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涉农高校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必然逻辑、现实挑战与行动路径
1
作者 赵鹏 王飞 《中国大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8-64,共7页
目前,涉农高校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存在多维障碍,面临教育供给与农业产业需求脱节、科技赋能农业发展效能不足、涉农领域人才吸引与评价机制僵化等突出问题。鉴于此,涉农高校应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党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统一领导、树... 目前,涉农高校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存在多维障碍,面临教育供给与农业产业需求脱节、科技赋能农业发展效能不足、涉农领域人才吸引与评价机制僵化等突出问题。鉴于此,涉农高校应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党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统一领导、树牢创新驱动发展理念、构建一体化发展评价体系,以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推动高等农林教育提质增效,加快实现农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着力打造高素质涉农人才队伍,为推进农业强国建设贡献卓越智慧与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农高校 教育科技人才 一体化发展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四重要义 被引量:3
2
作者 黄海刚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2,共11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蕴。从强国建设的战略要义、系统互动的协同要义、倍增发展的质量要义和全球引领的竞争要义四个维度看,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是对强国建设规律的深入洞察和科...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蕴。从强国建设的战略要义、系统互动的协同要义、倍增发展的质量要义和全球引领的竞争要义四个维度看,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是对强国建设规律的深入洞察和科学总结,是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的生动实践,是对高质量发展内驱动力的深刻把握,是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全球竞争新态势的有力应对。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新征程中,教育、科技、人才三大体系要同频共振、同心聚力、同向而行,夯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汇聚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和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 教育强国 科技强国 人才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中小学跨学科、交叉学科、综合学科体系整体设计研究——基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战略的视角
3
作者 顾建军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4,共10页
当今社会的科技创新正沿着领域内部的高度分化、领域之间的不断交叉和整体的系统集成三个“增长极”快速发展。加强大中小学跨学科、交叉学科、综合学科建设的一体化设计对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战略部署,建立更为完善、更适应现代... 当今社会的科技创新正沿着领域内部的高度分化、领域之间的不断交叉和整体的系统集成三个“增长极”快速发展。加强大中小学跨学科、交叉学科、综合学科建设的一体化设计对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战略部署,建立更为完善、更适应现代性和具有创新力的学科体系,培养学生辩证的学科意识和先进的学科理念及跨学科学习能力,夯实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础教育基点和创生高等教育高点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大中小学跨学科、交叉学科、综合学科的一体化设计必须秉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导向、坚持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知识生产规律、关注学生学科学习的横向融通和纵向衔接。当前要重点解决一体化设计中基础教育跨学科课程优化、高等教育交叉学科发展深化、大中小学学科体系效能强化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 跨学科 交叉学科 一体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的地方高校转型研究
4
作者 董超俊 赵雨旸 李亚东 《高教发展与评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29,I0003,共9页
高质量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以内涵发展、创新发展和协调发展为重点;作为一种新的质量观,以人民至上、整体协同和追求卓越为目标;作为一种新的模式观,以提质增效、系统跃升和转型变轨为特征。地方高校向高质量发展转型遵循三大逻辑理路:... 高质量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以内涵发展、创新发展和协调发展为重点;作为一种新的质量观,以人民至上、整体协同和追求卓越为目标;作为一种新的模式观,以提质增效、系统跃升和转型变轨为特征。地方高校向高质量发展转型遵循三大逻辑理路:遵循大学发展逻辑,融入社会发展大系统,探索中国特色大学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坚持“三位一体”统筹谋划,深化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探索政产学研融合发展的新机制;成为地方发展的共同体,与区域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探索地方高校分类特色发展之路。地方高校高质量发展转型需要在办学定位、发展策略、动力机制、范式转型四方面进行顶层设计:在办学定位上坚守“地方性”生长基因和“应用型”类型特征;在发展策略上以高质量为追求,注重需求导向,与地方深度融合;在动力机制上把政策牵引力和需求拉动力内化为自我革新内驱力;范式转型是从规模扩张高增长范式转向创新驱动高质量范式。地方高校向高质量发展范式转型的实施路径为:基于核心价值转移的本体论,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升级;基于分类特色发展的认识论,由“经院型模式”向“应用型模式”转变;基于“三位一体”的方法论,从“地方中的高校”向“地方的高校”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 应用型高校 科技创新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区域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的模式与策略——基于三大城市群协同发展的视角
5
