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焦点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眼远期视觉质量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蓝倩倩 何文静 +3 位作者 周舟 谢娇艳 黄璐婷 李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66-1170,共5页
目的观察单焦点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眼的远期主观和客观视觉质量。方法将合并角膜规则散光≥0.75 D的白内障患者75例(75眼),根据植入的人工晶状体不同分为WF组(非球面IOL组)和Toric组(散光矫正非球面IOL组),WF组植入AcrySof IQ SN6... 目的观察单焦点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眼的远期主观和客观视觉质量。方法将合并角膜规则散光≥0.75 D的白内障患者75例(75眼),根据植入的人工晶状体不同分为WF组(非球面IOL组)和Toric组(散光矫正非球面IOL组),WF组植入AcrySof IQ SN60WF IOL,Toric组植入AcrySof IQ Toric SN6AT IOL,对比并观察2组术后1 a的主观及客观视觉质量。结果术后1 a主观调查问卷Toric组视觉质量优于WF组;裸眼视力:WF组为0.65±0.19,Toric组为0.76±0.14;全眼散光:WF组为1.75±0.77,Toric组为0.33±0.21。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cut off frequency,MTF cut off):WF组为(21.972±10.578)c·deg-1,Toric组为(26.733±7.632)c·deg-1;100%对比度下视力(100%VA):WF组为0.722±0.369,Toric组为0.892±0.233,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瞳孔直径3.0 mm时,各组间球差、彗差、三叶草、次级散光、全眼总低阶像差、全眼总高阶像差、全眼总像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全眼散光与裸眼视力、MTF cut off、100%VA均呈负相关;全眼客观散射指数与iTrace视觉功能分析仪测量的散光(iTrace散光)、球差、全眼总低阶像差、全眼总像差均呈正相关;MTF平均高度(MTF average height,MTF AH)与裸眼视力呈正相关,与iTrace散光、球差、彗差、三叶草、次级散光、全眼总低阶像差、全眼总高阶像差、全眼总像差均呈负相关;斯泰尔比值(SR)与裸眼视力呈正相关,与iTrace散光、球差、全眼总低阶像差、全眼总像差均呈负相关;iTrace散光与球差、彗差、三叶草、次级散光、全眼总低阶像差、全眼总高阶像差、全眼总像差均呈正相关(P<0.05)。Toric组患者末次随访时IOL轴位旋转为3.9°±2.1°。结论在合并角膜规则散光的白内障患者的远期临床观察中,植入单焦点散光矫正型IOL能获得更好的主观及客观视觉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 主观视觉质量 客观视觉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眼联合植入不同附加度数多焦点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ART)患者术后视觉质量及满意度 被引量:5
2
作者 林婷婷 张晓旭 +3 位作者 肖雪冰 乌兰 刘洋 方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44-348,共5页
目的探讨双眼联合植入不同附加度数多焦点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AcrySof IQ ReSTOR Toric-Intraocular lens,ART)患者术后视觉质量及满意度。方法收集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双眼白内障合并散光和老视的患者共34例(68眼),... 目的探讨双眼联合植入不同附加度数多焦点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AcrySof IQ ReSTOR Toric-Intraocular lens,ART)患者术后视觉质量及满意度。方法收集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双眼白内障合并散光和老视的患者共34例(68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ART植入术。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16例(32眼),双眼分别植入ART+2.5 D和ART+3.0 D,第一次手术植入ART+2.5 D,第二次手术植入ART+3.0 D;对照组18例(36眼),双眼均植入ART+3.0 D。术后3个月检测两组患者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远(5 m)、中(80 cm)、近(40 cm)视力,绘制双眼离焦曲线,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对比敏感度及问卷调查结果。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裸眼中视力、最佳矫正中视力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裸眼远视力、裸眼近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最佳矫正近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离焦曲线在-3.5^+0.5 D区间趋于平稳,视力均优于0.3 logMAR,形成平台期;对照组离焦曲线呈现双峰,峰值在0 D和-3.0 D;离焦曲线结果显示,观察组中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近视力对照组优于观察组。术后3个月,在暗视状态下,观察组在6.0 c·d-1及12.0 c·d-1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共34例68眼均有不同程度光晕等视觉干扰表现,以夜间为重,但不影响生活质量。观察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完全脱镜,无患者诉双眼视物不适、重影、头晕等症状;对照组中5例(10眼)中距离视物欠佳(主要看电脑屏幕)。中距离用眼活动满意度观察组为100%,对照组为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近距离用眼活动满意度观察组为87.5%,对照组为9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8)。结论双眼联合植入不同附加度数ART能够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视觉质量及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焦点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 不同附加度数 对比敏感度 离焦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轴向旋转的预测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琳 孟紫薇 +2 位作者 张利民 虹霏 朱丹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36-541,共6页
