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4c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调节灵敏度的变化
1
作者 周京 蒋浩 +4 位作者 龙秀 龙秋蓉 石昕 陈芷璿 谷浩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22-527,共6页
目的利用新型智能翻转拍检测V4c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后调节灵敏度的变化。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科行V4c型ICL植入术并完成随访的高度近视患者40例80眼... 目的利用新型智能翻转拍检测V4c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后调节灵敏度的变化。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科行V4c型ICL植入术并完成随访的高度近视患者40例80眼。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视力,采用iFLIP翻转拍测量单眼、双眼调节灵敏度、调节时间、放松时间。结果单眼、双眼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裸眼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眼及双眼调节灵敏度随术后时间的延长均逐渐升高,但幅度逐渐减小,逐渐趋于平稳。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单眼调节灵敏度分别为(7.99±3.42)、(10.19±4.25)、(12.03±4.24)、(13.10±4.66)、(13.64±4.40)cpm,双眼调节灵敏度分别为(9.01±3.63)、(9.56±3.38)、(11.58±4.00)、(13.31±3.64)、(14.03±3.72)cpm,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4.02、14.46,均P<0.001),其中术后不同时间点单眼调节灵敏度均较术前升高,术后1、3、6个月均较术后1周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3、6个月双眼调节灵敏度较术前和术后1周升高,术后3、6个月较术后1个月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术后时间延长,单眼和双眼调节时间和放松时间均逐渐缩短,但幅度逐渐减小,逐渐趋于平稳。术后不同时间点单眼调节时间和放松时间均较术前缩短,术后1、3、6个月单眼调节时间较术后1周缩短,术后3、6个月单眼调节时间较术后1个月缩短,术后3、6个月单眼放松时间较术后1周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3、6个月双眼调节时间均较术前和术后1周缩短,术后3、6个月均较术后1个月缩短,术后不同时间点双眼放松时间均较术前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CL植入术后裸眼视力、调节灵敏度、调节时间、放松时间较术前明显改善,并随时间推移逐渐趋于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调节 屈光手术 智能翻转拍 晶状体后房人工晶状体 调节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白内障手术要点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晓瑛 周行涛 +2 位作者 竺向佳 蒋永祥 陈珣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9-223,共5页
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患者面临白内障对视力的威胁。此类患者白内障术前眼部检查时应该关注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是否大于2000个/mm^(2)、前房角的开放状态以及是否有视网膜脱离、脉络膜新生血管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患者面临白内障对视力的威胁。此类患者白内障术前眼部检查时应该关注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是否大于2000个/mm^(2)、前房角的开放状态以及是否有视网膜脱离、脉络膜新生血管等眼底异常;眼部生物测量时应该关注前房深度和晶状体厚度的测量起止线,若行ICL联合角膜屈光手术的患者要按照角膜激光手术后的检查要求使用2种以上设备测量角膜屈光力;人工晶状体类型选择时要考虑高度近视眼的组织结构特点,相较于C形与L形襻,平板襻在高度近视伴有大囊袋以及较大的撕囊直径患者中相对更为稳定;Kane、Barrett UniversalⅡ、Olsen、Hill-RBF等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计算公式在长眼轴人群中相对准确;推荐ICL取出与白内障超声乳化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同时进行,手术切口宜大于2.6 mm。飞秒激光辅助的白内障摘除手术,虽然在减少角膜内皮细胞丢失、减轻角膜水肿、高质量撕囊等方面优于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但因ICL的存在会引起飞秒切削气泡聚积、需要手动调整激光扫描定位以及较低拱高,可造成撕囊和碎核的不完全,建议谨慎使用。眼科医师应充分认识和关注ICL术后白内障手术的特点和设计的难点,与患者充分沟通交流,个性化选择,以期获得更佳的视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后房人工晶状体 高度近视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手术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折射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残余散光对患者视觉质量的影响
3
作者 马晓婷 李科军 +3 位作者 赵智华 张茵 杜颖华 梁福珍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探讨区域折射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残余散光对患者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20年6月至2022年3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眼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LENTIS Comfort LS-313 MF15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57例... 