作者 李璐 高书国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15,共13页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紧密结合,是激发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动力源效能和发挥“三位一体”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功能的关键。融合生态系统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构建“跨区域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网络”(CHANEST...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紧密结合,是激发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动力源效能和发挥“三位一体”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功能的关键。融合生态系统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构建“跨区域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网络”(CHANEST)模型,揭示三大城市群在教育、科技、人才方面的领航优势与跨区域协同的互补特性,提出构建“优质引领示范区”“创新驱动试验区”“筑巢引凤磁力区”“数智赋能先行区”四区建设图景,为跨区域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促进区域高质量协同发展和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能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和实践方案。建议通过设立国家级工作专班、建立跨区域多部门协作委员会、健全中长期发展规划等完善宏观统筹体系,优化重大科技项目联合攻关、战略性校际合作、科研激励评价等微观运行机制,协同发挥“看得见的手”的多维统筹和“看不见的手”的激活保障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 区域协同发展 CHANEST模型 高等教育布局优化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背景下理工科博士学位供给优化研究——基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视角
6
作者 方建锋 房欲飞 王克宇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6-85,共10页
教育强国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先导和基础工程,对教育强转化为科技强、人才强起着促进作用。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对科技人才的迫切需求,要求教育强国建设着力加强理工科博士的自主培养。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视角观之,当前我国... 教育强国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先导和基础工程,对教育强转化为科技强、人才强起着促进作用。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对科技人才的迫切需求,要求教育强国建设着力加强理工科博士的自主培养。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视角观之,当前我国理工科博士学位供给尚面临生产强度难以满足现实需求、基础学科占比较低影响了原创性科技突破、培养质量不高带来人才外流风险等挑战,与建成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尚有差距。建议以《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法律的发布为契机优化学位供给能力,顺应国际趋势将新增博士学位投放到理工科领域,加大基础学科学术学位供给力度,以科教协同、产教融合推动理工科博士培养质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理工科 博士学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的高校创新之道——基于创新投入扩散与创新产出的面板模型
7
作者 黄兆信 龙泽海 韩冠爽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28,共16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创新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高校是其中实施的核心环节,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以高校创新生态系统、投入产出为理论基础,从创新投入扩散与创新产出探讨高校创新之道。本文通过31个省市自治区相关指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创新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高校是其中实施的核心环节,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以高校创新生态系统、投入产出为理论基础,从创新投入扩散与创新产出探讨高校创新之道。本文通过31个省市自治区相关指标的数据,构建面板模型,研究高校创新体系以及投入扩散与产出的关系。研究发现:构建高校创新生态系统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高校创新体系建设的迫切要求;创新人力投入是高校创新产出的根本源泉;创新经费投入构成高校创新产出的核心保障;技术转让对于高校创新产出具有重要激励作用;国际合作研究为高校创新产出提供重要推动力,但国际会议交流还未发挥其应有作用。基于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 高校创新 创新投入 创新扩散 创新产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的法律视野研讨会暨《重庆高教研究》第五届青年学术沙龙成功举办
8
《重庆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6月7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的法律视野研讨会暨《重庆高教研究》第五届青年学术沙龙在西北师范大学云衢楼文科实训楼103会议室顺利召开。本次学术研讨会暨学术沙龙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为主题,由西北师范大学法学院、《重庆高... 6月7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的法律视野研讨会暨《重庆高教研究》第五届青年学术沙龙在西北师范大学云衢楼文科实训楼103会议室顺利召开。本次学术研讨会暨学术沙龙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为主题,由西北师范大学法学院、《重庆高教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兰州工商学院法学院协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 法律视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主题专栏(三):面向科技强国建设的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理论、实证和政策”征稿启事
9
作者 中国技术经济学会《技术经济》编辑部 《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 科技强国 科教兴国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三重逻辑
10