目的 研究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TIOL)植入术后轴向旋转的预测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200眼)行TIOL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模型建立组(60例120眼)、外部验证组(40例80眼),比较模型建立组、外... 目的 研究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TIOL)植入术后轴向旋转的预测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200眼)行TIOL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模型建立组(60例120眼)、外部验证组(40例80眼),比较模型建立组、外部验证组术后发生轴向旋转(发生组)与未发生轴向旋转(未发生组)患者各项临床资料及数据的差异,采用Lasso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轴向旋转的预测因素,R语言建立预测模型,并对所建立模型进行评价和外部验证。结果 模型建立组:发生组患者眼轴长度、撕囊口直径均高于未发生组,植入张力环患者少于未发生组,前囊膜混浊分级与未发生组差异显著,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外部验证组:发生组患者眼轴长度、撕囊口直径均高于未发生组,前囊膜混浊分级与未发生组差异显著,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其余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Lasso回归分析筛选出具有预测价值的4个术后轴向旋转因素:眼轴长度、撕囊口直径、前囊膜混浊分级、植入张力环,其系数分别为1.988、2.076、1.553、-0.76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眼轴长度、撕囊口直径、前囊膜混浊分级4级是术后轴向旋转的相关危险因素,植入张力环是术后轴向旋转的相关保护因素(均为P<0.05)。针对模型建立组绘制的预测术后轴向旋转列线图模型的预测风险能力指数(C-index)为0.945,提示列线图预测能力较好。绘制模型建立组、外部验证组的校准曲线,结果显示,两者校准度分别为0.905、0.926,提示模型与实际观察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绘制决策分析曲线(DCA)评价模型的临床效用,结果显示,术后轴向旋转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明显的正向净收益。结论 眼轴长度、撕囊口直径、前囊膜混浊分级4级是白内障TIOL术后轴向旋转的相关危险因素,植入张力环是术后轴向旋转的相关保护因素,4项相关危险因素均可作为术后轴向旋转的预测因素,为临床早期预测和干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光矫正 人工晶状体植入 术后轴向旋转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折射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残余散光对患者视觉质量的影响
4
作者 马晓婷 李科军 +3 位作者 赵智华 张茵 杜颖华 梁福珍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探讨区域折射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残余散光对患者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20年6月至2022年3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眼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LENTIS Comfort LS-313 MF15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57例... 目的探讨区域折射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残余散光对患者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20年6月至2022年3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眼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LENTIS Comfort LS-313 MF15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57例(73眼)的病历及随访资料,将其按照术后角膜残余散光进行分组,角膜残余散光>0.75~1.50 D的患者32例40眼作为试验组,角膜残余散光≤0.75 D的患者25例33眼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裸眼远距离视力(5 m)、裸眼中距离视力(80 cm)、裸眼近距离视力(40 cm)、离焦曲线、客观视觉质量、主观视觉质量、满意度及脱镜率。