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谁从影子教育中获益?——兼论影子教育对教育结果均等化的影响 被引量:72
1
作者 李佳丽 胡咏梅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1-61,共11页
本文使用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提供的中部某省会城市小学2013和2014年数据,分析了接受一对一补习和辅导班的影响因素以及两种类型"影子教育"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不论是一对一补习还是辅导班... 本文使用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提供的中部某省会城市小学2013和2014年数据,分析了接受一对一补习和辅导班的影响因素以及两种类型"影子教育"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不论是一对一补习还是辅导班,家庭经济水平高的学生参与的几率更大;相比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非留守儿童和非流动儿童参加课外辅导班的几率更大,但参加一对一补习的几率没有显著性差异;前期学业成绩好的学生倾向于参加课外辅导班,前期学业成绩差的学生倾向于参加一对一补习。一对一补习对不同群体学生成绩有显著的负向效应,但缩小了弱势群体与优势群体成绩的差距。参加课外辅导班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成绩产生显著的正向效应。来自家庭经济水平低、前期学业成绩差的学生以及留守儿童从辅导班中成绩获益更大,并因参与辅导班而缩小了与家庭经济水平高、前期学业成绩好的学生和非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差距。总体而言,有效利用"影子教育"会缩小教育结果的不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子教育 一对一补习 辅导班 教育结果均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少作业时间会加剧教育结果不均等吗——基于CEPS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师欢欢 薛海平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1-168,共18页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多层线性模型方法分析了作业时间对学生教育结果均等的影响。发现:学校作业时间对学生认知能力、宜人性、开放性和责任心的影响呈倒"U"型曲线关系;校外作业时间对学生认知能力和外向性的影响呈...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多层线性模型方法分析了作业时间对学生教育结果均等的影响。发现:学校作业时间对学生认知能力、宜人性、开放性和责任心的影响呈倒"U"型曲线关系;校外作业时间对学生认知能力和外向性的影响呈负向曲线关系,对情绪稳定性、宜人性、开放性和责任心的影响呈倒“U”型曲线关系;学校作业时间在合理范围内能够削弱家庭背景造成的教育结果不均等,减少过长的学校作业时间有助于学生发展和教育公平;校外作业时间的增加会加剧教育结果不均等。建议要协调多方力量加强中小学作业设计的微观研究;提高中小学教师科学布置作业的能力;引导家长理性看待作业功能,避免给子女布置过多校外作业而对学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政策 作业时间 教育结果均等 认知能力 非认知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外补习时间、学生成绩与社会再生产 被引量:12
3
作者 宋海生 薛海平 《当代教育论坛》 2017年第5期51-62,共12页
基于PISA2012上海的数据,研究了上海中学生的课外补习时间状况,探讨了补习时间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家庭经济条件好和私立学校的学生参与数学补习时间更多;数学补习时间对学生数学成绩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家庭经济社会地位... 基于PISA2012上海的数据,研究了上海中学生的课外补习时间状况,探讨了补习时间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家庭经济条件好和私立学校的学生参与数学补习时间更多;数学补习时间对学生数学成绩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家庭经济社会地位低的学生增加课外补习时间后的数学成绩提升幅度更大;如果不同家庭经济社会地位的学生获得相同的数学补习机会,则增加数学补习时间能减小因家庭经济社会地位差距而带来的数学成绩差距,促进教育结果的均等化。如同学校教育一样,课外补习的教育社会再生产新机制也日趋明显,这将对义务教育公平和社会正常流动带来严重挑战。本研究政策启示为,政府应该为家庭经济收入较低且在教育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学生提供课外补习费用补贴,保证其补习时间,缩小与其他学生的成绩差距,促进教育结果均等及教育跨代际效应功能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外补习时间 学生成绩 教育结果均等 社会再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