目的探讨区域折射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残余散光对患者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20年6月至2022年3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眼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LENTIS Comfort LS-313 MF15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57例(73眼)的病历及随访资料,将其按照术后角膜残余散光进行分组,角膜残余散光>0.75~1.50 D的患者32例40眼作为试验组,角膜残余散光≤0.75 D的患者25例33眼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裸眼远距离视力(5 m)、裸眼中距离视力(80 cm)、裸眼近距离视力(40 cm)、离焦曲线、客观视觉质量、主观视觉质量、满意度及脱镜率。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裸眼远距离视力(logMAR)均为0.10(0.00,0.22),裸眼中距离视力(logMAR)均为0.00(0.00,0.10),裸眼近距离视力(logMAR)分别为0.20(0.10,0.30)、0.20(0.10,0.20),两组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离焦曲线显示,附加球镜度数从+2.00 D至-4.00 D的不同屈光度数上的远距离视力两组患者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术后客观视觉质量中总像差、彗差、调制传递函数及斯特列尔比值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总高阶像差、球差及三叶草差两组患者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间主观视觉质量、满意度及脱镜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LENTIS Comfort LS-313 MF15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0.75~1.50 D的角膜残余散光对患者主观视觉质量及客观视觉质量中总高阶像差、球差及三叶草差没有影响,对客观视觉质量中总像差、彗差、调制传递函数及斯特列尔比值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光 视觉质量 区域折射人工晶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AK术治疗高度近视及散光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7
4
作者 朱双倩 俞阿勇 +3 位作者 薛安全 王树林 包芳军 王勤美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23-926,共4页
目的研究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联合角膜松解术(AK)治疗高度近视及散光的安全性、有效性、预测性。方法对21例(34眼)高度近视患者行有晶状体眼ICL植入术,对其中20眼散光度数≥1.5 D的联合AK术。观察术前及术后1、3、6个月的... 目的研究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联合角膜松解术(AK)治疗高度近视及散光的安全性、有效性、预测性。方法对21例(34眼)高度近视患者行有晶状体眼ICL植入术,对其中20眼散光度数≥1.5 D的联合AK术。观察术前及术后1、3、6个月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眼压、内皮细胞密度等。结果所有患者成功植入ICL,手术前后等效球镜分别为(-13.5±2.2)、(-0.30±0.84)、(-0.28±0.86)、(-0.28±0.84)D;术后裸眼视力分别为4.80±0.16、4.81±0.17、4.82±0.17;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4.74±0.26、4.86±0.17、4.87±0.17、4.9±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皮细胞密度术前为(2 871±256)个/mm2,术后为(2 773±267)个/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行AK术眼术前后散光分别为(-2.31±0.64)、(-1.22±0.57)、(-1.02±0.40)、(-0.93±0.3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有晶状体眼ICL联合AK术治疗高度近视及散光有较好的安全性、有效性、预测性,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散光 人工晶状体 晶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晶状体眼散光矫治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治超高度近视并散光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左志高 尹黎 +4 位作者 刘苏冰 侯莹 聂晓丽 买志彬 江红玲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60-463,共4页
背景近年来随着屈光手术的不断进步,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在矫治超高度近视、散光、远视等方面逐步体现出其特有的优越性,其安全性、有效性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关注。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散光矫治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TICL)植... 背景近年来随着屈光手术的不断进步,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在矫治超高度近视、散光、远视等方面逐步体现出其特有的优越性,其安全性、有效性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关注。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散光矫治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TICL)植入治疗超高度近视并散光的有效性、稳定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观察分析2008年5月-2009年2月经手术治疗的超高度近视并散光患者27例33眼的病例资料,均在眼球周围阻滞麻醉下经3mm颞侧透明角膜切口植入TICL,随访18个月,随访内容包括术前及术后1d,1周,2周,1、3、6、12、18个月的裸眼远近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裂隙灯显微镜检查、TICL轴向、屈光度数、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分析等。结果术后96.97%眼裸眼视力等于或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球镜度数均在一1.00~+0.25D,柱镜度数均在-1.00~0D,TICL轴向偏差在10°以内者占93.94%(31/33),手术前后眼压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眼压:F=3.350,P=5.490;角膜内皮细胞计数:t=1.835,P=0.082),术后1眼出现须手术调整的散光轴向旋转,1眼因TICL直径较大,发生术后高眼压,行TICL置换后眼压恢复正常,目前尚无白内障发生。结论TICL植入矫治超高度近视并散光具有有效性、安全性及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度近视 散光 散光矫治后房人工晶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近视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视力恢复的影响因素