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裸眼远距离视力(logMAR)均为0.10(0.00,0.22),裸眼中距离视力(logMAR)均为0.00(0.00,0.10),裸眼近距离视力(logMAR)分别为0.20(0.10,0.30)、0.20(0.10,0.20),两组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离焦曲线显示,附加球镜度数从+2.00 D至-4.00 D的不同屈光度数上的远距离视力两组患者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术后客观视觉质量中总像差、彗差、调制传递函数及斯特列尔比值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总高阶像差、球差及三叶草差两组患者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间主观视觉质量、满意度及脱镜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LENTIS Comfort LS-313 MF15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0.75~1.50 D的角膜残余散光对患者主观视觉质量及客观视觉质量中总高阶像差、球差及三叶草差没有影响,对客观视觉质量中总像差、彗差、调制传递函数及斯特列尔比值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光 视觉质量 区域折射人工晶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晶状体眼散光矫治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治超高度近视并散光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左志高 尹黎 +4 位作者 刘苏冰 侯莹 聂晓丽 买志彬 江红玲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60-463,共4页
背景近年来随着屈光手术的不断进步,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在矫治超高度近视、散光、远视等方面逐步体现出其特有的优越性,其安全性、有效性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关注。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散光矫治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TICL)植... 背景近年来随着屈光手术的不断进步,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在矫治超高度近视、散光、远视等方面逐步体现出其特有的优越性,其安全性、有效性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关注。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散光矫治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TICL)植入治疗超高度近视并散光的有效性、稳定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观察分析2008年5月-2009年2月经手术治疗的超高度近视并散光患者27例33眼的病例资料,均在眼球周围阻滞麻醉下经3mm颞侧透明角膜切口植入TICL,随访18个月,随访内容包括术前及术后1d,1周,2周,1、3、6、12、18个月的裸眼远近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裂隙灯显微镜检查、TICL轴向、屈光度数、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分析等。结果术后96.97%眼裸眼视力等于或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球镜度数均在一1.00~+0.25D,柱镜度数均在-1.00~0D,TICL轴向偏差在10°以内者占93.94%(31/33),手术前后眼压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眼压:F=3.350,P=5.490;角膜内皮细胞计数:t=1.835,P=0.082),术后1眼出现须手术调整的散光轴向旋转,1眼因TICL直径较大,发生术后高眼压,行TICL置换后眼压恢复正常,目前尚无白内障发生。结论TICL植入矫治超高度近视并散光具有有效性、安全性及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度近视 散光 散光矫治后房人工晶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ric人工晶状体矫正散光的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冬梅 毕宏生 +3 位作者 蔡婉婷 吴建峰 解孝锋 刘翠红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75-576,共2页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 角膜散光 散光矫正 临床效果 ACRYSOF 白内障患者 植入术后 I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后表面散光的分布及对散光型人工晶状体计算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李盼盼 吴坚 +3 位作者 薛莹 周婧 张聿剑 管怀进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60-466,共7页
目的分析角膜后表面散光(PA)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高度角膜散光人群中的分布规律,评估模拟角膜曲率计散光(KA)和总角膜散光(TCA)对散光型人工晶状体(Toric IOL)计算的影响。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设计,纳入2016年8月至2017年4月在... 目的分析角膜后表面散光(PA)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高度角膜散光人群中的分布规律,评估模拟角膜曲率计散光(KA)和总角膜散光(TCA)对散光型人工晶状体(Toric IOL)计算的影响。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设计,纳入2016年8月至2017年4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KA>0.75D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81例200眼。所有患者术前均行Petacam检查,记录KA、PA、TCA和角膜前表面散光(AA),统计PA散光度数和轴位的分布。根据AA轴向分为顺规散光组、逆规散光组和斜轴散光组,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检测各组PA与AA间各矢量分解值以及KA与TCA间各矢量分解值的相关性,采用配对t检验法分析KA与TCA间各矢量分解值差异性。分析KA、TCA分别计算所得Toric IOL型号和轴向的差异。结果所有散光患者PA矢量平均值为-0.32D×93.1°,其中PA>0.5D者22眼,占11%,PA为逆规散光者163眼,占81.5%。所有散光患者中PA与AA间矢量分解值KP(0)和KP(45)均呈弱相关(r=0.480,P<0.001;r4=0.251,P45<0.001)。