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技术创新的本质和方式 被引量:5
1
作者 赵慧臣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17,共5页
教育技术创新是信息技术与教育的互动融合,具有信息技术和教育的双重属性。探讨教育技术创新,不能仅仅总结教育技术创新活动的经验教训,还应该从技术创新哲学中寻找启示。根据技术创新哲学,教育技术创新是面向教育的,在技术、教育与社... 教育技术创新是信息技术与教育的互动融合,具有信息技术和教育的双重属性。探讨教育技术创新,不能仅仅总结教育技术创新活动的经验教训,还应该从技术创新哲学中寻找启示。根据技术创新哲学,教育技术创新是面向教育的,在技术、教育与社会之间展开的,由技术设想到技术物品的创新性过程。其性质是技术与教育相互的创造性塑造;其内容包括创新性实践、创新性认知和创新性评价;其价值是工具价值、教育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融合。根据技术创新实践的类型,教育技术创新的方式有人文化、科学化、生态化和民主化四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教育技术创新 本质 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知识经济与教育技术创新
2
作者 高燕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04年第S1期255-256,共2页
知识经济要求教育创新,而教育技术创新是教育创新的桥梁,更是知识经济的必然要求。只有实现教育技术创新,才能进行教育创新,培养适应知识经济社会需要的创新型的人力资本。
关键词 知识经济 教育技术创新 教育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工科院校技术创新教育的基本策略 被引量:3
3
作者 徐新华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2-93,96,共3页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创新能力,是高等工科院校的重要职责,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活力来源,也是我国实施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重要人才支撑。大学生应注重自身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广大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技术创新教育创造必...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创新能力,是高等工科院校的重要职责,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活力来源,也是我国实施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重要人才支撑。大学生应注重自身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广大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技术创新教育创造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科院校 技术创新教育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研究作为教育技术的创新研究范式 被引量:27
4
作者 祝智庭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30-31,共2页
本文简要介绍国际上新兴的教育研究范式"设计研究"及"教育设计研究"。此类研究以设计过程为研究对象,重在解决与实际情境密切相关的问题和提炼出实用的理论原理,具有促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双重功能。本文分析设... 本文简要介绍国际上新兴的教育研究范式"设计研究"及"教育设计研究"。此类研究以设计过程为研究对象,重在解决与实际情境密切相关的问题和提炼出实用的理论原理,具有促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双重功能。本文分析设计研究/教育设计研究的本质特征与效用,指出此类研究方法对于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发展和创新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范式 设计研究 教育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学的逻辑起点和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 被引量:5
5
作者 陈勇勤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39,共6页
本文认为,教育学的逻辑起点是“知识新人”,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是“教育软技术创新”;教育学是研究生产“知识新人”及其规律性的科学,教育技术学是研究“教育”活动的软技术及其规律性的科学;教育技术是指涉及教育软技术创新的技术;... 本文认为,教育学的逻辑起点是“知识新人”,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是“教育软技术创新”;教育学是研究生产“知识新人”及其规律性的科学,教育技术学是研究“教育”活动的软技术及其规律性的科学;教育技术是指涉及教育软技术创新的技术;教育技术学与教育技术进步有内在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起点 教育 教育技术 知识新人 教育技术创新 教育技术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教育及其实施途径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湘兰 邓秋萍 《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105-107,共3页
创新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 ,其实施途径主要有二 :一是构建创新型课程结构 ,二是建立创新型师资队伍。
关键词 创新教育 创新型课程结构 创新型教师 教育技术创新 社会创新 创新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如何引领学习?——美国密涅瓦大学推行主动式学习策略及启示 被引量:26
7
作者 陈涛 邓圆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3-62,共10页
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以美国密涅瓦大学为例,运用比较归因法、理论探究法和案例考查法,分析了主动式学习的机制、方式、原理和目标,剖析了以智能化互动平台(ALF)为载... 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以美国密涅瓦大学为例,运用比较归因法、理论探究法和案例考查法,分析了主动式学习的机制、方式、原理和目标,剖析了以智能化互动平台(ALF)为载体的主动式学习的教学路线和效果,揭示了主动式学习背后的技术支持——课程生成器(Course Builder)的目标、原理、功能和流程。基于对密涅瓦大学推行主动式学习策略的认识,本文结合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实际,分别围绕教育技术理念、课堂教学决策、教学交互模式、学生学业测评和研发教学合作等五个方面展开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式学习 密涅瓦大学 教育技术创新 人才培养质量 高等教育信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