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声学扩散体及界面声散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赵越喆 张冉 《南方建筑》 2012年第2期90-94,共5页
本文介绍了声学扩散体的设计发展历程、典型扩散体的形式及其散射性能的影响因素以及界面声散射的定量测试及其对室内音质的影响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在声散射研究方面仍有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扩散体 界面散射 室内声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内界面声散射特性的评价与测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莫方朔 盛胜我 《声学技术》 EI CSCD 2004年第1期49-53,共5页
结合AES和ISO对室内界面声散射特性两种不同的评价方法 ,分别了介绍扩散系数和散射系数的定义及其测量方法。通过比较这两个参量 ,指出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同时 ,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
关键词 界面散射 扩散系数 散射系数 建筑声学 反射声能分布 散射声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基地声纳海底界面侧向散射分析与仿真 被引量:1
3
作者 袁骏 张明敏 +1 位作者 肖卉 何青海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33-135,142,共4页
海底界面侧向散射分析是双基地声纳探测性能的关键技术。研究分析了双基地条件下,海底界面散射与双基地几何配置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实际配置的情形,提出了一种双基地声纳海底界面侧向散射面积的计算方法,得到了解析表达式。通过仿真实... 海底界面侧向散射分析是双基地声纳探测性能的关键技术。研究分析了双基地条件下,海底界面散射与双基地几何配置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实际配置的情形,提出了一种双基地声纳海底界面侧向散射面积的计算方法,得到了解析表达式。通过仿真实验,得到了双基地海底界面侧向散射面积与观测时间、接收指向、束宽和脉冲宽度等因素的变化规律,表明该算法是可行的,为双基地声纳系统的性能评估和合理配置、使用提供了有效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基地声纳 海底界面侧向散射 解析表达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界面声散射的室内声脉冲响应计算机仿真新算法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继萍 吴硕贤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9-24,共6页
本文提出一种考虑界面声散射的室内声脉冲响应的计算机仿真新算法。该算法通过应用动态堆栈和虚拟内存,解决了模拟中计算可能失去控制的问题.作为例子,文中对二个矩形房间的声脉冲响应进行仿真.
关键词 房间声脉冲响应 界面散射 动态堆栈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质和粗糙界面散射影响下NIS结的隧道谱和束缚态
5
作者 魏健文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9-83,共5页
在正常金属/绝缘层/s波超导隧道结中,考虑绝缘层中的体杂质散射以及粗糙界面散射,运用Blon-der-Tinkham-Klapwijk(BTK)理论和Bogoliubov-de Gennes(BdG)方程,计算系统的微分电导.计算表明:(1)电导峰的位置与绝缘层的厚度密切相关,当绝... 在正常金属/绝缘层/s波超导隧道结中,考虑绝缘层中的体杂质散射以及粗糙界面散射,运用Blon-der-Tinkham-Klapwijk(BTK)理论和Bogoliubov-de Gennes(BdG)方程,计算系统的微分电导.计算表明:(1)电导峰的位置与绝缘层的厚度密切相关,当绝缘层厚度具有几个相干长度时,隧道谱中的能级谐振峰数目增多,从而在超导能隙内形成一些束缚态;(2)粗糙界面散射和绝缘层中的杂质散射均能有效地压低电导峰,由此可解释理论与实验间尚存的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S结 杂质散射 粗糙界面散射 隧道谱 束缚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材料的宽带高增益低雷达散射截面天线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涛 曹祥玉 +2 位作者 高军 杨群 李文强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26-531,633,共6页
