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民族志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23
1
作者 樊秀丽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0-84,共5页
研究者将人类学的民族志方法运用到教育研究中,通过长期的田野调查,直接、便捷和真实地反映研究者的研究路径和在与被研究者互动中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完成定向理论分析,这一过程称教育民族志。教育民族志是一种整体性的描述,这种方法的... 研究者将人类学的民族志方法运用到教育研究中,通过长期的田野调查,直接、便捷和真实地反映研究者的研究路径和在与被研究者互动中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完成定向理论分析,这一过程称教育民族志。教育民族志是一种整体性的描述,这种方法的运用可以拓宽对教育现象的观察视角、丰富研究内容,特别是对于挖掘隐藏在教育现象背后的许多不可视的和不可量化的因素有独特的贡献。近年学者们在教育领域中运用这一方法时出现了一些概念的混淆、误解和误用,因此本文旨在探讨这种研究方法的来源、概念、原理及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使教育民族志研究的方法不断地得到完善和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民族志 田野调查法 教育实证研究 整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民族志:含义、特点、类型 被引量:22
2
作者 巴战龙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2008年第3期10-13,共4页
教育民族志是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取向和成果呈现形式之一。此研究在解说民族志含义的基础上,对教育民族志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类型作了分析。
关键词 教育民族志 教育人类学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饰与表演:中小学心理教师的情感劳动——情感体制视域下的教育民族志考察 被引量:10
3
作者 田国秀 朱小爽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0-80,206,共12页
心理教师是学校教育中一支重要的队伍,但他们因学科归属不明、岗位职责不清、工作业绩不显、自我发展不畅等原因表现出明显的不良情绪。与此同时,他们还表现出富有情怀、渴望学习、改革创新的职业风格。通过教育民族志的研究方法,采用... 心理教师是学校教育中一支重要的队伍,但他们因学科归属不明、岗位职责不清、工作业绩不显、自我发展不畅等原因表现出明显的不良情绪。与此同时,他们还表现出富有情怀、渴望学习、改革创新的职业风格。通过教育民族志的研究方法,采用情感体制的理论框架,呈现心理教师在工作体制中的情感整饰和交往体制中的情感表演。研究发现,整饰与表演是学校心理教师极具特点的情感劳动形式。研究结果表明,在现行学校结构下,整饰与表演是心理教师自觉嵌入社会的情感策略与行动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心理教师 情感劳动 情感体制 教育民族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们”与“他们”:内地西藏散插生的社会网络构建——一项教育民族志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张东辉 黄晶晶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6-91,共6页
采用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对北京市一所内地西藏班学校的两名西藏学生进行为期一年的深入访谈和观察,力图走进西藏散插生的生活世界,了解他们与远在家乡的亲人、藏族同学和同乡、内地校里的汉族同学、汉族教师之间的交往互动及文化体验,探... 采用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对北京市一所内地西藏班学校的两名西藏学生进行为期一年的深入访谈和观察,力图走进西藏散插生的生活世界,了解他们与远在家乡的亲人、藏族同学和同乡、内地校里的汉族同学、汉族教师之间的交往互动及文化体验,探索西藏生在内地学校的社会网络构建,并以民族志的方式将他们的日常行为及其背后的实践逻辑呈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地西藏班 社会网络 文化适应 散插生 教育民族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次裕固族语言教育试验失败的归因分析与相关政策探讨——基于两项教育民族志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巴战龙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3-88,共6页
裕固族是中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随着民族政策的制定、调整和族群文化自觉意识的觉醒,裕固族地区先后开展了两次语言教育试验,却都以失败告终。通过对这两次语言教育试验的民族志描述和之所以失败的归因分析,并对民... 裕固族是中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随着民族政策的制定、调整和族群文化自觉意识的觉醒,裕固族地区先后开展了两次语言教育试验,却都以失败告终。通过对这两次语言教育试验的民族志描述和之所以失败的归因分析,并对民族自治地方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发现有三种效应——应激效应、黑箱效应和计划效应值得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裕固族研究 教育政策 政策过程 教育民族志 教育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穆斯林阿拉伯语教育:一项基于临夏外国语学校的教育民族志研究