6
作者 冯会芳 刘亚东 +3 位作者 王贝贝 赵慧杰 石路漫 魏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23-727,共5页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后患者视力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 前瞻性研究。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3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10例(420眼)行ICL植入术的高度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3个月视力...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后患者视力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 前瞻性研究。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3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10例(420眼)行ICL植入术的高度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3个月视力恢复情况将患者分为恢复良好组(最佳矫正视力恢复≥0.3 D)、恢复不良组(最佳矫正视力恢复<0.3 D)。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视力恢复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对高度近视患者ICL植入术后视力恢复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术后3个月,恢复良好组的患者共149例298眼,恢复不良组的患者共61例122眼。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近视年限、体重指数、学业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恢复不良组患者角膜散光度<1.30 D占比(55.74%)、角膜屈光度<45 D占比(59.02%)、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7分占比(63.93%)、中央平均曲率半径[(7.82±0.27) mm],均低于恢复良好组[83.89%、81.88%、85.91%及(7.90±0.24)mm],角膜前表面中央扁平子午线曲率(k1)[(43.27±1.43)D]、角膜前表面陡峭子午线曲率(k2)[(44.84±1.53)D]、拱高[(628.49±67.28)μm]均高于恢复良好组[(42.73±1.42)D、(44.12±1.47)D、(417.56±80.14)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角膜散光度、角膜屈光度、k1、k2、拱高、睡眠PSQI评分均为高度近视患者ICL植入术后患者视力恢复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均为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高度近视患者ICL植入术后视力恢复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8(95%CI:0.896~0.966),敏感度为83.61%,特异度为91.95%(P<0.05)。结论 角膜散光度、角膜屈光度、k1、k2、拱高、睡眠PSQI评分等均可影响高度近视ICL植入术后患者视力恢复,基于上述因素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ICL植入术后患者视力恢复有较高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视力预后 晶状体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拱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焦点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眼远期视觉质量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蓝倩倩 何文静 +3 位作者 周舟 谢娇艳 黄璐婷 李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66-1170,共5页
目的观察单焦点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眼的远期主观和客观视觉质量。方法将合并角膜规则散光≥0.75 D的白内障患者75例(75眼),根据植入的人工晶状体不同分为WF组(非球面IOL组)和Toric组(散光矫正非球面IOL组),WF组植入AcrySof IQ SN6... 目的观察单焦点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眼的远期主观和客观视觉质量。方法将合并角膜规则散光≥0.75 D的白内障患者75例(75眼),根据植入的人工晶状体不同分为WF组(非球面IOL组)和Toric组(散光矫正非球面IOL组),WF组植入AcrySof IQ SN60WF IOL,Toric组植入AcrySof IQ Toric SN6AT IOL,对比并观察2组术后1 a的主观及客观视觉质量。结果术后1 a主观调查问卷Toric组视觉质量优于WF组;裸眼视力:WF组为0.65±0.19,Toric组为0.76±0.14;全眼散光:WF组为1.75±0.77,Toric组为0.33±0.21。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cut off frequency,MTF cut off):WF组为(21.972±10.578)c·deg-1,Toric组为(26.733±7.632)c·deg-1;100%对比度下视力(100%VA):WF组为0.722±0.369,Toric组为0.892±0.233,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瞳孔直径3.0 mm时,各组间球差、彗差、三叶草、次级散光、全眼总低阶像差、全眼总高阶像差、全眼总像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全眼散光与裸眼视力、MTF cut off、100%VA均呈负相关;全眼客观散射指数与iTrace视觉功能分析仪测量的散光(iTrace散光)、球差、全眼总低阶像差、全眼总像差均呈正相关;MTF平均高度(MTF average height,MTF AH)与裸眼视力呈正相关,与iTrace散光、球差、彗差、三叶草、次级散光、全眼总低阶像差、全眼总高阶像差、全眼总像差均呈负相关;斯泰尔比值(SR)与裸眼视力呈正相关,与iTrace散光、球差、全眼总低阶像差、全眼总像差均呈负相关;iTrace散光与球差、彗差、三叶草、次级散光、全眼总低阶像差、全眼总高阶像差、全眼总像差均呈正相关(P<0.05)。Toric组患者末次随访时IOL轴位旋转为3.9°±2.1°。结论在合并角膜规则散光的白内障患者的远期临床观察中,植入单焦点散光矫正型IOL能获得更好的主观及客观视觉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光矫正人工晶状体 主观视觉质量 客观视觉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眼联合植入不同附加度数多焦点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ART)患者术后视觉质量及满意度 被引量:5
