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学校合并促进教育质量均衡--坦桑尼亚基础教育发展改革
1
作者 赵丹 王怀秀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12,共8页
学校合并是均衡配置学区内教育资源的重要手段。其核心目标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相一致,即不仅包括学校间教育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均衡配置,也包括基于结果公平的教育质量均衡。在教育发展改革中,教育质量均衡成为20世纪末坦桑尼亚学... 学校合并是均衡配置学区内教育资源的重要手段。其核心目标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相一致,即不仅包括学校间教育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均衡配置,也包括基于结果公平的教育质量均衡。在教育发展改革中,教育质量均衡成为20世纪末坦桑尼亚学校合并政策的新方向。该国政府重新审视了学校合并的目标取向和政策背景,通过全面提高入学率和学业成绩、均衡各学校办学资源、提升地方管理人员的教育规划能力、鼓励公众参与等多项措施,促进教育质量均衡。在此基础上,教育当局构建基于教育质量均衡的学校合并政策分析框架,推进政策实施。这对我国后撤点并校时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质量均衡 学校合并 政策改革 坦桑尼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公正的县域义务教育质量均衡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被引量:5
2
作者 赵丹 陈遇春 +1 位作者 Bilal Barakat 张河森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7-34,共8页
我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逐步从资源配置的初始均衡向追求质量的高位均衡迈进。研究采用德尔菲法,从空间公正的理论视角,构建基于"可达性公正、获得性公正和感知公正"三维框架的县域义务教育质量均衡评估指标体系。在此基础... 我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逐步从资源配置的初始均衡向追求质量的高位均衡迈进。研究采用德尔菲法,从空间公正的理论视角,构建基于"可达性公正、获得性公正和感知公正"三维框架的县域义务教育质量均衡评估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县域内校际间、乡镇间、城乡间3个维度,选择上学物理距离、时间距离、社会距离、教育资源、过程、结果、教育满意度等10个关键因素,构建由30个观测点组成的县域义务教育质量均衡监测指标矩阵,并提出实证测评的思路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公正 县域义务教育质量均衡 评估指标体系 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与代际流动:职业地位视角的分析
3
作者 许长青 李钧宇 《当代经济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105,共15页
职业与社会经济地位的代际流动关系到共同富裕的实现,教育能否有效促进代际流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5、2018和2021年的混合截面数据,运用两阶段回归法剥离出外生于家庭背景的个体教育水平,实证检验教育与代... 职业与社会经济地位的代际流动关系到共同富裕的实现,教育能否有效促进代际流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5、2018和2021年的混合截面数据,运用两阶段回归法剥离出外生于家庭背景的个体教育水平,实证检验教育与代际流动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第一,教育水平提升在提高劳动者职业地位水平的同时,也加强了职业地位的代际关联,未能有效发挥促进代际流动的作用;第二,机制分析表明,教育质量的不均衡和就业市场的不平等可能是阻碍教育发挥积极作用的两个因素,体制内外和不同区域间表现出的异质性进一步佐证了以上机制的存在;第三,提升区域整体教育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阻碍作用。据此提出应推进教育质量均衡发展,完善就业市场条件,减少劳动力区域流动阻力,以促使教育有效发挥促进代际流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水平 代际流动 职业地位 教育质量均衡 就业市场公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