顺规散光组,KA和TCA的矢量平均值分别为1.44D×89.6°和1.32D×89.5°,KA>TCA者53眼,占69.7%;逆规散光组KA和TCA的矢量平均值分别为1.30D×153.4°和1.71D×154.4°,KA<TCA者82眼,占87.3%;斜轴散光组KA和TCA的矢量平均值分别为1.13D×122.0°和1.24D×124.2°,KA<TCA者20眼,占66.7%。各不同散光类型组患者KA与TCA的KP(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分别用KA和TCA计算Toric IOL的型号及放置的轴位,其中两种方式计算Toric IOL型号不一致者占42.5%,计算轴位不一致者占88.2%。结论在高度角膜散光患者中,PA多为逆规散光,忽略PA将会使部分患者Toric IOL型号的选择和轴位放置产生偏差,对于无法测量PA或TCA的患者,应适当调整ToricIOL型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角膜后表面散光 总角膜散光 模拟角膜曲率计散光 散光人工晶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近视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矫正晶状体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松田 郑广瑛 +3 位作者 李志刚 王洁 赵丽君 王瑞娜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26-930,共5页
背景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矫正晶状体(ICL)植入术是矫正高度近视的手术方法之一,与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不同的是,该术式保留了角膜与晶状体像差固有的匹配关系,但术后视觉质量是患者和医师较为关注的问题。目的探讨... 背景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矫正晶状体(ICL)植入术是矫正高度近视的手术方法之一,与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不同的是,该术式保留了角膜与晶状体像差固有的匹配关系,但术后视觉质量是患者和医师较为关注的问题。目的探讨IC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术后视觉质量的变化。方法对高度近视患者42例84眼行ICL植入术,于术后1d、1个月和6个月复查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BCVA)、屈光状态、波前像差、对比敏感度以及调节力并与术前进行比较。结果采用前瞻性病例观察试验设计。本组患者术前视力均〈0.3,术后各随访时问点裸眼视力和BCVA均〉0.3,明显好于术前。术后各时间点间视力增加的眼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70,P〉0.05)。本组患者术前平均等效球径屈光度为(-15.384-1.03)D,术后1d平均等效球镜屈光度为(+0.55±0.06)D,术后1个月平均等效球镜屈光度为(-1.22±0.09)D,术后6个月平均等效球镜屈光度为(-0.68±0.06)D,各时间点比较等效球镜屈光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559.90,P〈0.01);术眼术前平均波前总像差为11.00±0.25,术后6个月平均总像差为2.21±0.56,其中术前和术后6个月高阶像差分别为0.43±0.05和0.47±0.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5,P=0.10)。明视和暗视状态下术后各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与术前比较均有增高,手术前后各时间点的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和6个月时屈光度〈-16D组术眼调节力较术前明显增加(术前:2.75±1.20,术后1个月:5.75±1.44;术后6个月:6.00±1.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97.70,P〈0.05);而屈光度〉-16D组手术前后调节力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67,P〉0.05)。结论IC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后患者的视觉质量较术前明显改善,但远期疗效及安全性尚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晶状体 后房人工矫正晶状体 视觉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网膜脱离一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刘百臣 张卯年 彭秀军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20-320,共1页
关键词 前房人工晶状体 视网膜脱离 晶状体 植入术后 前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裸眼视力 视网膜浅脱离 矫正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中央孔堵塞诊疗一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薛瑶 邓应平 王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15-416,共2页
患者,女,33岁,因“右眼胀痛伴视物模糊13 d”于2019年9月26日至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就诊并收住入院。2015年7月于本院行双眼中央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 with center hole posterior chamber intraocula... 患者,女,33岁,因“右眼胀痛伴视物模糊13 d”于2019年9月26日至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就诊并收住入院。2015年7月于本院行双眼中央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 with center hole posterior chamber intraocular lens,EVO-ICL)植入术,术前球镜度右眼-20.25 D,左眼-9.5 D;矫正视力右眼0.2,左眼1.0;眼压正常,右眼出现豹纹状眼底改变;前房深度右眼3.04 mm,左眼3.16 mm;眼轴长度右眼33.39 mm,左眼28.92 mm;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右眼3071.8/mm^(2),左眼3122.8/mm^(2);术后右眼裸眼视力0.6,眼压、拱高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轴长度 前房深度 裸眼视力 矫正视力 豹纹状眼底 晶状体眼后房人工晶状体 角膜内皮细胞计数 视物模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rySof IQ Restor 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对视觉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祥菲 陆燕 +3 位作者 段娴艺 施宇华 陈银 黄振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37-340,344,共5页