8
作者 林婷婷 张晓旭 +3 位作者 肖雪冰 乌兰 刘洋 方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44-348,共5页
目的探讨双眼联合植入不同附加度数多焦点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AcrySof IQ ReSTOR Toric-Intraocular lens,ART)患者术后视觉质量及满意度。方法收集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双眼白内障合并散光和老视的患者共34例(68眼),... 目的探讨双眼联合植入不同附加度数多焦点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AcrySof IQ ReSTOR Toric-Intraocular lens,ART)患者术后视觉质量及满意度。方法收集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双眼白内障合并散光和老视的患者共34例(68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ART植入术。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16例(32眼),双眼分别植入ART+2.5 D和ART+3.0 D,第一次手术植入ART+2.5 D,第二次手术植入ART+3.0 D;对照组18例(36眼),双眼均植入ART+3.0 D。术后3个月检测两组患者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远(5 m)、中(80 cm)、近(40 cm)视力,绘制双眼离焦曲线,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对比敏感度及问卷调查结果。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裸眼中视力、最佳矫正中视力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裸眼远视力、裸眼近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最佳矫正近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离焦曲线在-3.5^+0.5 D区间趋于平稳,视力均优于0.3 logMAR,形成平台期;对照组离焦曲线呈现双峰,峰值在0 D和-3.0 D;离焦曲线结果显示,观察组中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近视力对照组优于观察组。术后3个月,在暗视状态下,观察组在6.0 c·d-1及12.0 c·d-1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共34例68眼均有不同程度光晕等视觉干扰表现,以夜间为重,但不影响生活质量。观察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完全脱镜,无患者诉双眼视物不适、重影、头晕等症状;对照组中5例(10眼)中距离视物欠佳(主要看电脑屏幕)。中距离用眼活动满意度观察组为100%,对照组为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近距离用眼活动满意度观察组为87.5%,对照组为9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8)。结论双眼联合植入不同附加度数ART能够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视觉质量及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焦点散光矫正人工晶状体 不同附加度数 对比敏感度 离焦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wey—LanLiou模型眼中Toric人工晶状体旋转对成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斌 马景学 +3 位作者 刘丹岩 崔月先 杜颖华 杨欣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39-242,共4页
背景 目前关于Toric人工晶状体(IOL)旋转造成散光残留的研究较多,但其对成像质量和波前像差带来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 评价Toric IOL旋转对成像质量、波前像差及球镜和柱镜度残留的影响。方法将+22.0 D T3、T4、T5型Toric IOL分别植... 背景 目前关于Toric人工晶状体(IOL)旋转造成散光残留的研究较多,但其对成像质量和波前像差带来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 评价Toric IOL旋转对成像质量、波前像差及球镜和柱镜度残留的影响。方法将+22.0 D T3、T4、T5型Toric IOL分别植入Hwey-Lan Liou精密模型眼,IOL后表面平坦轴置于X轴,陡峭轴置于Y轴,在波长为550 nm的单色光和瞳孔直径4 mm条件下采用Zemax光学设计软件模拟带有Toric IOL的角膜散光模型眼。将Toric IOL分别旋转5°和10°,分别测定Toric IOL在居中位及旋转位的调制传递函数(MTF)及离焦、散光、彗差、三叶草像差和球差,计算该条件下模型眼出现的球镜和柱镜的屈光误差。结果 Toric IOL居中时角膜散光可完全矫正,T3、T4、T5型Toric IOL的MTF非常接近,随着Toric IOL旋转度变大,40~60 c/d高空间频率下成像质量明显下降,3种晶状体MTF曲线均逐渐下降,以散光度大的T5型Toric IOL下降最为明显。Toric IOL旋转后彗差、三叶草像差和球差无明显变化,但散光度和离焦均增加。Toric IOL旋转后残留散光度增加,同时球镜度增大。结论 Toric IOL植入后位置的旋转导致眼的成像质量下降,散光度较大的Toric IOL旋转引起的MTF曲线降低更为明显。Toric IOL的旋转主要造成散光和球镜度的增加,但高阶像差不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 散光 波前像差 调制传递函数 计算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wey—Lan Liou模型眼复曲面人工晶状体偏心及旋转对成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柴茜楠 张斌 +4 位作者 耿玉欣 杜颖华 刘丹岩 马菲妍 魏玉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03-1008,共6页
