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现代散文化小说的两种个性化建构——沈从文、萧红散文化小说片论 |
曾利君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9 |
6
|
|
2
|
散文化小说的诗意建构 |
肖莉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
3
|
|
3
|
九十年代散文化小说创作流变研究 |
魏雪
|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4
|
新时期散文化小说论 |
张学军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1
|
|
5
|
《江村夜话》:中国现代散文化小说的先声 |
叶晓青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6
|
“局外人”与公众话语——伍尔夫后期小说的文化立场与散文化写作研究 |
李红梅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5
|
|
7
|
萧红和中国现代小说散文化 |
阎志宏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9
|
|
8
|
新闻散文化的内在动因 |
樊凡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1991 |
4
|
|
9
|
鲁迅小说的散文精神——论鲁迅小说中的一种文体越界现象 |
余新明
|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10
|
童性玄想与成人理性的耦合及挑战——论鲍尔吉·原野的儿童小说创作 |
王子罕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1
|
公众立场上的超越——伍尔夫后期小说创作转型研究 |
李红梅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12
|
忧郁空灵与明朗洒脱——沈从文、汪曾祺小说文体比较 |
夏逸陶
|
《中国文学研究》
|
1990 |
15
|
|
13
|
汪曾祺小说文体论 |
郝爱萍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97 |
3
|
|
14
|
新时期小说情节结构类型透视 |
李运抟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1
|
|
15
|
浅谈鲁迅小说的艺术 |
舒巷城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0 |
|
16
|
《别了,“不列颠尼亚”》的写作艺术 |
夏德勇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17
|
“规避”的辉煌和遗憾——汪曾祺创作论 |
刘明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6
|
|
18
|
末世的温馨──汪曾祺创作论 |
摩罗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42
|
|
19
|
汪曾祺论 |
汪时进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1
|
|
20
|
序《向真而生》 |
何开四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