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读杜威“教育无目的论”的文本依据辨析——兼论“教育目的”概念的拟人化使用问题 被引量:13
1
作者 郭良菁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24,32,共9页
当前解读杜威"教育无目的论"依据的是《民主主义与教育》中的三段文本,均被译为"目的"的两个英文词其实含义有别,所谈的问题也有差异。其中两个文本宜解读为"教育无结局"或"发展无止境",另一... 当前解读杜威"教育无目的论"依据的是《民主主义与教育》中的三段文本,均被译为"目的"的两个英文词其实含义有别,所谈的问题也有差异。其中两个文本宜解读为"教育无结局"或"发展无止境",另一个文本则针对教师在教育行动中的思维过程,指出"教育目的"概念的拟人化理解和使用对教育过程的危害,使教育者的行动变成机械的过程。更进一步,杜威针对教育者构思"目的"时常见的错误,为这一思维过程提出了几个规范。深入解读后一种"教育无目的论",可以给课程编制者和教师正确对待"预定教育目的"提供深刻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目的 教育无目的”论 约翰·杜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观 被引量:2
2
作者 蒋莹莹 李款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80-82,共3页
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他在自身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改造"的教育本质观。在此观念的指导下,他独具特色地指出"教育本身并无... 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他在自身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改造"的教育本质观。在此观念的指导下,他独具特色地指出"教育本身并无目的,只是人,即家长和教师等才有目的"。而杜威所谓的"教育无目的"并不是说教育真的没有目的,而是强调教育目的在于教育过程本身,反对来自教育过程之外强加的目的。拟从其"教育无目的"观的提出、概述、评价及现实意义几方面展开论述,力图对当今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所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威 教育理论 教育目的 教育无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威“教育无目的”概念的澄清 被引量:7
3
作者 张淑妹 李萍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8-36,共9页
"教育无目的"的概念自传入中国伊始就引起广泛争议。国内学界的持续争论导致的结果是"教育无目的"成为一个伪命题,即杜威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回到杜威论述"教育无目的"的文本是澄清这一争论的重要方法。... "教育无目的"的概念自传入中国伊始就引起广泛争议。国内学界的持续争论导致的结果是"教育无目的"成为一个伪命题,即杜威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回到杜威论述"教育无目的"的文本是澄清这一争论的重要方法。国内学界已经有相关研究在回到杜威英文原文的方向上取得具有启发性的成果,把"教育无目的"的争论归结为个别单词的翻译不确切。但是,在这个意义上,"教育无目的"的概念澄清工作并没有完成。杜威教育哲学的内在复杂性是"教育无目的"争论的更深层次原因。"教育无目的"和"教育的目的是民主社会"的论述看似矛盾,但这在杜威的教育哲学体系内自洽。在他看来,民主社会与教育相通,具有不断发展的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威 教育哲学 教育无目的 民主 成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儿园教育走出“小学化”误区的策略 被引量:9
4
作者 郭跃进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64-66,共3页
学前教育要遵循幼儿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坚决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为此,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该走出"成材教育"的认知误区,追求幼儿"无目的"自然成长;走出"智力教育"误区,倡导幼儿"... 学前教育要遵循幼儿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坚决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为此,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该走出"成材教育"的认知误区,追求幼儿"无目的"自然成长;走出"智力教育"误区,倡导幼儿"无限制"开放教学;走出"约束教育"误区,创建"无为而治"的隐形管理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园教育 小学化 无目的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