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术散手运动员专项耐力的特点及其训练方法 被引量:29
1
作者 赵光圣 郑海娟 姜传银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76-79,共4页
通过现场测试的方法,对散手运动员的赛后即刻心率及血乳酸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专项耐力的特点,是以无氧耐力为主。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提高散手运动员无氧耐力的几种训练方法。
关键词 散手运动 专项耐力 无氧 间歇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手运动员不同运动负荷与血乳酸及心率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春华 申醒 +1 位作者 梁亚东 秦虎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60-63,共4页
本文通过对散手运动员不同运动训练负荷之下血乳酸值和心率的测定,分析研究运动员训练水平与血乳酸值及心率的关系,并探讨不同运动负荷下血乳酸的差值与运动员训练水平的关系。
关键词 散手运动 负荷 血乳酸 心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手运动员血清睾酮变化及其与训练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18
3
作者 敬继红 田振军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04-206,共3页
为了探讨散手运动员不同训练水平与血清睾酮变化的关系 ,选择专业水平较高的运动员和普通散手运动员 ,分别采用多时点在安静和急性空击训练后即刻测试 ,观察血清睾酮值的变化 ,经Minnesota余弦法统计处理 ,结果表明 ,血清睾酮值在急性... 为了探讨散手运动员不同训练水平与血清睾酮变化的关系 ,选择专业水平较高的运动员和普通散手运动员 ,分别采用多时点在安静和急性空击训练后即刻测试 ,观察血清睾酮值的变化 ,经Minnesota余弦法统计处理 ,结果表明 ,血清睾酮值在急性空击练习后即刻、安静状态下专业组显著高于普通组 ,运动后睾酮差值、血清睾酮中值和95 %置信区间振幅等指标专业组显著高于普通组。结论 :血睾酮值变化与训练水平、训练强度及取样时间关系密切 ,可作为散手项目训练监控、训练水平评价和选材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手运动 血清 睾酮 运动能力 心率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武术观念对现代散手运动技术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马世坤 王格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4-117,共4页
武术散手运动,已初步形成了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基本训练方法的体系框架,但在确立散手运动框架和引导其发展的时候在思维方式上始终未能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 传统武术观念 散手运动 技术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散手运动管理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 被引量:13
5
作者 江百龙 于鸿坤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76-78,共3页
本文通过观看“1998年全国武术散手团体赛”赛事,回顾反思过去,就散手运动的现状、问题及发展等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了三种构想与对策。
关键词 散手运动 管理制度 改革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手运动的健身防身的功能和价值 被引量:9
6
作者 温志勤 《体育学刊》 CAS 2000年第4期121-122,124,共3页
武术散手运动在增强体质 ,培养意志 ,掌握技能 ,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基础上 ,内外合一 ,形神兼备 ,独特地表现在一定条件和规则下 ,形成两人斗智较力的徒手搏斗 ,这种集中体现中华武术精髓的攻防技击练习 ,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群众性 ,并... 武术散手运动在增强体质 ,培养意志 ,掌握技能 ,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基础上 ,内外合一 ,形神兼备 ,独特地表现在一定条件和规则下 ,形成两人斗智较力的徒手搏斗 ,这种集中体现中华武术精髓的攻防技击练习 ,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群众性 ,并为广大武术爱好者所向往 ,能充分有力地体现散手运动在健身、防身方面的独特功能和价值。本文就散手运动健身、防身两方面作相应的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手运动 健身 攻防 武术散手 增强体质 技击 爱好者 徒手 表现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手运动员机体的供能特点及其训练 被引量:5
7
作者 姜玉兴 官建民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1994年第2期47-48,79,共3页
结合当今散手运动的发展趋势,从理论上探讨散手运动的供能特点及其训练方法和训练时的科学监测,为运动员身体训练的科学化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散手运动 机体供能 间歇训练 运动量监测 目标心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散手运动员把握战机的因素 被引量:2
8
作者 黄春林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115-116,共2页