利用超材料概念,通过在天线贴片和接地面上分别蚀刻周期互补三角形电磁谐振单元(CTER)和条形缝隙图案,在低介电常数薄介质基板上设计并且制作了一种宽带高增益低雷达散射界面(RCS)贴片天线。仿真分析表明:由于超材料结构的左手特性影响... 利用超材料概念,通过在天线贴片和接地面上分别蚀刻周期互补三角形电磁谐振单元(CTER)和条形缝隙图案,在低介电常数薄介质基板上设计并且制作了一种宽带高增益低雷达散射界面(RCS)贴片天线。仿真分析表明:由于超材料结构的左手特性影响了天线介质基底的等效媒质参数,天线电磁场的传播方向被改变,天线辐射场主要集中在水平方向而不是传统贴片天线的垂直方向。相比初始天线,新天线相对带宽从2.9%扩展到64.5%,并且有低的电压驻波比;在工作带宽内,天线鼻锥方向低雷达散射界面都有5dB以上的减缩,最大减缩22dB.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贴片天线 超材料 宽带 高增益 雷达散射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声散射特性进展及展望
7
作者 郑毅 秦志亮 +3 位作者 于盛齐 马本俊 赵吉祥 刘梦婷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8-757,共10页
为了对海底声散射特性进行系统分析和规律总结,本文梳理了国内外有关海底声散射特性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海底声散射的基本概念,并对界面粗糙散射及沉积物体积散射的理论模型进行了总结;从高频(>10 kHz)和中频(1~10 kHz)2个方面阐述了... 为了对海底声散射特性进行系统分析和规律总结,本文梳理了国内外有关海底声散射特性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海底声散射的基本概念,并对界面粗糙散射及沉积物体积散射的理论模型进行了总结;从高频(>10 kHz)和中频(1~10 kHz)2个方面阐述了国内外典型海底声散射特性测量实验,同时对当前具有代表性的海底声散射实验结果进行了归纳分析。最后剖析和探讨了当前海底声散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并指出海底中频及宽掠射角声散射模型研究在水下攻防应用中尤为紧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射特性 散射理论 粗糙界面散射 体积散射 高频 中频 散射实验 宽掠射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事目标激光散射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高宇辰 周冰 +1 位作者 刘贺雄 陈玉丹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63-1070,共8页
军事目标的激光散射特性是影响装备作战效能的重要因素,对于研究激光装备的作用距离、装备的激光隐身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目标激光散射特性的基本概念,从理论模型和经验公式两方面介绍了激光散射特性的理论建模研究成果,分... 军事目标的激光散射特性是影响装备作战效能的重要因素,对于研究激光装备的作用距离、装备的激光隐身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目标激光散射特性的基本概念,从理论模型和经验公式两方面介绍了激光散射特性的理论建模研究成果,分析了各种模型和经验公式的适用范围。从目标表面材料BRDF测量、缩比模型LRCS测量、真实目标LRCS测量三个方面,分析了国内外典型测量方法、相关应用以及下一步发展方向,为后续目标散射特性的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军事目标 激光散射特性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激光雷达散射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损耗激光薄膜的散射与机械损耗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锦龙 王富美 +3 位作者 方圣欢 焦宏飞 程鑫彬 王占山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2655-2677,共23页
超低损耗激光薄膜在引力波探测、光原子钟、光腔衰荡光谱等精密测量领域具有重要应用。激光谐振腔的腔长稳定性和总光学损耗决定了测量系统的灵敏度和信噪比。在薄膜材料、制备工艺和检测技术的发展下,薄膜光学损耗控制和热噪声研究方... 超低损耗激光薄膜在引力波探测、光原子钟、光腔衰荡光谱等精密测量领域具有重要应用。激光谐振腔的腔长稳定性和总光学损耗决定了测量系统的灵敏度和信噪比。在薄膜材料、制备工艺和检测技术的发展下,薄膜光学损耗控制和热噪声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在光学损耗方面,薄膜吸收已能控制在亚10-6量级,薄膜散射成为光学损耗的主要因素。本文重点从缺陷诱导散射和界面散射两方面梳理了薄膜散射控制的研究思路和成果,通过光学因子设计和界面功率谱密度调控降低薄膜界面散射,建立了节瘤缺陷诱导散射的理论分析模型,阐明其物理机制,提出了缺陷诱导散射的控制技术。在热噪声研究方面,主要介绍薄膜机械损耗的物理机制,通过薄膜材料体系优化降低反射薄膜的机械损耗,持续改进薄膜机械损耗的表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薄膜 界面散射 节瘤缺陷 机械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波在不均匀磁化等离子体中的吸收 被引量:26