背景 研究证实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Toric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能够有效矫正角膜散光,改善患者的裸眼视力,但Toric IOL植入后可能因偏心及旋转造成IOL的位移误差,其对成像质量的影响与球面IOL有何不同值得关注和研究。 目的 评价... 背景 研究证实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Toric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能够有效矫正角膜散光,改善患者的裸眼视力,但Toric IOL植入后可能因偏心及旋转造成IOL的位移误差,其对成像质量的影响与球面IOL有何不同值得关注和研究。 目的 评价Toric IOL的旋转和偏心对成像质量和波前像差的影响。 方法 将放在Hwey-Lan Liou模型眼中的SN60AT球面IOL和Toric IOL沿各自的子午线和不同轴位偏移,子午线间隔为5°,轴位偏离自中心沿0°~90°方向,偏心量分别是0.25、0.50和0.75 mm,Toric IOL在模型眼中模拟旋转5°和10°,评价和比较不同IOL偏心量和旋转度对成像质量及波前像差的影响。 结果 球面IOL与Toric IOL居中时各瞳孔直径下调制传递函数(MTF)曲线在各空间频率时都非常接近4 mm瞳孔直径条件下,偏心0.25 mm时SN60AT IOL 6 c/d和12 c/d的MTF值分别为0.581 087和0.411 960,T3 IOL分别为0.454 259和0.382 313,T4 IOL分别为0.426 020和0.360 490,T5 IOL分别为0.425 606和0.359 877。偏心0.50 mm时SN60AT IOL 6 c/d和12 c/d的MTF值分别为0.573 073和0.412 787,T3 IOL分别为0.450 943和0.379 481,T4 IOL分别为0.423 153和0.356 664,T5 IOL分别为0.422 881和0.356 230。偏心0.75 mm时SN60AT IOL 6 c/d和12 c/d的MTF值分别为0.560 038和0.413 624,T3 IOL分别为0.445 597和0.374 322,T4 IOL分别为0.418 522和0.350 087,T5 IOL分别为0.418 468和0.349 976。分别沿0°、5°、10°、90°子午线偏心时MTF值非常接近。球面IOL与Toric IOL的均方根值(RMS)随着偏心量的增加而递增,其中彗差的增加较为显著,T4 IOL偏心0.75 mm时慧差由居中时的0增加到C(3,-1)-0.049 79 μm、C(3,1)-0.037 59 μm;三叶草像差增加到C(3,3)0.005 72 μm、C(3,-3)0.004 64 μm,散光有少许增加。Toric IOL旋转角度由5°增大至10°时,高空间频率下的成像质量显著下降,Toric IOL旋转时的RMS的变化主要由散光引起,且高阶像差没有任何改变。 结论 Toric IOL对偏心的耐受性与球面IOL非常接近,Toric IOL偏心时的成像质量只受偏心量的影响。Toric IOL偏心主要带来彗差增加,而散光和三叶草像差增加较少;Toric IOL旋转主要引起散光增加,高阶像差并未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 部屈光/生理性 散光/生理病理性 人工晶状体植入 偏心 成像质量 视力/生理性 高阶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Hwey-Lan Liou模型眼研究的复曲面人工晶状体焦深的变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欣 张斌 +3 位作者 刘丹岩 杜颖华 郭从容 崔月先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47-350,共4页
背景 复曲面人工晶状体(IOL)虽然能有效矫正角膜散光,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但由于其光学结构复杂,故许多条件下其光学质量与球面IOL存在差异.目的 评价和比较复曲面IOL、球面IOL和非球面IOL在复色光环境下的焦深变化.方法用Zemax光学... 背景 复曲面人工晶状体(IOL)虽然能有效矫正角膜散光,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但由于其光学结构复杂,故许多条件下其光学质量与球面IOL存在差异.目的 评价和比较复曲面IOL、球面IOL和非球面IOL在复色光环境下的焦深变化.方法用Zemax光学设计软件建立Hwey-Lan Liou模型眼,采用光线追迹法进行计算,评价并比较Tecnis ZA9003 IOL、SN60AT IOL、Arcysof Toric IOL在复色光条件下和在不同瞳孔直径条件下的焦深变化,并绘制离焦曲线.结果 瞳孔直径为3 mm时,球面和复曲面IOL在离焦=0的情况下均有较好的调制传递函数(MTF),上述3种IOL的焦深范围非常接近,正负方向的离焦曲线对称.瞳孔直径为5 mm时,球面和复曲面IOL的MTF明显较瞳孔直径为3 mm时降低,离焦MTF曲线向负离焦方向偏移,焦深较瞳孔直径3 mm时减小.非球面IOL的离焦MTF稳定,不随瞳孔直径的增大而发生明显变化,但焦深明显减小.结论 复曲面IOL有与球面IOL相近的焦深变化规律,焦深随着瞳孔直径的增大而减小,对负离焦耐受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 散光 焦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度近视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残留近视的LASEK治疗效果 被引量:9
12
作者 郑金华 谷浩 +2 位作者 龙秋容 肖桃 罗英英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27-531,共5页
背景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PC-ICL)植入术及有晶状体眼后房型散光人工晶状体(PPC—TICL)植入术是矫正高度近视及近视合并散光的主要方法,但术后常残留低度近视,需进一步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矫治残留近... 背景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PC-ICL)植入术及有晶状体眼后房型散光人工晶状体(PPC—TICL)植入术是矫正高度近视及近视合并散光的主要方法,但术后常残留低度近视,需进一步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矫治残留近视,这种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关注。目的观察PPC-ICL或PPC—TICL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及近视散光后LASEK治疗残留近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分析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7月至2015年3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等效球镜度≥-20.00D的超高度近视且接受PPC—ICL植入术或PPC—TICL植入术后6个月仍残留近视者9例14眼,其中行PPC.ICL植入术者4例8眼,行PPC—TICL植入术者5例6眼,术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可提高2行以上。对术眼进行角膜厚度、角膜地形图、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眼压和眼底检查,排除禁忌证后行LASEK,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LASEK手术前后裸眼视力(UCVA)、BCVA、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拱高、晶状体、眼压变化,评价PPC—ICL或PPC—TICL植入矫正超高度近视后用LASEK矫正残留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所有术眼手术顺利,术后术眼眼前节无明显炎症反应和严重并发症。