78,共5页
《散步》主旨“亲情说”的问题在于,它是建立在大众日常生活经验基础上,完全忽略了具体的写作背景和作者创作意图。在解读这篇作品时,如果能在深入了解作者基础上,从作品的“表现自我”“真实”“真诚”等散文属性出发,推敲语言文字,体... 《散步》主旨“亲情说”的问题在于,它是建立在大众日常生活经验基础上,完全忽略了具体的写作背景和作者创作意图。在解读这篇作品时,如果能在深入了解作者基础上,从作品的“表现自我”“真实”“真诚”等散文属性出发,推敲语言文字,体味作者情感,那么就会发现,它真正要传达的思想,是一代中年人面对父母逐渐衰老时所表现出的内心压力与牵挂、对生命盛衰规则的思考以及由此生发的家庭责任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步》 主旨 责任 亲情 散文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那心中的草原是神性的草原——评艾平散文集《天生草原》
11
作者 孟繁华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3-168,共6页
这是呼伦贝尔大草原,也是艾平的草原。艾平常年生活在呼伦贝尔,她是草原的女儿。她的大部分散文,如《呼伦贝尔之殇》《雪夜如期》《草原生灵笔记》《隐于辽阔的时光》《聆听草原》等,都与草原有关。她是如此地热爱这片草原,就像牧民一... 这是呼伦贝尔大草原,也是艾平的草原。艾平常年生活在呼伦贝尔,她是草原的女儿。她的大部分散文,如《呼伦贝尔之殇》《雪夜如期》《草原生灵笔记》《隐于辽阔的时光》《聆听草原》等,都与草原有关。她是如此地热爱这片草原,就像牧民一生在草原上放牧他的羊群,艾平一直在草原上放牧着她的文字。她文字的羊群覆盖了呼伦贝尔草原,不同的是,她极目草原纵深处,让我们也看到了如此不同的呼伦贝尔草原。我们知道,有多少作家就有多少广阔的草原,不同作家笔下的草原千差万别,这是作家们对草原的理解和感受的差异。人间万物都有密码,有的可以言说,有的只能领悟。那些不可言说或难以言说的部分,是对作家真正的考验或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平 理解 文字 散文 草原生灵 密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文诗与文体政治——鲁迅的五卅书写与《野草》
12
作者 屈爽 《鲁迅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2-100,共9页
《失掉的好地狱》与《墓碣文》写于五卅之后,但一直以来,二诗与五卅的关系未被充分认识。五卅后,周刊上发表了大量锋利肃杀的诗,其部分作品不仅加重了虚浮的时代氛围,还容易遮蔽迫切的问题,鲁迅对这些诗并不满意。由此,他以《莽原》为阵... 《失掉的好地狱》与《墓碣文》写于五卅之后,但一直以来,二诗与五卅的关系未被充分认识。五卅后,周刊上发表了大量锋利肃杀的诗,其部分作品不仅加重了虚浮的时代氛围,还容易遮蔽迫切的问题,鲁迅对这些诗并不满意。由此,他以《莽原》为阵地,编选了一批青年的散文诗,形成一套回应时代的文本群。而《失掉的好地狱》与《墓碣文》也构成了对民众“深沉的勇气”和“明白的理性”的启蒙。同时,鲁迅的文学实践,根植于他重启“思想革命”的构想。在当时北京的出版界,《猛进》《语丝》《莽原》等小周刊形成了“目标小异大同”的“短兵战”格局,而鲁迅的多文体写作则构成了调节的装置。这一实践指向的是鲁迅自我体系内部的“文体政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卅 鲁迅 《莽原》 散文 周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以来散文中的“科学智慧”书写
13
作者 周哲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5-81,共7页
智慧的生成路径多样,但极少有人从科学角度予以萃取和凝练。新时期以来,现代科技的发展势头空前迅猛,其强劲的辐射力与渗透力给人类社会和生态世界带来巨大影响。时至今日,以“科技”命名“时代”已是无声共识,中国作家将科技与人文结... 智慧的生成路径多样,但极少有人从科学角度予以萃取和凝练。新时期以来,现代科技的发展势头空前迅猛,其强劲的辐射力与渗透力给人类社会和生态世界带来巨大影响。时至今日,以“科技”命名“时代”已是无声共识,中国作家将科技与人文结合思考的需求和倾向愈发强烈,科技与文学在中国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层互动,作为“轻骑兵”的散文也参与其中,成为书写和反映科技的重要力量。在此背景下,有着突出话语特征和思辨特性的散文文体,便与作为“科技—人文”之核心要素的“科学智慧”发生强烈遇合。但目前来看,英国科学家斯诺所言之“两种文化”(1)的分化与对立之势远比他所处的时代更为严峻,作为“两种文化”交汇点的“科学智慧”难免居处边缘,备受冷落,甚是可惜。那么,“科学智慧”的内涵、形态及价值如何?与一般的“智慧”有何区别与联系?新时期以来,作家的热切关注与集中书写在散文革新与文化融合上起到什么作用,又为人类适应当下时代提供了哪些经验?这些问题值得深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书写 散文 人类社会 科学智慧 文学互动 科技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中散文微写作创意表达路径