目的探讨Acrysof IQ Restor 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后患眼散光、像差及调制传递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MTF)值变化,评价此种晶状体对术眼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观察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IQ Restor Toric IOL植... 目的探讨Acrysof IQ Restor 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后患眼散光、像差及调制传递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MTF)值变化,评价此种晶状体对术眼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观察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IQ Restor Toric IOL植入的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1.0 D的患者8例(10眼),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测量裸眼远中近视力、最佳矫正远近视力、等效球镜、残余散光及IOL轴位、总低阶像差和高阶像差、MTF值并问卷调查视觉满意度等。结果术后3个月,裸眼远视力为0.85±0.30,最佳矫正远视力为0.92±0.27,裸眼近视力为0.73±0.22,最佳矫正近视力为0.76±0.20,裸眼中视力为0.62±0.18;等效球镜度数≤±0.5 D者9眼(90%)。术后3个月全眼总散光由术前的(1.50±0.41)D降至(0.28±0.43)D(t=6.124,P=0.000),与术前预计残留散光(0.13±0.09)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IOL轴位偏离(3.20±1.55)°。所有瞳孔直径下,总像差、低阶像差、高阶像差、球差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下降(均为P<0.05),术后3 mm瞳孔直径下的总像差、低阶像差和高阶像差(P=0.034、0.044、0.005)以及5 mm瞳孔直径下的总像差、低阶像差、散光像差(P=0.048、0.033、0.046)随时间推移仍有显著降低,余像差随时间变化虽有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不同瞳孔直径下,MTF值在各个空间频率下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提高(均为P<0.05)。结论 Acrysof IQ Restor Toric多焦点散光型人工晶状体能为白内障患者提供良好的全程视力和有效的散光矫正,减少了全眼高阶像差和球差,从而提高了患者的术后视觉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焦点散光人工晶状体 白内障 散光 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rysof IQ Restor multifocal 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白内障患者的早期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祥菲 陆燕 +4 位作者 施宇华 薛春燕 陈银 杨丽萍 黄振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00-604,共5页
目的 Acrysof IQ Restor multifocal toric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IOL)是一种新型IOL,可在一次手术中实现老视和角膜散光的矫正。文章旨在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Acrysof IQ Restor toric IOL植入术后患者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对... 目的 Acrysof IQ Restor multifocal toric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IOL)是一种新型IOL,可在一次手术中实现老视和角膜散光的矫正。文章旨在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Acrysof IQ Restor toric IOL植入术后患者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对前来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多焦点散光型IOL植入患者7例(9眼)进行分析,其术前散光均≥1.0 D。术后随访3个月,分别观察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裸眼远近视力、最佳矫正远近视力、等效球镜等效球镜、焦点深度、预计残余散光、术后残余散光及人工晶状体的稳定性、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CS)及脱镜率等。结果术后3个月,裸眼远视力(logMAR)为0.07±0.10,最佳矫正远视力为0.02±0.11,裸眼近视力为0.12±0.06,最佳矫正近视力为0.08±0.07,等效球镜≤±0.5D者8眼(88.9%),焦点深度为(5.32±1.78)D。术后3个月全眼总散光(0.25±0.28)D,与术前(1.55±0.39)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全眼总散光与术前预计残留散光(0.13±0.09)D接近,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IOL轴位平均偏离(3.11±1.61)°。术后3个月与术后1个月相比,眩光和无眩光时CS在中低频区(3、6、12cpd)的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高频区(18cpd)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脱镜率为100%。结论 Acrysof IQ Restor toric多焦点散光型人工晶状体能为白内障患者提供满意的全程视力、视觉质量和脱镜率,可预测性好,并有良好的旋转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焦点散光人工晶状体 离焦曲线 散光 对比敏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矢量法评价V4c TICL植入术后旋转对近视合并散光矫治效果的影响