10
作者 刘少斌 莫锦军 袁乃昌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72-375,共4页
本文讨论了不均匀磁化等离子体片对圆极化电磁波、异常模电磁波的吸收 ,计算了不同条件下衰减率 .计算表明 ,当电磁波的频率接近电子碰撞频率时 ,磁等离子体对电磁波的吸收达到最大值 .当入射电磁波的频率很低时 ,不均匀磁化等离子体中... 本文讨论了不均匀磁化等离子体片对圆极化电磁波、异常模电磁波的吸收 ,计算了不同条件下衰减率 .计算表明 ,当电磁波的频率接近电子碰撞频率时 ,磁等离子体对电磁波的吸收达到最大值 .当入射电磁波的频率很低时 ,不均匀磁化等离子体中碰撞对雷达波的吸收非常小 .当入射电磁波频率较高时 ,等离子体的碰撞对入射电磁波的衰减很有效 .在磁场对电磁波衰减率的影响上 ,对右旋电磁波 ,磁场变大 ,衰减率曲线的峰值向较低的碰撞频率方向移动 ,且衰减率减小 .而对左旋电磁波 ,磁场变大 ,衰减率曲线的峰值向高的碰撞频率方向移动 ,且衰减率也增大 .同时 ,我们发现在一定条件下 ,磁场使电磁波的有效吸收带宽变宽 .此时 ,等离子体对电磁波的吸收也最大 .特别是当入射电磁波的频率较低时这一特性更显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隐身 雷达散射界面 不均匀磁化等离子体 有效吸收带宽 电磁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均匀磁等离子体的隐身机理——圆极化电磁波的碰撞吸收 被引量:18
11
作者 刘少斌 莫锦军 袁乃昌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2002年第3期258-263,共6页
研究了圆极化电磁波在不均匀磁等离子体的传播和吸收。讨论了不均匀磁化等离子体片对平行于磁场方向传播的左、右旋圆极化电磁波的碰撞吸收 ,计算了不同条件下衰减率。计算表明 ,当电磁波的频率接近电子碰撞频率时 ,磁等离子体对电磁波... 研究了圆极化电磁波在不均匀磁等离子体的传播和吸收。讨论了不均匀磁化等离子体片对平行于磁场方向传播的左、右旋圆极化电磁波的碰撞吸收 ,计算了不同条件下衰减率。计算表明 ,当电磁波的频率接近电子碰撞频率时 ,磁等离子体对电磁波的吸收达到最大值。当入射电磁波的频率很低时 ,不均匀磁化等离子体中碰撞对雷达波的吸收非常小。当入射电磁波频率较高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隐身机理 圆极化电磁波 碰撞吸收 雷达 散射界面 电磁波 不均匀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飞翼布局无人机的RCS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春阳 焦永昌 +2 位作者 张朋 张福顺 张麟兮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5-98,共4页
对一种飞翼布局无人机(UAV)模型的雷达散射截面(RCS)进行了理论仿真估算和微波暗室测量。在仿真估算中采用了一种物理光学法(PO)+等效电磁流(MEC)法的混合高频计算方法,分别针对目标表面散射和目标边缘散射场进行计算。得出的理论结果... 对一种飞翼布局无人机(UAV)模型的雷达散射截面(RCS)进行了理论仿真估算和微波暗室测量。在仿真估算中采用了一种物理光学法(PO)+等效电磁流(MEC)法的混合高频计算方法,分别针对目标表面散射和目标边缘散射场进行计算。得出的理论结果与真实测量结果基本相符,证明在解决电大尺寸模型的RCS估算时以这种方法计算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能够满足仿真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物理光学法 等效电磁流法 雷达散射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基地雷达的探测范围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小宽 甄蜀春 于庆国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1期196-198,共3页
从双基地雷达方程出发,通过实时采集探测目标的双站雷达散射截面,计算出了双基地雷达对目标的探测区域,得到了有价值的结论,为双基地雷达用于工程实际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双基地雷达 雷达散射界面 雷达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地波雷达海面舰船RCS预估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聪 高火涛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75-681,共7页