14
作者 杨玲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5-39,共5页
散文写作教学是初中阶段重要的写作教学内容,然而直至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新教材的落地,仍处于弱化、边缘化的困境,实践证明微写作是突破这一困境实现散文创意表达的重要路径。在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任务群写作场域里,具身效应下的... 散文写作教学是初中阶段重要的写作教学内容,然而直至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新教材的落地,仍处于弱化、边缘化的困境,实践证明微写作是突破这一困境实现散文创意表达的重要路径。在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任务群写作场域里,具身效应下的“创设微主题情境”、项目化学习下的“拆构微项目内容”以及课程评价理念下的“构建微视角导写机制”,此三者都是借助微写作之力来实现散文创意表达的有效路径。审视散文创意表达路径,其既能有效达成人文主题和写作元素的“双线合璧”,也有益于促使学生从“文学阅读”走向“创意表达”,最终实现初中生散文写作素养的全面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写作 学习任务群 散文创意表达 写作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中古代散文的类型特征及其教学策略
15
作者 任声楠 陈洪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6-29,共4页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代散文按内容可分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和论道说理三类。把握初中古代散文的类型特征,要抓住文章中的情、理、辞。教学写人记事类古代散文,要把握“形象或事件+情感+语言”的特征,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感受人物形...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代散文按内容可分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和论道说理三类。把握初中古代散文的类型特征,要抓住文章中的情、理、辞。教学写人记事类古代散文,要把握“形象或事件+情感+语言”的特征,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感受人物形象、梳理故事情节,进而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教学写景状物类古代散文,要把握“景观+情感+语言”的特征,引导学生感受文本中的景物之美、情感之美和语言之美。教学论道说理类古代散文,要把握“论点+论证过程+语言”的特征,引导学生抓住中心论点、厘清结构层次,体会作者论证过程中的表达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古代散文 类型特征 写人记事 写景状物 论道说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向深入理解的高考文言文阅读方法探析--以史传、史论类古代散文为例
16
作者 申龙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8-91,共4页
【教学缘起】史传、史论类古代散文在高考文言文阅读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几年,各省市高考命题都强化了对能力和素养的考查,强调整体理解、审美鉴赏、文化体认等多个方面。考查内容已突破字词理解层面,延伸至文本深意的开掘层面。这要求... 【教学缘起】史传、史论类古代散文在高考文言文阅读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几年,各省市高考命题都强化了对能力和素养的考查,强调整体理解、审美鉴赏、文化体认等多个方面。考查内容已突破字词理解层面,延伸至文本深意的开掘层面。这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历史语境把握史家立场,并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独立见解。然而,在高考复习阶段,学生仍存在“读不深”“析不透”的问题。基于此,可通过“解文意”“明史观”两种方法,有效推动学生实现从“读懂字句”到“深入理解”的跨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论类古代散文 史传 整体理解 文化体认 教学缘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焦情脉教学审美散文——以《记承天寺夜游》为例
17
作者 汲安庆 李茹茹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34,共4页
