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技术扩散视角下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融合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69
1
作者 杨浩 郑旭东 朱莎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19,共7页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是大势所趋,但在理论与实践的层面上还面临着一些困惑与挑战,比如"非显著性差异现象"与"乔布斯之问",均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历史命运。从"创新扩散模型""...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是大势所趋,但在理论与实践的层面上还面临着一些困惑与挑战,比如"非显著性差异现象"与"乔布斯之问",均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历史命运。从"创新扩散模型""技术接受模型""技术成熟度曲线"等技术扩散的理论视角出发来审视与反思当前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内的扩散,有助于我们把握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普遍规律,破解技术与教育融合的历史与现实难题。而揭示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适效性与滞后性等特殊性,则可以有效回应"非显著性差异现象",回答"乔布斯之问"。以此为基础,该文对包括大型开放网络课程、翻转课堂、电子书包在内的教育技术创新进行了深度解析,期望能够更进一步地认识信息技术与教育、尤其是正规学校教育融合的长期性与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育融合 技术扩散 适效性 滞后性 大型开放网络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之外的第二条道路——“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路径之反思 被引量:26
2
作者 张刚要 李艺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17,共5页
尽管我们在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途径与方法上,完成了一次革命性的思想改造,实现了由"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到"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飞跃。但由于受到集体意志、思维惯性等因素的影响,相关学者仍然执着于"信... 尽管我们在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途径与方法上,完成了一次革命性的思想改造,实现了由"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到"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飞跃。但由于受到集体意志、思维惯性等因素的影响,相关学者仍然执着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既有观点与方法,在"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框框中艰难跋涉。"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对于"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而言无疑是重要的,但也凸显出前所未有的困境。而从教育理论(原理)出发,研究其理论框架对技术命题的"关怀",则可能是摆脱现有困境,助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最终实现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 教育理论(原理) 信息技术教育深度融合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解读 被引量:224
3
作者 何克抗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9-23,共5页
本文在对《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所包含六个模块的主要内容进行认真学习与分析的基础上,对该《规划》能给我们带来的最大教益与启示,从"如何认识统领本《规划》制定和实施的‘总纲’的重大意义"以及"如何理解‘信息... 本文在对《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所包含六个模块的主要内容进行认真学习与分析的基础上,对该《规划》能给我们带来的最大教益与启示,从"如何认识统领本《规划》制定和实施的‘总纲’的重大意义"以及"如何理解‘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确切内涵"这两个方面作了深入的思考。特别是对本《规划》首次提出"深度融合"观念的特定背景及其确切内涵作了较中肯的剖析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信息技术教育深度融合 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 课堂教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国教师“经验”构筑教育实践取向的个人教育哲学——聚焦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问题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保中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15,共4页
构筑和形成能够审度中国特色教育、能够反思自身教育经验的教师个人教育哲学,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个人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聚焦日常的教育实践和热点问题,如信息技术与课程乃至教育的深度融合问题,通过研究者和教师之间田野式... 构筑和形成能够审度中国特色教育、能够反思自身教育经验的教师个人教育哲学,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个人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聚焦日常的教育实践和热点问题,如信息技术与课程乃至教育的深度融合问题,通过研究者和教师之间田野式的合作研究,基于中国教师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经验,构筑和形成教育实践取向的教师个人教育哲学,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经验 个人教育哲学 教育实践取向 信息技术教育深度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对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曾理 韩星蕊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1-205,247,共6页
为验证数字技术对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应用效果,重点分析了华东理工大学健康校园SAAS平台的建设路径和实施策略,并以随机抽样的596名本科生为实验对象,考察数字技术对学生锻炼行为和体质健康水平的影响。对实验组进行在线互助学习... 为验证数字技术对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应用效果,重点分析了华东理工大学健康校园SAAS平台的建设路径和实施策略,并以随机抽样的596名本科生为实验对象,考察数字技术对学生锻炼行为和体质健康水平的影响。对实验组进行在线互助学习、线下体适能测试、场馆预约、活动报名和跑步打卡等手段的干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学生在锻炼频率、时长和强度方面有显著提升,且实验组的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和身体质量指数(BMI)得分均优于对照组,表明数字技术的应用对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用显著。该研究不仅创新性地构建了数据采集与分析体系,也为高校体育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操作框架和实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体育 实验教学 健康数据分析 智能监测 教育技术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推动学习的新模式——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的启示 被引量:20
6
作者 周由游 施建国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4-58,共5页
美国教育部于2010年颁布第四个国家教育技术计划,从个性化学习、过程性评价、教学活动衔接、基础设施建设及提高教育生产力5个维度提出了技术推动学习的21世纪学习新模式,强调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基础与核心地位,并倡导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美国教育部于2010年颁布第四个国家教育技术计划,从个性化学习、过程性评价、教学活动衔接、基础设施建设及提高教育生产力5个维度提出了技术推动学习的21世纪学习新模式,强调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基础与核心地位,并倡导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和基于技术的过程性评价,促进教学活动有效衔接,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教育生产力,为美国学生在新形势下掌握各种知识与能力提供良好的教育平台。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逐步进入以"融合"为特征的新阶段,学习美国国家教育发展新模式对于探索我国教育信息化新阶段的发展路径和发展策略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基于对美国技术推动学习新模式的启示,我国应进一步深化对教育信息化的再认识,摒弃信息技术工具观,注重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管理和教学活动的融合,依托信息技术创建教育管理的新模式、教与学的新模式,全面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教育技术计划 技术教育融合 教育教学新模式 教育信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能力框架构建研究——基于ISTE 2017版《教育者标准》 被引量:30
7
作者 王永军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0-60,共11页
教师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能力建设,是以"创新"为引领的教育信息化2.0建设的重点;构建教师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能力框架,是教师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能力建设的先决条件。2017年,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STE)以技术创新教学为主导思想,发... 教师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能力建设,是以"创新"为引领的教育信息化2.0建设的重点;构建教师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能力框架,是教师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能力建设的先决条件。2017年,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STE)以技术创新教学为主导思想,发布了新版《教育者标准》。在详细解读新标准的能力维度及指标、分析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特色的基础上,借鉴该新标准的创新灵魂和框架结构,提出了我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能力框架,应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诉求,以给学生学习赋权为出发点,以教师创新型角色为依托,以教学法创新为具体内容,从而构建包含创新设计者、学习促进者、建设性评价者、主动学习者、积极合作者、模范示范者等能力维度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能力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ISTE 教育信息化2.0 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创新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