关键词 散手运动 对手 战术 战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现代中国散手运动员的体能结构 被引量:2
9
作者 饶坚 《体育学刊》 CAS 1999年第1期108-109,共2页
文论述了现代散手运动员的体能结构,并结合散手竞技的特征和发展趋向逐一进行理论探讨,指出完善散手运动员体能结构对开拓人们的思路,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实现经验型向智能型散手观念的转变,深化散手改革,使中华武术真正走向世界具... 文论述了现代散手运动员的体能结构,并结合散手竞技的特征和发展趋向逐一进行理论探讨,指出完善散手运动员体能结构对开拓人们的思路,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实现经验型向智能型散手观念的转变,深化散手改革,使中华武术真正走向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手运动 体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极拳在散手运动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振旗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9-40,共2页
根据陈式太极拳、推手及散打运动的特点,结合本人多年的习武心得、教学经验以及与陈式第十九世传人国际太极拳大师陈正雷老师习练、探讨、切磋,提出并论述陈式太极拳及推手训练在提高散手运动员专项素质,技、战术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 根据陈式太极拳、推手及散打运动的特点,结合本人多年的习武心得、教学经验以及与陈式第十九世传人国际太极拳大师陈正雷老师习练、探讨、切磋,提出并论述陈式太极拳及推手训练在提高散手运动员专项素质,技、战术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拳 散手运动 推手训练 拳腿 反摔能力 技能训练 技击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首届世界杯散打比赛赛况看散手运动的发展方向 被引量:6
11
作者 宋卫东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88-89,共2页
作为一个现代体育竞赛项目 ,散打从 1979年由我国正式开始尝试比赛 ,随后开始向全世界推广。通过对首届世界杯散打比赛观察与数据统计 ,分析了该项目发展的特点以及我国散手运动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首届世界杯 散打比赛 散手运动 发展方向 武术 散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武术散手运动员调整竞技状态策略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世坤 肖丰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17-118,共2页
赛前人体内外环境的动态变化及意外情况干扰,运动员常会出现某种心理、技术上的失常,而表现出不佳的竞技状态。现在有许多应付或降低赛前紧张的方法被采用,从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中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赛前适宜的心理准备会有助于运动... 赛前人体内外环境的动态变化及意外情况干扰,运动员常会出现某种心理、技术上的失常,而表现出不佳的竞技状态。现在有许多应付或降低赛前紧张的方法被采用,从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中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赛前适宜的心理准备会有助于运动员身心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赛前合理安排训练,直接影响着运动员比赛情绪。心理状态正常与否与训练水平高低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身体素质与竞技技术都处于较佳状态时,比赛心理状态也是良好的。同一项目的运动员总会存在一些共同的心理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散手运动 竞技状态 运动员成绩 心理状态 意外情况 心理准备 身体素质 赛前紧张 比赛情绪 竞技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散手运动技击特色的探讨
13
作者 王培锟 赵光圣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69-71,共3页
中华武术走向世界是大势所趋,作为武术重要组成部分的散手运动要自立于世界体育之林,就必须具备自己独特的风格。散手运动虽在国内已开展十多年,但就如何突出其技击特色众说纷纭。有一说为:“突出以踢摔为主,远踢、近打、贴身摔”。目前... 中华武术走向世界是大势所趋,作为武术重要组成部分的散手运动要自立于世界体育之林,就必须具备自己独特的风格。散手运动虽在国内已开展十多年,但就如何突出其技击特色众说纷纭。有一说为:“突出以踢摔为主,远踢、近打、贴身摔”。目前,象拳击、空手道、跆拳道、泰拳等技击项目均有一定的历史,在各自的发祥地根深蒂固,各具特色。开展以踢摔为主的散手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手运动 中华武术 空手道 武术发展 世界体育 跆拳道 武术技击 泰拳 拳击 摔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水平散手运动员个性及感知觉等心理指标的测试研究
14
作者 王光 张秀萍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4-86,共3页
通过对高水平散手运动员个性及感知觉等心理指标的测试研究,揭示优秀散手运动员具有个性外向情绪平衡、深度知觉精确、左臂动作准确和稳定等心理特点,为散手运动员心理选材及其训练、比赛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水平散手运动 个性 感知觉 心理指标 选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手运动源远流长
