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质生产力发展背景下教育-科技-人才耦合协调发展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影响——基于数字化水平的中介效应
1
作者 樊艳翔 贺苗 +1 位作者 褚星波 贺灿飞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4-163,共20页
在当前全球化与信息化的背景下,我国党和政府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而教育、科技、人才作为国家发展的核心要素,其耦合协调发展对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研... 在当前全球化与信息化的背景下,我国党和政府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而教育、科技、人才作为国家发展的核心要素,其耦合协调发展对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基于2010—2022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了教育、科技、人才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TOPSIS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我国教育-科技-人才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定量测量,揭示教育-科技-人才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在具体论证的过程中,研究构建了教育-科技-人才耦合协调发展的理论框架,并对教育-科技-人才耦合协调度对数字化水平的作用机制、教育-科技-人才耦合协调度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作用机制以及数字化水平的中介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教育-科技-人才耦合协调度能够借助数字化水平实现提升,进而更有效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经测度研究发现,我国教育-科技-人才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波动上升的演变趋势,表明我国在推动教育、科技、人才的协调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进一步发现教育-科技-人才耦合协调发展通过数字化水平提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发展水平异质性,这种空间发展不均衡的现象说明我国在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基于以上发现,本研究提出以下政策建议:首先,应积极推动教育体系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以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其次,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与激励,鼓励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加强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再次,改善人才发展生态,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人才。此外,推动数字化技术应用,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以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最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激发国有企业活力,提高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教育-科技-人才耦合协调 数字化水平 战略性新兴产业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科技-人才耦合协调度研究———基于30个省级区域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黄永春 钱春琳 +1 位作者 钱昕怡 万安位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24,共13页
本文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度模型,探讨2010—2020年30个省区市(港澳台和西藏除外)教育、科技、人才的综合发展水平,以及三者的耦合协调度。研究发现:①教育、科技、人才各子系统的综合水平呈平稳增长态势,其中... 本文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度模型,探讨2010—2020年30个省区市(港澳台和西藏除外)教育、科技、人才的综合发展水平,以及三者的耦合协调度。研究发现:①教育、科技、人才各子系统的综合水平呈平稳增长态势,其中人才增长态势最好,教育增长态势次之,且各子系统间的发展差距逐渐减小;②三者的耦合协调度值逐年上升,从轻度失调转变为濒临失调,但区域发展不均衡,整体尚未达到融合发展的较优状态;③耦合协调度在省际层面呈显著的全局和局部自相关,空间俱乐部趋同特征明显;④根据重要性程度,驱动教育、科技、人才耦合协调的因素依次包括经济条件、产业发展、市场化程度、政府调控水平、人口规模等,但存在区域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科技-人才 耦合协调 时空演变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圈理论”视角下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教育-科技-人才”聚能机理、现实挑战及优化策略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雷虹艳 廖若岑 王红伟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50-1153,1200,共5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我国一流中医药大学独具本土特色与世界引领优势,肩负着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使命。基于中医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我国一流中医药大学独具本土特色与世界引领优势,肩负着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使命。基于中医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汇聚点的重要性,本研究以“三圈理论”为分析框架,采用文献研究、数据分析、专家咨询等方法,分析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教育-科技-人才”价值圈、能力圈和支持圈的聚能机理,剖析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在人才传承、科教融合、产学研用方面的现实挑战,从凸显中医药优势特色、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多造就领军人才、拓展服务能力等方面提出了优化策略,以期为建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中医药大学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 教育-科技-人才 聚能机理 现实挑战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