作者 张玉倩 李天群 苏晨晨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2-88,共7页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这一命题的提出是基于深刻政策背景、现实需求、历史经验的多维考量。教育科技...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这一命题的提出是基于深刻政策背景、现实需求、历史经验的多维考量。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价值逻辑在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增强核心竞争力有效应对全球挑战,新发展格局下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双碳目标视域下推动成果转化助力绿色可持续发展。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理论逻辑在于:教育作为基础支撑,培养创新人才提供智力支持;科技作为核心驱动,研用创新技术助力产业升级;人才作为重要保障,通过创新知识促成成果转化;通过内在联系和协同效应,以良性循环推动生产力发展。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践逻辑在于:加强顶层设计,确保教育、科技、人才战略目标协同;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区域间平衡发展提升整体效率;加大研发投入,不断优化科技创新水平实现系统效能;推动产学融合,加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构建竞争优势;强化人才培养,扎实推进教育改革引领建设人才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 新质生产力 教育体制改革 人才培养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域产教联合体中职业院校的角色定位与功能实现——基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视角
11
作者 宾恩林 刘志杰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57-64,共8页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背景下,教育、科技、人才正在走向深度同构。市域产教联合体要助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需要职业院校充分体现产业需求与教育供给的双向桥梁与纽带、区域创新与社会服务的人才孵化器与技术服务商、协同...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背景下,教育、科技、人才正在走向深度同构。市域产教联合体要助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需要职业院校充分体现产业需求与教育供给的双向桥梁与纽带、区域创新与社会服务的人才孵化器与技术服务商、协同治理与利益平衡的关键枢纽角色。具体而言,需要通过双向协同共创、跨专业联合研发与终身学习,充分实现市域产教联合体中职业院校的桥梁功能;通过强化技术研发孵化功能、社会公共服务能力、区域就业创业孵化能力,充分实现市域产教联合体中职业院校的“人才孵化器”与“技术服务商”服务功能;通过成为主体协同治理的推动者、多方利益协调机制的构建者、多维质量监测标准的制定者,充分实现职业院校作为“协同治理者”与“利益平衡者”的平衡功能。当然,这些功能的实现,还有待政府顶层设计、模式创新、师资队伍、共享机制、决策平台与差异化发展等更多具体而深入的研究与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产教联合体 职业教育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 角色定位 功能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访河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成伟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红飞(文/图) 陈玺(文/图) 田明 《农村农业农民》 2024年第21期4-5,共2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大会。全会将教育科技人才放在一个非常突出的位置,特别强调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这是继续深化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大会。全会将教育科技人才放在一个非常突出的位置,特别强调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这是继续深化推进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布局的表现,也是加快解决制约强国建设基础性战略性关键问题的重要举措,为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指明了方向。”2024年10月9日,河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成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开宗明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创新体系 科技强国 深化推进 河南农业大学 中国式现代化 科技人才 教育强国 强国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职业教育何以赋能新质生产力提升:欧洲深度科技人才计划的经验及启示 被引量:2
13
作者 牛可心 顾岩峰 刘永虎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73-80,共8页
职业教育、科技创新与人才集聚的一体化协调发展是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与新质生产力提升内在需求有效耦合的关键破局点。欧洲“深度科技人才计划”,以强调多元利益主体共同参与的深度科技人才承诺、设立重大挑战与深度科技相结合的... 职业教育、科技创新与人才集聚的一体化协调发展是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与新质生产力提升内在需求有效耦合的关键破局点。欧洲“深度科技人才计划”,以强调多元利益主体共同参与的深度科技人才承诺、设立重大挑战与深度科技相结合的跨学科教育计划、构建深度科技人才培训在线教育课程资源平台、开展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和促进创新创业成果孵化以及提供深度科技人才培训奖励和多元化的资金支持等路径,有效衔接了《欧洲新技能议程》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政策的核心理念与《新欧洲创新议程》的实践内容,呈现出联结性、有组织、个性化与可持续性等特征,能够为我国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提升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职业教育 新质生产力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 深度科技人才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科学视域下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系统:逻辑必然、运行机理与构建路向 被引量:19
14
作者 张会庆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24,共9页
