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49年以来我国城乡教育关系的历史演进与时代使命——兼论城乡教育融合发展的必然逻辑
1
作者 周晔 董慧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5期87-94,共8页
1949年以来,伴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城乡关系的发展变化,以及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我国城乡教育关系经历了“统一无别——二元分割——统筹发展——一体化发展——融合发展”的历史演进。城乡教育关系的历史演进以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 1949年以来,伴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城乡关系的发展变化,以及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我国城乡教育关系经历了“统一无别——二元分割——统筹发展——一体化发展——融合发展”的历史演进。城乡教育关系的历史演进以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为理论依据,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提供根本保证,遵循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逻辑主线,彰显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旨归。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城乡教育关系发展需要构建全面融合发展的新型城乡教育关系,实现城乡教育融合与乡村振兴内嵌共生,注重以人为本的城乡教育空间身份体验,深化县域城乡教育融合发展改革的时代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教育关系 制度安排 历史演进 城乡教育融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城乡教育有特色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教育振兴和农村教育现代化 被引量:19
2
作者 郝文武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7,共7页
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是中国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之一。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教育既有中国城市教育特色又有中国农村教育和乡村教育特色,是城乡教育相互融合和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实现现代化的教育,不是要把城乡教... 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是中国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之一。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教育既有中国城市教育特色又有中国农村教育和乡村教育特色,是城乡教育相互融合和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实现现代化的教育,不是要把城乡教育变成无差别、无特色的"千校一面"的教育,更不是把农村教育和乡村教育变成城镇化标准的教育。乡村教育振兴和农村教育现代化应该在城乡教育有特色融合发展引领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育振兴 农村教育现代化 城乡教育有特色融合发展 一体化均衡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理论融合式发展的“位”与“为” 被引量:1
3
作者 胡佳新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1期8-13,共6页
构建科学规范的教育理论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理论前提。为应对教育问题的复杂性,教育理论融合式发展逐渐成为趋势。教育理论融合式发展是对教育现代化实践经验的反思与总结,应直面生活变革需要和时代发展需求,形成具有包容性的教育理... 构建科学规范的教育理论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理论前提。为应对教育问题的复杂性,教育理论融合式发展逐渐成为趋势。教育理论融合式发展是对教育现代化实践经验的反思与总结,应直面生活变革需要和时代发展需求,形成具有包容性的教育理论,培养人的公共理性。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理论融合式发展有其理论之"位"和实践之"为",可以为教育现代化作出理论应答,为教育改革实践提供实践路径,并将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进行统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理论发展 教育理论融合发展 教育现代化 理论之位 实践之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与职业教育“双向奔赴”
4
作者 王吉 《村委主任》 2024年第17期118-120,共3页
乡村振兴战略旨在解决农村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形式,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提升人力资源质量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职业教育在乡村地区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 乡村振兴战略旨在解决农村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形式,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提升人力资源质量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职业教育在乡村地区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乡村职业教育发展面临资源配置不均、师资力量薄弱、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等问题,制约了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发挥。因此,文章就乡村振兴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的背景、现状、必要性及对策展开探讨,以期为推动乡村地区的全面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技能型人才 乡村振兴 资源配置 人力资源质量 地方经济发展 教育融合发展 地区发展不平衡 教学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动者网络视域下数字支教的常态化机制构建
5
作者 张立国 李静 贺宝勋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8-85,112,共9页
支教是一种促进义务教育师资均衡的服务模式,在推动乡村教育振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数字支教作为传统支教的有益补充,正蓬勃兴起,但尚未形成常态化的运行模式。行动者网络理论为重新审视数字支教常态化运行的内在逻辑、全面剖析数字... 支教是一种促进义务教育师资均衡的服务模式,在推动乡村教育振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数字支教作为传统支教的有益补充,正蓬勃兴起,但尚未形成常态化的运行模式。行动者网络理论为重新审视数字支教常态化运行的内在逻辑、全面剖析数字支教行动者网络中各异质行动者间的联动关系与作用机理提供了新的科学指引。行动者网络视域下,数字支教的本质是各异质行动者共同参与的“转译”实践。其中,教育管理部门是数字支教网络的核心行动者,高校、社会公益组织是数字支教网络的主要行动者,教育信息化企业、城区优质学校、乡村薄弱学校等人类行动者,以及政策制度、教育理念、数字技术、教育资源等非人类行动者共同构成了数字支教网络的共同行动者。数字支教网络的各异质行动者,通过“问题呈现—引起兴趣—招募与动员—异议排除”四个环节,确定网络的强制通行点,并在强制通行点的统摄下,不断地进行协商、博弈和调整,合力推动网络构建和演化。构建数字支教常态化机制,需要完善制度体系,锚定转译愿景;激活行动主体,释放转译合力;优化网络关系,稳固网络联结,以弥合城乡教育差距,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支教 行动者网络 运行机制 城乡教育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路径与实践——以河北省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郑美芬 陈晓辉 庞少博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27-129,共3页
一、引言202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这是“十四五”时期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国家战略。3月28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投入使用,吹响了以教育数字化战略引领未来的号角,这是我国信息技术和教育融合发展的必然... 一、引言202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这是“十四五”时期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国家战略。3月28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投入使用,吹响了以教育数字化战略引领未来的号角,这是我国信息技术和教育融合发展的必然。在教育事业发展进入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和教育部门从教育事业全局和战略高度对教育数字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教育事业发展 我国信息技术 数字化战略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教育融合发展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 教育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