为了有效预估高频雷达海面目标的短波散射特性,采用两媒质半宽间FDTD方法对海面舰船目标电磁建模。通过对有限长贴地介质圆柱进行电磁建模,证明了该方法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最后,以海面某海监船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电磁散射情况,并将计算... 为了有效预估高频雷达海面目标的短波散射特性,采用两媒质半宽间FDTD方法对海面舰船目标电磁建模。通过对有限长贴地介质圆柱进行电磁建模,证明了该方法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最后,以海面某海监船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电磁散射情况,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观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两者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地波雷达 时域有限差分法 雷达散射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与表面相互作用动力学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沈学英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1991年第2期71-91,共21页
一、引言近些年来,气体原子、分子与固体表面相互作用动力学的研究在理论和实验上都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气固界面散射动力学是在近二、三十年才发展起来的一个跨学科的新学术领域,在某种意义上说,它可以被认为是由气相分子碰撞理... 一、引言近些年来,气体原子、分子与固体表面相互作用动力学的研究在理论和实验上都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气固界面散射动力学是在近二、三十年才发展起来的一个跨学科的新学术领域,在某种意义上说,它可以被认为是由气相分子碰撞理论与固体物理相结合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实验 表面相互作用 固体物理 碰撞理论 双原子分子 界面散射 超曲面 非弹性散射 理论研究 近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ε-(Al_(x)Ga_(1-x))_(2)O_(3)/ε-Ga_(2)O_(3)异质结电子输运性质研究
16
作者 白雅楠 吕燕伍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41-449,共9页
Ga_(2)O_(3)是一种新兴的宽带隙半导体,在电力和射频电子系统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前期研究以β-Ga_(2)O_(3)为主,并且已经对β-(Al_(x)Ga_(1-x))_(2)O_(3)/Ga_(2)O_(3)异质结构中的二维电子气(2DEG)进行了理论计算,本文主要研究ε-(A... Ga_(2)O_(3)是一种新兴的宽带隙半导体,在电力和射频电子系统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前期研究以β-Ga_(2)O_(3)为主,并且已经对β-(Al_(x)Ga_(1-x))_(2)O_(3)/Ga_(2)O_(3)异质结构中的二维电子气(2DEG)进行了理论计算,本文主要研究ε-(Al_(x)Ga_(1-x))_(2)O_(3)作为势垒层对ε-(Al_(x)Ga_(1-x))_(2)O_(3)/ε-Ga_(2)O_(3)异质结电子输运性质的影响,首先介绍了ε-(Al_(x)Ga_(1-x))_(2)O_(3)/ε-Ga_(2)O_(3)异质结的结构和性质,分析计算了由于ε-(Al_(x)Ga_(1-x))_(2)O_(3)/ε-Ga_(2)O_(3)异质结的自发极化和压电极化所产生的极化面电荷密度,以及极化对2DEG浓度产生的影响,接着分析了在不同Al摩尔组分下,ε-(Al_(x)Ga_(1-x))_(2)O_(3)势垒层厚度与合金无序散射、界面粗糙度散射和极性光学声子散射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计算得出结论:界面粗糙度散射和极性光学声子散射对ε-(Al_(x)Ga_(1-x))_(2)O_(3)/ε-Ga_(2)O_(3)异质结的电子输运性质有重要影响,合金无序散射对异质结的输运性质影响较小;2DEG浓度、合金无序散射、界面粗糙度散射和极性光学声子散射的电子迁移率强弱由ε-(Al_(x)Ga_(1-x))_(2)O_(3)势垒层的厚度和Al摩尔组分共同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EG浓度 电子迁移率 ε-(Al_(x)Ga_(1-x))_(2)O_(3)/ε-Ga_(2)O_(3)异质结 合金无序散射 界面粗糙度散射 极性光学声子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