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教育的人民性:思想溯源、理论内涵与实践方略
- 1
-
-
作者
李松楠
杨兆山
-
机构
宁波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
出处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8-78,共11页
-
基金
2025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后期资助课题“论教育的人民性”(25HQZZ013YB)
2024年度宁波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理论内涵及实践路径研究”(JD6-344)。
-
文摘
教育的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价值属性,它根植于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是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创新与超越,并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教育历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基于马克思主义探究教育的人民性的理论内涵需从多重维度出发。在主体之维,教育的人民性是个体的人与群体的人的统一;在过程之维,教育的人民性指向“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在目标之维,教育的人民性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旨归,最终走向人类解放。新时代,践行教育的人民性应坚守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确立人民的教育主体地位;健全现代教育治理体系,提升人民的教育参与水平;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保障人民共享教育发展成果,更好地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
关键词
教育的人民性
教育强国
以人民为中心
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
-
Keywords
The affinity to the people of education
A leading country in education
People-centered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
Marxist educational thought
-
分类号
G40-01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