以复杂科学为视域,增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系统的认知与有效构建是新时代新征程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和关键环节。基于复杂科学构建“三位一体”系统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理论、历史与现实的逻辑必然,... 以复杂科学为视域,增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系统的认知与有效构建是新时代新征程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和关键环节。基于复杂科学构建“三位一体”系统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理论、历史与现实的逻辑必然,其运行机理在于实现耗散结构、阈值突变与同频共振,其行动路向是以复杂科学理论为思想引领,以人民至上为目标统揽,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关键支撑,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统摄,以高等教育为衔接撬动,知行合一,不断优化协同发展实践路径,增强系统整体涌现性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科学 教育科技人才 三位一体 复杂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科技、人才协同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云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15,共6页
未来产业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是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未来产业,是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教育、科技、人才是党的二十... 未来产业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是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未来产业,是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教育、科技、人才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推动我国未来产业创新发展,需要按照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积极推进教育、科技、人才的战略联动、一体推进、一体设计、一体部署,通过加快出台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主体协同、制度协同、资源与环境协同的相关政策,优化学科设置及人才培养和选拔模式,完善具有国际化视野和战略水平的复合型、创新型、专业型科技创新人才成长成才配套制度等,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有力支撑我国未来产业创新发展,显著提升我国未来产业综合实力,努力使我国成为世界未来产业重要策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产业 创新发展 教育科技人才 三位一体 协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2
16
作者 田养邑 马婷婷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3-8,共6页
高等教育是国家最宝贵的创新型资源,具有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独特优势。新质生产力彰显出全新生产驱动内力、生产全新要素和生产价值旨趣的新质态。高等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目的在于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在中国式现代化深入推进... 高等教育是国家最宝贵的创新型资源,具有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独特优势。新质生产力彰显出全新生产驱动内力、生产全新要素和生产价值旨趣的新质态。高等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目的在于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在中国式现代化深入推进的历史进程中,高等教育只有立足新主体、新介质、新对象,才能充分发挥人才、知识、技术和产业协同的最大优势,释放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不竭动能。高等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践路径是:创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机制,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调整学科结构,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潜在优势;加速人才培养,蓄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资本;创新产教融合格局,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扩大教育开放,拓展新质生产力发展新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新质生产力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学科结构 产教融合 教育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横贯通一体推进——区域推进思政课程一体化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志宏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3-4,9,共3页
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中小学站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度,进行了纵横贯通整体推进思政课程建设的探索:从横向而言,坚持系统观念,锚定建设目标,深耕四类课堂;从纵向而言,建立工作机制,开展学术交流,构建多元平... 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中小学站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度,进行了纵横贯通整体推进思政课程建设的探索:从横向而言,坚持系统观念,锚定建设目标,深耕四类课堂;从纵向而言,建立工作机制,开展学术交流,构建多元平台,开展联合教研,打造了一批思政一体化精品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教育 课程思政 区域推进 思政课程一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多样化特色发展与“双减”一体化推进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瑞雪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7-21,共5页
多样化特色发展与“双减”应该相互融通、双向赋能、协同推进。从历史发展、理论基础、内在关联角度分析多样化特色发展与“双减”普遍的逻辑联系和强大的共通属性。基于此,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要拓展和推动“双减”落实,义务教育“... 多样化特色发展与“双减”应该相互融通、双向赋能、协同推进。从历史发展、理论基础、内在关联角度分析多样化特色发展与“双减”普遍的逻辑联系和强大的共通属性。基于此,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要拓展和推动“双减”落实,义务教育“双减”要对接和指向多样化特色发展。普通高中学校要构筑学生多元发展、个性成长的环境和机制,呼应“双减”提出的新要求,主动对接义务教育学校特色建设,重视中考招生牵动作用,联结高中减负新基础和新背景;义务教育学校要开设开放性特色课后课程,高效开展课堂教学,前置生涯规划教育,营造良好校园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样化特色发展 “双减” 一体推进 普通高中 义务教育学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建设,高等教育如何发挥龙头作用?