审美散文以抒情为己任,教学这类作品时必须聚焦情脉。情脉不仅承载着审美散文的情感意蕴,而且关联着抒情的艺术,还深度触及言语人格、言语情趣、言语气势、言语韵味等内容,由情脉切入教学便于实现教学知识的结构化,促进知、情、意、行... 审美散文以抒情为己任,教学这类作品时必须聚焦情脉。情脉不仅承载着审美散文的情感意蕴,而且关联着抒情的艺术,还深度触及言语人格、言语情趣、言语气势、言语韵味等内容,由情脉切入教学便于实现教学知识的结构化,促进知、情、意、行素养的和谐培育。教师可基于学情,聚焦文本情脉,围绕言语内容、言语形式、言语气韵三个层面渐次展开,开掘审美散文的文本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脉 审美散文 文本层次 文本篇性 《记承天寺夜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中情景交融类散文阅读经验教学探究——以《荷塘月色》为例
18
作者 马磊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31-34,共4页
充分的语言经验是建构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的基础。阅读经验是语言经验的重要方面,也是写作经验积累的基础。在高中情景交融类散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克服盲目知人论世的倾向,树立从文本出发的观念,通过分析景物及其语言艺术体会... 充分的语言经验是建构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的基础。阅读经验是语言经验的重要方面,也是写作经验积累的基础。在高中情景交融类散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克服盲目知人论世的倾向,树立从文本出发的观念,通过分析景物及其语言艺术体会作者情感,并形成寻象观意和披文入情的阅读经验。《荷塘月色》课堂教学实践,证明了这一思路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经验 情景交融类散文 寻象观意 披文入情 《荷塘月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为“心学”:中国古代散文美学的历史演变与时代分期
19
作者 祁志祥 《社会科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2-213,共12页
中国古代散文美学的历史演变可分为先秦萌芽阶段、汉代奠基阶段、魏晋南北朝繁荣阶段、隋唐宋元发展阶段、明清总结阶段五个时期。先秦的“文”或“文章”“文学”指文明道德,与散文最接近的概念是“文辞”或“言”“辞”。儒家的“言... 中国古代散文美学的历史演变可分为先秦萌芽阶段、汉代奠基阶段、魏晋南北朝繁荣阶段、隋唐宋元发展阶段、明清总结阶段五个时期。先秦的“文”或“文章”“文学”指文明道德,与散文最接近的概念是“文辞”或“言”“辞”。儒家的“言志”论与道家的“言意”论是这个时期散文理论的代表学说。汉时“文”或“文章”“文学”出现了指称有文采的辞赋作品的新义,散文理论集中表现为美文学的辞赋批评和史传散文批评。道德美与文采美是汉代散文美学的两大追求。魏晋南北朝时期散文理论出现巨大繁荣。人们一方面继承了汉代辞赋批评对散文辞采美的追求,另一方面又在玄学适性风潮的影响下以“缘情”为“文之经”。唐宋出现了回复汉代古文的运动,强调“文以载道”与自由散句,对抗六朝散文创作重文轻质的骈俪倾向。明清是中国古代散文美学的综合时期。明道、抒情的文学观念得到兼容,“文”为“心学”的民族特色得到抉发,“文学”是“文字著作”的涵义得到明确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为“心学” 散文美学 历史演变 时代分期 达意载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宋八大家散文在日本的流传与衍化——从江户后期至明治初期
20
作者 黄小珠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5-73,共9页
作为群体典范的唐宋八大家散文在日本江户后期至明治初期经历了文本输入与本土再造的过程:在文献形态上,既有大量明清刊本持续输入,又有通过翻刻、评注、续编等本土再造本;在文章学层面,逐步形成一种既效法唐宋八大家文章精髓,又努力建... 作为群体典范的唐宋八大家散文在日本江户后期至明治初期经历了文本输入与本土再造的过程:在文献形态上,既有大量明清刊本持续输入,又有通过翻刻、评注、续编等本土再造本;在文章学层面,逐步形成一种既效法唐宋八大家文章精髓,又努力建构本土文化语境的书写体系;在思想维度上,唐宋八大家的经世精神深刻影响此期日本史学撰写与策论写作,成为彼邦知识群体关怀现实的思想资源。通过考察唐宋散文八大家散文在日本江户后期至明治初期的传播与衍化,可为理解东亚汉文化圈经典文本的传播机制与文化再生产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跨文化传播中的适应性与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八大家散文 日本“江户后期至明治初期” 文献形态 文章学 经世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