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良心及其三层内蕴 被引量:5
1
作者 徐新 《大学教育科学》 2007年第1期31-34,共4页
教育良心是在教育实践中,教育者对社会提出的道德要求的自觉意识和情感体认,是在履行教育职责时体现的高度责任感及对自我教育行为的道德调控和道德评价的能力。本文从教育良心的涵义以及它所蕴含的仁爱心、责任心和公正心三层内在价值... 教育良心是在教育实践中,教育者对社会提出的道德要求的自觉意识和情感体认,是在履行教育职责时体现的高度责任感及对自我教育行为的道德调控和道德评价的能力。本文从教育良心的涵义以及它所蕴含的仁爱心、责任心和公正心三层内在价值维度,对教育良心的基本理论做出初步的也是基础性的探讨,以求推动教育本身的道德反省与自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良心 仁爱心 责任心 公正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良心的道德价值及形成机制新论 被引量:4
2
作者 糜海波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4年第11期42-44,共3页
教育良心是教师道德义务由他律转化为自律的最高实现形式,是教师道德生活的知、情、意、信、行等心理因素综合作用的整体,具有6个特征:示范性、内在性、稳定性、综合性、广泛性、自觉性。教育良心对教师的道德行为起着定向作用,能增强... 教育良心是教师道德义务由他律转化为自律的最高实现形式,是教师道德生活的知、情、意、信、行等心理因素综合作用的整体,具有6个特征:示范性、内在性、稳定性、综合性、广泛性、自觉性。教育良心对教师的道德行为起着定向作用,能增强教师对教育事业的使命感,促进教师生命价值的自我实现,其形成机制可以从主客观因素和内外因素两个维度来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良心 道德价值 形成机制 教师 道德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育良心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炳生 《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123-127,共5页
教育良心是教师在履行教育职责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责任感和道德控制与评价能力 ,是教师履行职业道德要求、开展教育工作最重要的内在精神因素。教师应重视教育良心的培养。
关键词 教育良心 教师 道德责任感 道德控制 教师人格 教育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工作是一项良心事业 被引量:1
4
作者 胡弼成 李斌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39,共6页
教育工作关系到受教育者的心灵塑造、道德生成及素质发展。良心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动力和调节机制所在。教育良心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追逐并坚守的道德灵魂。把教育工作当成一项良心事业... 教育工作关系到受教育者的心灵塑造、道德生成及素质发展。良心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动力和调节机制所在。教育良心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追逐并坚守的道德灵魂。把教育工作当成一项良心事业,这不仅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对教育活动回归教育本真的追寻。教育工作中的良心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教育管理者的决策与制度设计、学者的学术活动中。因此,我们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意识,加强教育管理者在上层设计过程中的良心意识,强调学者凭良心从事学术,使教育工作沿着良心指引的路径前进,确保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心 教育良心 教育工程 教育工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良心教育论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龙静云 宋攀科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6-39,共4页
所谓"良心",就是指个体对自身所应该履行的义务与必须承担的责任的一种内在自觉意识。这种自觉意识表现于行为之中就是道德行为,因而良心与道德是密切相连的、不可分割的。无论是对于一个人形成健全人格,还是在促进社会秩序... 所谓"良心",就是指个体对自身所应该履行的义务与必须承担的责任的一种内在自觉意识。这种自觉意识表现于行为之中就是道德行为,因而良心与道德是密切相连的、不可分割的。无论是对于一个人形成健全人格,还是在促进社会秩序的良序化与和谐化上,良心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和意义。就大学生群体而言,无论是从其个体成长,还是社会要求维度看,针对其开展良心教育都是十分必要的。具体来看,开展大学生良心教育必须以高校思政课教学、高校学工部门积极实施与教辅人员以身垂范等方面协同开展、共同发力为基本途径,并最终落脚到唤醒与激发大学生的羞耻心上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良心 良心教育 羞耻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公平体用关系探微
6
作者 曾山金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共4页
体用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一种注重阴阳交合的辩证思维方式。体用关系强调事物的整体性、差异性和主从性,有助于改变非此即彼的片面思维。教育公平是一个对立统一的和谐体,有内外之分和主次之分,既有体亦有用,是体用结合而成的。教育良... 体用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一种注重阴阳交合的辩证思维方式。体用关系强调事物的整体性、差异性和主从性,有助于改变非此即彼的片面思维。教育公平是一个对立统一的和谐体,有内外之分和主次之分,既有体亦有用,是体用结合而成的。教育良心是教育公平的"体";有关教育公平的法律、政策和技术构成了教育公平的"用"。教育公平的体用之间存在着以体为主、以用为辅,主辅之间既互相制约又相互支持的双元状态或内在结构。体用一源、体用有别和摄体归用是教育公平体用关系的三种表现形式,也是教育公平发展的三个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公平 体用 教育良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要聚焦于青少年的人性成长 被引量:9
7
作者 燕良轼 李亮 +1 位作者 卞军凤 徐异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19,121,共8页
人性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教育的真正要义与真谛就是促进青少年的人性成长,人性成长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人只能通过教育而获得人性,环境是通过人性的改变而改变的,教育应当是使人性向善的系列活动,促进青少年人性成长的关键与核心是开... 人性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教育的真正要义与真谛就是促进青少年的人性成长,人性成长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人只能通过教育而获得人性,环境是通过人性的改变而改变的,教育应当是使人性向善的系列活动,促进青少年人性成长的关键与核心是开展良心教育。青少年良心教育又可以从是非心、羞耻心、恻隐心、宽恕心、孝敬心、诚信心、感恩心、责任心等八个方面展开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成长 青少年 良心教育 教育目的 核心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40年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精神的变化与养成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安全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4-169,共6页
受职业外在利益驱动、教师教育体制转变、学生质量变化等原因影响,改革开放40年来,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良心、职业责任心、职业作风、职业信念在整体稳定向好中部分出现反向变化。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精神的变化,一方面直接影响当... 受职业外在利益驱动、教师教育体制转变、学生质量变化等原因影响,改革开放40年来,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良心、职业责任心、职业作风、职业信念在整体稳定向好中部分出现反向变化。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精神的变化,一方面直接影响当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及当地学生发展,另一方面,也间接影响其教育威信及社会地位的提高,进而影响教师自身发展。因此,既要发掘农村学生成长秘密,寻回农村教师职业内在旨趣与信念,消除职业外在利益对教师职业精神的负面影响,也要改革师范教育培养模式,提高师范专业学生培养质量,先期养成农村教师良好的职业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农村教师 教育作风 教育信念 教育良心 教育责任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