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教育排斥与教育的阶层化 被引量:24
1
作者 徐晓军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4-189,共6页
本文通过对社会不平等研究中“社会排斥”理论的创造性运用,提出“教育排斥”这一概念工具,并将其分为社会上层的主动排斥与社会底层的被动排斥,描述了当代中国社会的教育排斥现象,分析了教育排斥的形成及其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 本文通过对社会不平等研究中“社会排斥”理论的创造性运用,提出“教育排斥”这一概念工具,并将其分为社会上层的主动排斥与社会底层的被动排斥,描述了当代中国社会的教育排斥现象,分析了教育排斥的形成及其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教育排斥的后果——教育的阶层化,最后文章讨论了教育排斥与教育的阶层化所导致的社会阶层间的封闭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排斥 教育阶层 阶层封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层匹配:新生代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的阶层分化——基于佛山市L镇的田野调研 被引量:5
2
作者 尹秋玲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51-56,共6页
学界聚焦于一代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公平与融入问题研究,忽视了对新生代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的研究。基于佛山市L镇田野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阶层分化,这带来了不同阶层家庭在教育投资、竞争能力、择校偏好的差异... 学界聚焦于一代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公平与融入问题研究,忽视了对新生代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的研究。基于佛山市L镇田野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阶层分化,这带来了不同阶层家庭在教育投资、竞争能力、择校偏好的差异,形成了随迁子女教育的阶层分化基础。在此基础上,受阶层筛选的积分入学政策机制,以及阶层差距扩大的民办学校市场机制的持续推动,新生代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不断分化并趋向阶层匹配,即阶层地位高低与所享受教育服务好坏具有高度趋同性,由此产生非户籍生群体内部的教育起点不公平和社会不平等。这启示对新生代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要突破已有的城乡二元框架,未来针对新生代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治理及政策要考虑阶层分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随迁子女 教育阶层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阶层背景与高等教育获得——以高等教育机会阶层辈出率为分析视角
3
作者 张义祯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4-71,共8页
高等教育机会的获得受到社会阶层背景的深刻影响,仍然是现代社会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转型中国社会也不能例外。文章通过收集国内已有的相关调查数据,以高等教育机会阶层辈出率为分析视角,从定量角度比较分析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机会分布... 高等教育机会的获得受到社会阶层背景的深刻影响,仍然是现代社会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转型中国社会也不能例外。文章通过收集国内已有的相关调查数据,以高等教育机会阶层辈出率为分析视角,从定量角度比较分析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机会分布在数量上和质量上的阶层差距,从而深入揭示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机会阶层分布的不公平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阶层背景 高等教育获得 高等教育机会阶层辈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8-2008年美国高等教育财政分析及启示
4
作者 吴合文 庞鸿瑞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1-95,共5页
1998年至2008年期间,从大学收入趋势上看,美国高等教育系统形成了经济阶层体系,并对学费依赖加深,而补贴水平降低;从大学支出趋势上看,存在追赶效应,用于公共服务指出下降,用于非学术支出增加。这些发展趋势不利于教育公平和扩大入学等... 1998年至2008年期间,从大学收入趋势上看,美国高等教育系统形成了经济阶层体系,并对学费依赖加深,而补贴水平降低;从大学支出趋势上看,存在追赶效应,用于公共服务指出下降,用于非学术支出增加。这些发展趋势不利于教育公平和扩大入学等政策目标,高等教育财政需要进行消费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花费 高等教育经济阶层 成本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与家庭教养:不平等童年的社会建构 被引量:1
5
作者 汤美娟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23,共10页
语言,既是家庭教养的内容,也是其实践媒介。在家庭教养造就不平等童年的运作机制中,它可谓是轴心要素。首先,家庭有意识的语言教养是最表层的实践。不同阶层家庭的语言教养表现出“儿童中心—情境中心”的模式差异,为儿童语言习得搭建... 语言,既是家庭教养的内容,也是其实践媒介。在家庭教养造就不平等童年的运作机制中,它可谓是轴心要素。首先,家庭有意识的语言教养是最表层的实践。不同阶层家庭的语言教养表现出“儿童中心—情境中心”的模式差异,为儿童语言习得搭建了不同的“脚手架”。其次,家庭教养中的语码模式也隐性地形塑着不同阶层儿童的语言模式。借助于语言的表层和深层实践,家庭教养不只影响儿童的语言社会化,还影响他们的思维和认知方式、行为模式以及自我认知等。家庭语言社会化的阶层差异推动着儿童整体社会化的阶层分化,促成儿童文化的“阶层区隔”。面对学校教育标准的衡量,底层儿童在学校教育中的“弱势”是多维的,他们遭遇到学习、社会交往以及自我认知等多方面的适应困难。从语言层面探究家庭教养的阶层分化,展现了教育过程不公平的形成机制,使研究者在家校关联中理解了教育过程不公平的微观运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教养 语言 不平等童年 教育阶层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道路”的艺术史观——豪泽尔艺术社会学思想探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方维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2-138,160,共7页
匈牙利艺术史家及艺术社会学家豪泽尔是最早将社会学命题整合进艺术史考察的学者之一,在国际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他借助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来考察艺术的生产和接受,强调艺术与社会的互动,笃信艺术辩证法、艺术的悖论亦即对立因素的融合... 匈牙利艺术史家及艺术社会学家豪泽尔是最早将社会学命题整合进艺术史考察的学者之一,在国际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他借助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来考察艺术的生产和接受,强调艺术与社会的互动,笃信艺术辩证法、艺术的悖论亦即对立因素的融合,并在方法上坚持走中间道路。他认为教育阶层决定艺术样式,根据阶层区分艺术形式和风格,可用于整个艺术史研究。他追求在整体性思想的指导下认识艺术及其复杂活动,并在卢卡契和阿多诺的美学思想之间选择自己的现实主义艺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社会学 中间道路 艺术悖论 教育阶层 整体性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