6
作者 赵翔宇 张洁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A01期472-474,共3页
甘肃省临夏外国语学校是一所独具民族特色的民办职业学校,主要招收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民族学生,其中以回族为主。该校借助穆斯林群众对阿拉伯语的特殊感情,兴办阿拉伯语专业;通过男女分校、封闭式管理等制度赢得学生家长的支持;通过... 甘肃省临夏外国语学校是一所独具民族特色的民办职业学校,主要招收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民族学生,其中以回族为主。该校借助穆斯林群众对阿拉伯语的特殊感情,兴办阿拉伯语专业;通过男女分校、封闭式管理等制度赢得学生家长的支持;通过商贸翻译等途径实现高层次就业。临夏外国语学校走出了一条独具民族特色的办学道路,成为西北地区民办职业教育的一个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斯林 阿拉伯语 临夏外国语学校 教育民族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视野下教育民族志研究新样态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海峰 吴晓蓉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18,共8页
当前,我国教育民族志仍处于传统研究样态,因而有必要梳理文化的转型过程,以把握教育民族志研究的新理解和新行动。传统文化研究赋予文化边界性、整体性和系统性等本体性认识,并指导着传统教育民族志。随着全球移民潮、新媒介和新自由主... 当前,我国教育民族志仍处于传统研究样态,因而有必要梳理文化的转型过程,以把握教育民族志研究的新理解和新行动。传统文化研究赋予文化边界性、整体性和系统性等本体性认识,并指导着传统教育民族志。随着全球移民潮、新媒介和新自由主义思想涌现,现代文化生态已从文化孤岛走向地球村,流动性、异质性和开放性逐渐成为文化新共识,教育民族志也随之形成新的研究样态——多点民族志、元民族志、比较个案研究和虚拟民族志。新教育民族志力图从流动中把握文化与教育,提高阐释力与应用性,对我国教育民族志研究形成了挑战和冲击。因此,我国教育民族志研究者应积极与国外同行对话和交流,吸收新的理论和方法,构建符合时代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民族志研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转型 教育人类学 教育民族志 民族 虚拟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同身受:教育民族志方法的情感向度 被引量:10
8
作者 董轩 何梦蕊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7-33,共7页
教育民族志是把人类学的民族志方法应用于教育研究领域所形成和发展的术语,是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比较分析两位作者的田野经历和反思,主张将研究者“感同身受”式的情感体验作为理解教育民族志的重要维度。具体而言,研究者的... 教育民族志是把人类学的民族志方法应用于教育研究领域所形成和发展的术语,是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比较分析两位作者的田野经历和反思,主张将研究者“感同身受”式的情感体验作为理解教育民族志的重要维度。具体而言,研究者的情感体验包括三个层面:日常性、讽刺性和生成性。即便都是研究“教育”问题,都以“学校”为田野地点,研究者也常常因遇到文化氛围迥异的学校而有极为不同的情感体验。研究者的这种情感体验和反思对于探究研究对象的日常生活及其价值意义系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民族志 感同身受 情感转向 身体 情感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中存在什么文化——兼论教育人类学与民族志的研究取向 被引量:9
9
作者 张东辉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8,共6页
在世界范围内,教育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不同民族、种族、社会阶层、性别的群体都成为了教育的对象。移民和边缘群体成员的加入大大丰富了当今学生群体的来源和学校的文化差异。然而,在我国的教育研究中,对于文化的关注却严重滞后,不管... 在世界范围内,教育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不同民族、种族、社会阶层、性别的群体都成为了教育的对象。移民和边缘群体成员的加入大大丰富了当今学生群体的来源和学校的文化差异。然而,在我国的教育研究中,对于文化的关注却严重滞后,不管是宏观的政策层面,还是微观的课堂互动层面,都缺少对于文化的讨论。教育民族志作为一种研究路径,从一开始就关注学校内外、教与学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文化力量以及基于文化的价值冲突和权力博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文化 教育民族志 教育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教育人类学《民族志与教育》期刊2008-2014年关键词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兰芳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0-32,共3页
