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教育研究中的“学习”转向——对学习发生机制及教育行动实现机制的探寻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有升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0-168,共9页
在现代教育学理论体系中,“教育”往往成为涵括并指代“学习”的一个概念。在具体教育实践中,“学”也往往被理所当然地看作“教”的结果。这样一种“教育”对“学习”的指代与僭越导致教育内涵的错位以及对学习之真正本质的忽略。作为... 在现代教育学理论体系中,“教育”往往成为涵括并指代“学习”的一个概念。在具体教育实践中,“学”也往往被理所当然地看作“教”的结果。这样一种“教育”对“学习”的指代与僭越导致教育内涵的错位以及对学习之真正本质的忽略。作为人的社会性行动,教育与学习在行动意向及具体行动过程方面存在着根本性的区别:教育指向对他人成长的促进,学习则指向个体对人类社会意识及生存世界的积极投入与参与。教育和学习总是与特定形态的知识相关联。在不同类型的文化知识领域,学习的发生机制不尽相同,基于摹仿的学习、基于对话的学习、基于探究的学习、基于人文理解的学习代表着几种典型的学习发生方式。教育行动的实现不外是对学习的促进,针对不同的学习发生机制,教育行动的实现机制也必定有所不同,对此的明辨可导向更为明智的教育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转向 教育意向性 学习发生机制 教育行动实现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代父母关系”:一个理解教育的新视角 被引量:10
2
作者 杨东亚 吴义昌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7-29,共3页
“替代父母关系”是范梅南提出的一个教育学概念,也是关于师生关系的教育理念。“替代父母关系”的提出,为我们理解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对“替代父母关系”的提出、“教师成为‘替代父母’”的条件、“替代父母关系”的特征和... “替代父母关系”是范梅南提出的一个教育学概念,也是关于师生关系的教育理念。“替代父母关系”的提出,为我们理解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对“替代父母关系”的提出、“教师成为‘替代父母’”的条件、“替代父母关系”的特征和意义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梅南 现象学教育 “替代父母关系” 教育意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