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角果藜的结实格局及地下散布单位的入土机制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喜勇 高蕊 +1 位作者 周晓青 魏岩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52-357,共6页
通过对藜科植物角果藜的物候、地上地下结实格局及地下散布单位入土方式的观察,结果表明,1)角果藜子叶期持续时间长;开花结实早,且持续时间长,约占整个生活周期的4/5。2)地下散布单位仅2枚,位于主茎第1节处,地上散布单位多数,位于三歧... 通过对藜科植物角果藜的物候、地上地下结实格局及地下散布单位入土方式的观察,结果表明,1)角果藜子叶期持续时间长;开花结实早,且持续时间长,约占整个生活周期的4/5。2)地下散布单位仅2枚,位于主茎第1节处,地上散布单位多数,位于三歧聚伞状分枝的叶腋处;形成地下散布单位的花具有专一性。3)地下散布单位以主动性的动态"翻转"模式并借助外力因素的被动方式顺利入土。地上地下结果特性是角果藜适应荒漠生境的特殊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果藜 地上地下结果性 地下散布单位 入土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子蓬二型种子的萌发与休眠特性及其生态适应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艳芳 魏岩 严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609-6614,共6页
异子蓬为中亚荒漠的特有种,其果实为胞果,花被片在结果时宿存包被果实形成浆果状的散布单位。对异子蓬的散布单位、果实形态进行比较观察,并在5/15℃、5/25℃、15/25℃(暗/光=12h/12h)3个温变周期下进行种子萌发实验,结果表明:(1)异子... 异子蓬为中亚荒漠的特有种,其果实为胞果,花被片在结果时宿存包被果实形成浆果状的散布单位。对异子蓬的散布单位、果实形态进行比较观察,并在5/15℃、5/25℃、15/25℃(暗/光=12h/12h)3个温变周期下进行种子萌发实验,结果表明:(1)异子蓬的散布单位绿色、浆果状,有大小两种形态;大小两种散布单位内包被的果实在形状、大小、颜色上存在着明显差异。(2)大的散布单位内包被的果实圆形,扁平,褐色,无光泽,直径(2.64±0.03)mm,重量(3.68±0.04)mg;小的散布单位内包被的果实双凸镜形,黑色,有光泽,直径(2.40±0.04)mm,重量(2.86±0.06)mg。(3)褐色种子在3个温变周期下的萌发率都在81%以上,萌发速度快,而黑色种子萌发率低,萌发慢,具有休眠现象。(4)划破种皮及低温层积处理可显著提高黑色种子在3个温变周期下的萌发率,延长储存时间也可有效地促进黑色种子的萌发,表明黑色种子处于非深度生理休眠状态。异子蓬产生的两种不同类型的种子及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萌发差异对荒漠异质环境具有重要的适应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子蓬 种子二型性 散布单位 非深度生理休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