《民族志与教育》是英国教育人类学发展的阶段性成果,对其分析有助于把握该领域的研究动态。基于期刊关键词能反映某学科的研究重点、热点问题,文章对期刊2008-2014年所载文章的关键词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一是论文关键词数量一般为4或5个... 《民族志与教育》是英国教育人类学发展的阶段性成果,对其分析有助于把握该领域的研究动态。基于期刊关键词能反映某学科的研究重点、热点问题,文章对期刊2008-2014年所载文章的关键词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一是论文关键词数量一般为4或5个;二是在排名前十五的关键词中"民族志"和"教育"居前两位;三是若以两词为线索,十五个关键词在《民族志与教育》语境里恰似"钥匙"与"锁"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人类学 关键词 民族教育 英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班集体和教研室中的英语交际法:一项对比实践共同体的民族志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欧阳护华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2-97,共6页
采用教育人类学的民族志方法,对中国大陆一所高校推行英语交际教学法改革30年的历程进行了探索。着重深描了以中国单位文化为特征的班集体和教研室如何与西方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的碰撞和冲突,以及外教和普通老师在这种冲突中的体验。揭示... 采用教育人类学的民族志方法,对中国大陆一所高校推行英语交际教学法改革30年的历程进行了探索。着重深描了以中国单位文化为特征的班集体和教研室如何与西方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的碰撞和冲突,以及外教和普通老师在这种冲突中的体验。揭示了个体主义、平等人际关系、自由主义为特征的交际教学理念与集体主义、等级关系、保守主义为特征的传统教学法之间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人类学 教育民族志 实践共同体 英语交际法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教育人类学研究的现状与反思 被引量:6
12
作者 祁进玉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2009年第4期5-9,共5页
教育人类学是由人类学与教育学相互交叉形成的一门跨学科、综合性学科。我国的教育人类学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对少数民族教育的研究,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在对近30年来我国教育人类学研究成果的综合分析基础上,梳理了中国... 教育人类学是由人类学与教育学相互交叉形成的一门跨学科、综合性学科。我国的教育人类学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对少数民族教育的研究,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在对近30年来我国教育人类学研究成果的综合分析基础上,梳理了中国教育人类学研究的现状,侧重对学科设置、教学与学术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反思。就教育人类学研究的本土化进程而言,其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必须要突破传统的少数民族教育研究模式的樊篱,进行规范的教育人类学研究与教学是学科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人类学 跨学科 文化多元 教育民族志 社会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土教育”:教育人类学研究主题的拓展——评《村落中的本土教育》 被引量:3
13
作者 巴战龙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2010年第6期27-29,共3页
教育人类学者涂元玲博士的新作——《村落中的本土教育》有两个主要的学术贡献:其一是拓展了教育人类学的研究主题;其二是推进了汉人社会之教育的民族志研究。
关键词 本土教育 教育民族志 教育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5岁儿童羞耻感语言社会化过程探析
14
作者 曾洁 李婧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6-49,共14页
本研究基于语言社会化范式,运用民族志研究方法,考察3名教师与33名4~5岁儿童的日常言语互动,通过深描和分析与儿童羞耻感相关的事件发现,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儿童、儿童与儿童之间的言语互动以显性和隐性两种方式促进了儿童羞耻感语言社... 本研究基于语言社会化范式,运用民族志研究方法,考察3名教师与33名4~5岁儿童的日常言语互动,通过深描和分析与儿童羞耻感相关的事件发现,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儿童、儿童与儿童之间的言语互动以显性和隐性两种方式促进了儿童羞耻感语言社会化过程。教师以语言为中介,为儿童构建了"身体裸露-社会性别观念-羞耻感"的显性语言社会化路径,儿童在此过程中通过语言把身体裸露与羞耻感相联系,并习得如何运用语言策略来避免羞耻感。教师为儿童构建了两条隐性羞耻感语言社会化路径,一是"语言常规-集体文化-集体身份认同-违反集体文化-割裂集体身份、威胁社交纽带-羞耻感";二是"语言全景敞视-暴露感-羞耻感"。儿童在协助教师构建隐性路径的过程中通过掌握简单的语言逻辑与词汇选择策略,确认羞耻感的道德职能。相比显性路径,隐性路径在儿童羞耻感语言社会化过程中发挥了主要作用。成人在使用显性方式促进儿童羞耻感语言社会化时,应注意语言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直接效果与影响;在采用隐性方式促进儿童羞耻感语言社会化时,应注意通过语言调控儿童羞耻感的阈值范围,鼓励儿童主动参与自身羞耻感语言社会化过程,并以促使儿童语言能力与社会知识共同发展为价值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社会化 羞耻感社会化 教育民族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