13
作者 张波 杜文文 +6 位作者 王浩 庞辰久 杨靖 王树林 孙早荷 李金 顾宇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4-152,共9页
目的应用标准化矢量分析法评价V4c复曲面后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TICL)植入术后TICL旋转对近视合并散光矫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行V4c TICL植入的近视合并散光患者152例... 目的应用标准化矢量分析法评价V4c复曲面后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TICL)植入术后TICL旋转对近视合并散光矫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行V4c TICL植入的近视合并散光患者152例268眼,术前球镜度为-15.00~-3.25 D,柱镜度为-5.00~-0.50 D,等效球镜度(SE)为-16.50~-3.88 D。采用扫频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量术后拱高及TICL实际轴向,计算术后TICL偏转角度。记录术前和术后1个月的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球镜度、柱镜度、SE、目标散光矢量,根据术后1个月主觉验光结果及V4c TICL柱镜轴向计算有效性指数、安全性指数、手术矫正散光矢量(SIA)、误差幅度(ME)、差异矢量绝对值(|DV|)、矫正指数(CI)和成功指数(IS)。比较不同术前散光度、TICL术中固定角度、TICL术后偏转角度及术后拱高患者间各矢量分析参数;评估TICL术后偏转角度与TICL固定角度偏差、术后拱高、视力、屈光度以及各矢量分析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术后1个月,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指数分别为1.27和1.29。预期SE和术后SE分别为(-0.11±0.13)和(-0.07±0.52)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94,P=0.321)。V4c TICL植入术后术眼UCVA、BCVA和柱镜度均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854、5.446、-25.634,均P<0.001)。V4c TICL偏转角度为0°~25°,平均(5.41±4.35)°,与TICL固定角度偏差呈正相关(r s=0.461,P<0.001),与术后柱镜度呈负相关,与术后UCVA、|DV|、SIA均呈正相关(r=-0.360、0.191、0.205、0.142,均P<0.05)。不同分组矢量分析结果比较显示,低散光组患者术后拱高、SIA、|DV|均低于高散光组,CI、IS均高于高散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017、-13.569、-2.793、-2.761、-4.779,均P<0.05)。小角度差组患者术后TICL偏转角度和|DV|均小于大角度差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7.865、-2.080,均P<0.05)。低度偏转组患者术前柱镜度、固定角度偏差、SIA及|DV|均小于高度偏转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04、-4.578、-2.456、-2.090,均P<0.05);TICL植入术后不同拱高组患者TICL偏转角度及各矢量分析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V4c TICL矫治近视合并散光临床效果良好,术中固定轴向与目标轴向略有差异,影响了术后TICL偏转角度和|DV|;术后TICL偏转角度与TICL固定角度偏差、术后UCVA、SIA、|DV|及术后柱镜度有关,术后拱高对于TICL偏转角度及各矢量差异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散光 旋转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眼前节 矢量分析 晶状体人工晶状体 后房 复曲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面散光型与非球面散光型IOL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侯培莉 王春红 +1 位作者 兰文 黄振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36-1139,共4页
目的比较球面散光型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与非球面散光型IOL植入术后的视觉质量。方法 52例(55眼)白内障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21例(23眼)植入非球面散光型IOL(AcrySof IQ Toric IOL,SN6AT),对照组31例(32眼)植入... 目的比较球面散光型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与非球面散光型IOL植入术后的视觉质量。方法 52例(55眼)白内障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21例(23眼)植入非球面散光型IOL(AcrySof IQ Toric IOL,SN6AT),对照组31例(32眼)植入球面散光型IOL(AcrySof Toric IOL,SN60TT),术后检测两组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对比敏感度、波前像差等。