术前、PPC—ICL植入术后6个月和LASEK术后12个月术眼UCVA、BCVA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1.360、1.778,均P〈0.05),LASEK术后术眼UCVA均高于术前BCVA。术前、PFC—ICL植入术后6个月和LASEK术后12个月术眼屈光度分别为(-22.27±4.29)、(-3.75±2.25)和(-0.42±0.63)D,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370,P〈0.05),LASEK术后术眼屈光度明显低于术前、PPC—ICL植入术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眼术前、PPC-ICL术后6个月及LASEK植入术后12个月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663、1.055,均P〉0.05)。LASEK术后12个月和PPC—ICL术后6个月拱高分别为(0.69±0.26)Film和(0.71±0.29)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92,P〉0.05)。结论PPC—ICL或PPC-TICL植入术矫正超高度近视常残留一定程度的近视度,进一步用LASEK矫正残留近视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手术 后房/手术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 疗效 安全性 随访研究 晶状体后房人工晶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光型人工晶状体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桂芳 钟敬祥 张广斌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21-724,共4页
随着白内障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及患者对视觉质量要求的提高,如何减少角膜散光、提高术后视觉质量是临床研究一直探索的问题。目前存在多种矫正角膜散光的方法:角膜缘松解术、角膜切开术及准分子激光手术,但其缺乏准确度、屈光回退、结... 随着白内障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及患者对视觉质量要求的提高,如何减少角膜散光、提高术后视觉质量是临床研究一直探索的问题。目前存在多种矫正角膜散光的方法:角膜缘松解术、角膜切开术及准分子激光手术,但其缺乏准确度、屈光回退、结果难以预测、治疗范围有限等缺点限制了临床上的应用。而散光型人工晶状体(Toric IOL)能合理、有效及稳定地矫正角膜散光,提高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就Toric IOL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 角膜散光 晶状体人工晶状体 旋转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术后早期临床疗效 被引量:5
14
作者 黎冬平 刘磊 +1 位作者 栗静 王虎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45-248,共4页
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mplantable contact lens,ICL)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按照拟定的入选标准选取行ICL植入术治疗的高度近视患者48例90眼,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术前、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的裸眼视力、... 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mplantable contact lens,ICL)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按照拟定的入选标准选取行ICL植入术治疗的高度近视患者48例90眼,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术前、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的裸眼视力、等效球镜度、低对比度视力、眼压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使用SPSS 19.0软件描述术前术后各指标的分布特征,采用非参数检验对裸眼视力进行手术前后的差异性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对其余各指标进行手术前后的差异性比较。结果 90眼均成功植入ICL。全部患者在随访期中,裸眼视力均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52.2%的眼数超出一行及以上;等效球镜度维持在±1.0 D;低对比度视力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为-0.43±0.20、-0.47±0.21、-0.45±0.18,较术前矫正屈光不正后测得值有所提高(P<0.05),眼压无明显变化(P>0.05),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较术前减少(P<0.05)。对于术后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除低对比度视力在术后3个月达稳定水平外,其余指标均在术后1个月时即达到稳定状态。91.7%的患者对ICL植入术早期效果表示满意,全部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在术后早期随访中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 后房人工晶状体 高度近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度近视眼行有晶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前后视网膜和脉络膜厚度及血流参数变化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玉 张丰菊 熊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09-815,共7页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观察超高度近视眼行中央有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前植入术(ICL-V4c)前后视网膜和脉络膜厚度、黄斑区及视盘旁视网膜血流密度的变化。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观察超高度近视眼行中央有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前植入术(ICL-V4c)前后视网膜和脉络膜厚度、黄斑区及视盘旁视网膜血流密度的变化。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就诊且双眼等效球镜度(SE)≥±10.0 D的患者15例(30眼),所有眼均行ICL-V4c治疗。