15
作者 王培锟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92-94,共3页
散手,是两人在一定规则下,使用踢、打、摔等技术制胜对方的徒手搏斗运动。虽然散手作为单项竞赛项目的开展,只有几年时间,但其历史悠久,几经沧桑,绵延不绝。一、先秦时散手已露萌芽氏族社会里,部落战争频繁,人与人进行残酷的肉搏,其中... 散手,是两人在一定规则下,使用踢、打、摔等技术制胜对方的徒手搏斗运动。虽然散手作为单项竞赛项目的开展,只有几年时间,但其历史悠久,几经沧桑,绵延不绝。一、先秦时散手已露萌芽氏族社会里,部落战争频繁,人与人进行残酷的肉搏,其中一对一有意识地用拳打、脚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对一 散手运动 汉书 浙江省 历史悠久 人与人 竞赛项目 左传 搏斗运动 氏族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手运动概论刍议
16
作者 江百龙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78-80,共3页
一、散手运动释意和发展散手运动是两人运用各自肢体的特殊功能和技击技巧,在特定的规则的制约下进行攻防实战的一项传统徒手对抗性体育运动,是武术这项宝贵遗产的重要运动形式之一。散手近可用手,远可用足,贴身可摔,人体各部位都可以... 一、散手运动释意和发展散手运动是两人运用各自肢体的特殊功能和技击技巧,在特定的规则的制约下进行攻防实战的一项传统徒手对抗性体育运动,是武术这项宝贵遗产的重要运动形式之一。散手近可用手,远可用足,贴身可摔,人体各部位都可以成为攻击对方的武器。概括起来为七拳:头、手、肘、肩、足、膝、胯。技击方法分踢、打、摔、靠、撞、跌等。踢就是腿击法;打就是进攻和防守的手法;靠、撞就是以自身的体重,巧妙地贴身撞击对方,使其失去平衡的击法;摔就是二人相抱使对方例地的技巧;跌就是利用合理倒地而进攻对方的能力。散手的技艺高低,是身体素质、技击招法、战略战术、心理意识在一定条件下有机结合反应,是以实战能力来此较,以实战对抗效果来评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手运动 体育运动 运动形式 武术技击 战略战术 技击方法 腿击法 身体素质 实战能力 宝贵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优秀武术散手运动员身体形态的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赵光圣 郑海娟 郭玉成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42-47,共6页
通过对我国119名优秀武术散手运动员身体形态指标的测试,分析、探讨了不同级别、不同运动水平散手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特点,并利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和逐步回归法,建立了武术散手运动员形态选材的计算机判别函数和体脂百分比回归方程。
关键词 武术散手 散手运动 身体形态 优秀 运动水平 中国 选材 体脂百分比 研究 逐步判别分析
全文增补中
散手运动溯源与发展刍议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彬 江百龙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70-73,46,共5页
散手古称手搏(《汉书·艺文志》)、“弁”(《汉书·甘延寿传》)、“卞”(《汉书,哀帝纪赞》),近代谓枪手、搏打、打擂、散打、格斗等,是传统武术项目中的对抗运动,它的技术动作、攻防理论和练习方法十分丰富,是我国珍贵的民族... 散手古称手搏(《汉书·艺文志》)、“弁”(《汉书·甘延寿传》)、“卞”(《汉书,哀帝纪赞》),近代谓枪手、搏打、打擂、散打、格斗等,是传统武术项目中的对抗运动,它的技术动作、攻防理论和练习方法十分丰富,是我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居延汉简甲编第1304号简有六字,释文是“相错畜,相散手”。据陈邦怀同志考证,1304简确是汉代有关手搏的技术术语,可知散手运动的起源是古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书·艺文志 居延汉简 角抵 起源 散手运动 武艺 先秦古籍 春秋战国时代 隋唐五代 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手运动员的个性及心理指标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保胜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1-52,共2页
通过对高水平散手运动员和普通大学生的个性及心理特征测试后 ,进行了统计的分析 ,发现了散手运动员具有一些特殊的心理特征 ,这为我们正确选材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散手运动 个性 心理特征 外向情绪平衡型 选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手运动中的习惯“组合动作”与“即兴创作” 被引量:14
20
作者 翟寿涛 孙经国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1994年第3期35-37,43+79,共5页
做手运动中的组合动作,是运动员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的相对固定的独特组合动作。它能产生强大的力量,加快攻防速度,提高平衡能力。即兴创作是指运动员根据比赛中的实际情况而针对性地合理地运用有特定作用的技术,它具有实好性、攻击... 做手运动中的组合动作,是运动员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的相对固定的独特组合动作。它能产生强大的力量,加快攻防速度,提高平衡能力。即兴创作是指运动员根据比赛中的实际情况而针对性地合理地运用有特定作用的技术,它具有实好性、攻击性、灵敏性。只有将两者完美地结合起来,才能形成最佳整体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手运动 组合动作 即兴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