结果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两组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术前角膜散光分别为(2.236±1.249)D、(2.393±1.320)D,术后3个月残余散光分别为(0.394±0.242)D、(0.537±0.286)D;两组术前与术后散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间术前及术后散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在夜间有无眩光条件下的对比敏感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在瞳孔直径6 mm时试验组的四阶球差及高阶像差均方根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试验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IOL轴位移动度分别为(3.38±1.91)°、(3.39±1.91)°、(4.24±2.08)°,对照组分别为(3.57±1.80)°、(3.86±2.20)°、(4.94±1.85)°,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非球面散光型IOL可以有效地矫正散光,具有较好的旋转稳定性,同时可以减少球面像差,提高对比敏感度,改善术后视觉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面散光人工晶状体 非球面散光人工晶状体 对比敏感度 波前像差 视觉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术中联合矫正角膜散光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盼盼(综述) 管怀进 吴坚(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04-307,共4页
散光矫正是屈光性白内障手术的必然要求,目前白内障术中联合矫正角膜散光的方法主要有角膜切开和散光型人工晶状体(ToricIOL)植入。无论是手术刀还是飞秒激光角膜切开,其矫正散光的效果都与切口的位置、构型、形状、长度和深度、切口与... 散光矫正是屈光性白内障手术的必然要求,目前白内障术中联合矫正角膜散光的方法主要有角膜切开和散光型人工晶状体(ToricIOL)植入。无论是手术刀还是飞秒激光角膜切开,其矫正散光的效果都与切口的位置、构型、形状、长度和深度、切口与视轴距离等有关。ToricIOL的样式和材料会影响其在囊袋内的旋转稳定性,从而影响其矫正散光的效果。此外,术前ToricIOL的计算及角膜散光轴向的漂移亦会影响其矫正效果。本文就白内障术中联合矫正角膜散光的研究进行综述,以供眼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手术 角膜散光 角膜切开 散光人工晶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状体囊袋直径与囊袋张力环匹配度对高度近视患者Toric IOL旋转稳定性的影响
16
作者 许衍辉 孟克青 +4 位作者 刘晓静 陈雨梦 郭雨语 李佳鱼 陈志敏 《眼科新进展》 2025年第9期725-730,共6页
目的评估晶状体囊袋直径与囊袋张力环(CTR)匹配度对高度近视性白内障患者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Toric IOL)术后旋转稳定性及视功能的影响,并探讨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2023年9月至2024年3月于河北省眼科医院白内障科行超声乳化... 目的评估晶状体囊袋直径与囊袋张力环(CTR)匹配度对高度近视性白内障患者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Toric IOL)术后旋转稳定性及视功能的影响,并探讨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2023年9月至2024年3月于河北省眼科医院白内障科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Toric IOL植入的高度近视患者(眼轴长度≥26 mm)100眼。根据晶状体前节OCT(CASIA2)测量所得的囊袋等效直径与CTR标准直径比值将受试眼分为匹配组(比值为0.8~1.2)与不匹配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随访,观察Toric IOL旋转角度、残余散光、裸眼视力等指标,并根据术中及随访期内出现的并发症情况评估安全性。采用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探讨囊袋-CTR匹配度、角膜散光度、眼轴长度等因素对Toric IOL旋转及术后屈光状态的影响。结果匹配组患眼术后各时间点平均IOL旋转角度均显著小于不匹配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匹配组患眼IOL偏心距离和倾斜角度表现出更好稳定性。术后12个月,匹配组患眼残余散光为(0.53±0.29)D,优于不匹配组(0.71±0.34)D(P=0.008)。匹配组患眼裸眼视力改善更明显,视觉质量主观评分更高。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囊袋-CTR匹配度及术前角膜散光度是影响Toric IOL旋转角度(R^(2)=0.52)及残余散光度(R^(2)=0.46)的主要独立因素。结论高度近视性白内障患者基于CASIA2测量实现精准囊袋-CTR匹配有助于改善Toric IOL旋转稳定性,减少残余散光度,提高术后视觉质量。个性化CTR型号选择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囊袋-CTR匹配度 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 旋转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后表面散光的测量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盼盼 吴坚 +2 位作者 周婧 薛莹 管怀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4-187,共4页
角膜散光由角膜前表面散光(anterior astigmatism,AA)和角膜后表面散光(posterior astigmatism,PA)组成。据文献统计,PA在-0.01^-1.10 D范围内,85.0%~96.1%为逆规散光。随着年龄的增长,PA总体呈现由逆规向顺规漂移的趋势,AA的趋势则与... 角膜散光由角膜前表面散光(anterior astigmatism,AA)和角膜后表面散光(posterior astigmatism,PA)组成。据文献统计,PA在-0.01^-1.10 D范围内,85.0%~96.1%为逆规散光。随着年龄的增长,PA总体呈现由逆规向顺规漂移的趋势,AA的趋势则与之相反。因此,对于青年人,PA使总角膜散光(total astigmatism,TA)减小;对于老年人,PA使TA增大。在临床上,忽略PA会错误估计TA,影响屈光性白内障手术后的视觉质量。本文旨在介绍PA的测量方法及临床意义,以供眼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后表面散光 总角膜散光 手术源性散光 散光人工晶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