观察并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2 h、1周、1个月、9个月时视力、眼压的变化,并采用OCTA监测黄斑区视网膜和脉络膜厚度、黄斑区及视盘旁视网膜血流密度的变化。结果患者术后各时间点裸眼视力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眼压呈下降趋势,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个月拱高较术后1周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手术前后各时间点深层视网膜血流密度、黄斑区视网膜厚度、黄斑区脉络膜厚度、视盘旁放射状毛细血管网血流密度、神经纤维层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2 h时,上下鼻颞4个方向的浅层视网膜血流密度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其余时间点各区域血流密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高度近视眼行ICL-V4c植入术早期对浅层视网膜血流密度有影响,随时间延长可恢复至术前水平,对于黄斑部视网膜脉络膜厚度及深层视网膜血流密度、视盘旁毛细血管网血流密度和神经纤维层厚度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晶状体后房人工晶状体 视网膜血流密度 超高度近视 脉络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对眼前节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史铭宇 孔珺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48-451,共4页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前节结构形态及眼压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眼科于2007年9月至2008年4月行双凹型可折叠单片型人工晶状体(implantable contact lens,ICL)植入术的30例(52眼)患者,...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前节结构形态及眼压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眼科于2007年9月至2008年4月行双凹型可折叠单片型人工晶状体(implantable contact lens,ICL)植入术的30例(52眼)患者,均于术前1周及术后3个月利用超声生物显微镜对角膜中央厚度,中央前房深度,上方、下方、鼻侧及颞侧4个方向房角角度,ICL中央厚度,ICL距晶状体中央前表面的距离,晶状体中央厚度以及眼压等多个指标进行观察测量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及术后角膜中央厚度分别为(0.50±0.06)mm、(0.51±0.05)mm,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前房深度分别为(3.27±0.24)mm、(2.38±0.38)mm,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个方向房角度数分别为:12点钟位(38.69°±12.17°、25.24°±7.10°)、3点钟位(39.49°±10.60°、22.36°±5.11°)、6点钟位(39.11°±9.02°、23.32°±5.26°)、9点钟位(41.32°±11.02°、23.38°±6.22°),术前及术后4个方向房角角度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晶状体中央厚度分别为(3.47±0.24)mm、(3.59±0.21)mm,眼压分别为(16.74±2.37)mmHg(1kPa=7.5mmHg)、(16.78±3.56)mmHg,二者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CL中央平均厚度为(0.21±0.05)mm,距晶状体中央前表面的平均距离为(0.54±0.28)mm。结论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具有矫正效果好、预测性好、可逆性等优点,初步临床观察显示近期效果较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 后房人工晶状体 超声生物显微镜 高度近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二期植入治疗无晶状体眼的疗效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月芹 朱婷 +3 位作者 薛春燕 杨丽萍 曹春林 黄振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4-366,共3页
目的评价二期植入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无晶状体眼的疗效。方法选取无晶状体眼患者15例(16眼),均植入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术后观察患者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5例均一次性成功植入虹膜... 目的评价二期植入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无晶状体眼的疗效。方法选取无晶状体眼患者15例(16眼),均植入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术后观察患者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5例均一次性成功植入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显微镜观察人工晶状体位于瞳孔中央。术后裸眼视力0.02-0.80,平均0.35,与术前裸眼视力(手动-0.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术前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平均丢失率为9.87%。仅1例术后发生瞳孔区玻璃体阻滞。手术前后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二期植入术治疗无晶状体眼,能够安全、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术后视力,但人工晶状体对角膜内皮、虹膜等组织的长期影响还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膜固定人工晶状体 二期植入 晶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前房形态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磊 胡伟华 +1 位作者 朱炎华 柏晏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4-177,共4页