19
作者 马陆亭 张炜 +4 位作者 李均 石佑启 刘第红 蒋凯 朱施蓉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7,共13页
围绕教育强国建设,高等教育如何发挥龙头作用,《高教探索》编辑部组织了一组笔谈。马陆亭在题为《在支撑国家发展的教育科技人才统筹中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的文章中谈到,在支撑国家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发挥高等教育的龙头作用,发挥高等... 围绕教育强国建设,高等教育如何发挥龙头作用,《高教探索》编辑部组织了一组笔谈。马陆亭在题为《在支撑国家发展的教育科技人才统筹中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的文章中谈到,在支撑国家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发挥高等教育的龙头作用,发挥高等教育在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中的引领作用,发挥高等教育在全面提高科技自立自强能力中的引领作用,发挥高等教育在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中的引领作用;在教育科技人才统筹推进中发挥高等教育的龙头作用,发挥高等教育在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发挥高等教育在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支撑中的引领作用,发挥高等教育在国家创新体系提升中的引领作用;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中发挥高等教育的龙头作用,通过高等教育牵引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通过高等教育引领人才培养方向,通过高等教育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张炜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伟大成就和重大原则》的文章中谈到,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上,要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李均在《追求主动适应与战略引领的辩证统一》的文章中谈到,主动适应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没有主动适应就没有战略引领,战略引领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功能,没有战略引领就难言主动适应。追求主动适应与战略引领的有机统一,是高等教育发挥龙头引领作用的必由之路。石佑启在题为《做好“外”字大文章答好教育强国建设时代命题》的文章中谈到,外语外贸类高校要主动超前布局,在构建高质量学科集群上实现新突破;有效应对变局,在培养高素质涉外人才上践行新担当;奋力开创新局,在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上贡献新力量。刘第红在题为《政治论哲学和认识论哲学的协调与平衡》的文章中谈到,高等教育要发挥龙头作用,不能不思考高等教育哲学问题。在政治论哲学与认识论哲学之间,完全没有必要做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应该取得协调与平衡。政治论和认识论,尽管是对立的,但也可以是统一的,这符合对立统一的辩证法。政治论哲学和认识论哲学的协调与平衡,也是“为人之学”与“为己之学”的协调与平衡。高等教育在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社会需求中发挥龙头作用,在人才培养中发挥龙头作用,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发挥龙头作用,需要政治论哲学和认识论哲学的有机统一。蒋凯、朱施蓉在题为《以高水平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助推教育强国建设》的文章中谈到,高水平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核心目标在于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基础工程聚焦于提升高校办学能力与赋能师生发展,战略使命体现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在战略价值层面,高水平高等教育对外开放通过优化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机制与扩大高等教育国际影响力,促进教育强国建设。为推动高水平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更好地服务于教育强国建设目标,需要强化政府统筹引领、深化高校国际化战略、创新人才引育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建设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 高质量教育体系 龙头作用 五项重大原则 主动适应 战略引领 辩证统一 高质量学科集群 高质量涉外人才 高水平对外开放 政治论哲学 认识论哲学 国际化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的法治支撑(笔谈)
20
作者 李立国 湛中乐 +4 位作者 龚向和 姚荣 何俊毅 李玉璧 郑磊 《重庆高教研究》 2025年第5期3-24,共22页
主持人语: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202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的重要文章《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中指出:“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要坚持推动... 主持人语: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202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的重要文章《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中指出:“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要坚持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从法治的视角来说,需要加快教育法治建设,推进教育、科技、人才的彼此支撑和相互融通,确保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有法可依、依法开展。为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的深入推进,需要从法律层面形成多元协同的规范路径,使改革在法治轨道上进行,确保改革活动于法有据,保障改革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以实现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战略目标,共同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为此,《重庆高教研究》邀请全国教育理论界和法学界的知名专家和青年学者,围绕“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的法治支撑”这一主题,从法律保障、高等教育法治、保障科研人员权利、法治路径、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破解制度藩篱等方面,多维度、多视野研究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的若干关键法治问题,提出了诸多新观点和新论断。据我了解,本次笔谈是全国学界首次较为系统地从教育角度探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的法治问题,许多观点和看法带有探讨性质,不足甚至不当之处,还请读者批评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 教育法治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