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植入术后早期前房形态。方法随机选取接受ICL植入术的近视患者26例(49眼),测量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中央前房深度、周边前房深度、前房角、前房容积和眼压,... 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植入术后早期前房形态。方法随机选取接受ICL植入术的近视患者26例(49眼),测量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中央前房深度、周边前房深度、前房角、前房容积和眼压,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个月,中央前房深度为(3.04±0.21)mm,与术前(3.19±0.27)mm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2 mm、4 mm和6 mm瞳孔直径区域各方位周边前房深度较术前均有显著下降;0°、180°水平方位术后1个月前房角分别为(27.86±5.46)°和(27.95±5.36)°,较术前(42.05±6.73)°、(41.97±5.65)°显著降低,术后1个月前房容积(129.17±18.90)mm3较术前(214.57±27.41)mm3显著减小,以上各指标在术后1个月和3个月测量值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眼压为(15.31±2.44)mm Hg(1 k Pa=7.5 mm Hg),较术前(17.46±1.79)mm Hg显著降低(t=6.70,P=0.00),术后3个月恢复至(15.79±2.16)mm Hg,与术后1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9,P=0.77)。结论 ICL植入术后早期前房形态发生改变,前房深度变浅、前房角变窄,但随访期内各观测指标稳定,未见进行性前房变浅、房角关闭或眼压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 后房人工晶状体 近视 前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口经虹膜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无晶状体眼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勇 叶应嘉 +4 位作者 鲍先议 周龑丽 许荣 彭婷婷 余天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54-457,共4页
目的评价小切口经虹膜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无晶状体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7例(17眼)因无晶状体眼而行折叠式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经虹膜缝线固定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方法为经3.0mm透明角膜切口,植入三片式折叠后房... 目的评价小切口经虹膜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无晶状体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7例(17眼)因无晶状体眼而行折叠式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经虹膜缝线固定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方法为经3.0mm透明角膜切口,植入三片式折叠后房型人工晶状体,采用Siepser术式缝合虹膜的方法将人工晶状体的双襻以10-0聚丙烯缝线分别缝合固定于中周部虹膜。记录患者术前与术后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眼压、术前及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人工晶状体位置(偏心度、倾斜度、稳定性),及术中与术后并发症等情况,随访3~18个月。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经虹膜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术后1个月裸眼远视力均等于或高于术前最佳矫正远视力。术后1个月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内。术后人工晶状体位置3例(17.6%)偏心,无人工晶状体倾斜病例。术中前房出血2例,均为少量,于术后1周内吸收;角膜轻度水肿4例,均在术后1周内透明。术后4例瞳孔近圆形,未见脉络膜脱离及玻璃体积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折叠式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经虹膜缝线固定术治疗无晶状体眼操作便捷,手术切口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少,但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 虹膜 缝线固定术 晶状体 后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术前、术后眼轴测量方式的选择 被引量:3
20
作者 史铭宇 孔珺 张劲松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66-768,共3页
目的明确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及术后眼轴长度在不同设定条件下测量结果的差异,确定术后眼轴测量的方式,为术后发生的白内障进行人工晶状体测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70例(135眼),分... 目的明确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及术后眼轴长度在不同设定条件下测量结果的差异,确定术后眼轴测量的方式,为术后发生的白内障进行人工晶状体测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70例(135眼),分别于术前1周及术后3个月行IOL-Master、A超测量眼轴长度。IOL-Master测量方式分别为正常眼(Phakic眼)及人工晶状体眼(Pseudophakic PMMA)模式;A超测量方式分别为正常眼及特殊眼模式,其中正常眼晶状体声速设为1641m·s-1,特殊眼晶状体声速设为1555m·s-1。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A超测量眼轴长度为(27.81±0.22)mm,IOL-Master测量眼轴长度为(28.02±0.22)mm。术后,A超在正常眼模式下测量眼轴长度为(27.82±0.22)mm,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5),特殊眼模式下为(26.40±0.21)mm,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术后,IOL-Master在Phakic模式下测量眼轴长度为(28.01±0.22)mm,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6),PseudophakicPMMA模式下为(28.12±0.22)mm,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轴长度随测量方式的变化而变化。但术前及术后均采用A超正常眼模式或IOL-Master正常眼模式测量则眼轴变化较小,且后者准确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 后房人工晶状体 轴长度 A超 IOL-MASTER 高度近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