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劳动教育中的“体验”及其关键环节
被引量:
17
1
作者
曾妮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15,共7页
"体验"作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关键词,受到各方的高度重视。但全面、准确地理解"体验"乃是有效发挥体验在劳动教育实践中的积极作用的重要前提。总体而言,"劳动教育意义上的体验"一方面强调体验应具有教育...
"体验"作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关键词,受到各方的高度重视。但全面、准确地理解"体验"乃是有效发挥体验在劳动教育实践中的积极作用的重要前提。总体而言,"劳动教育意义上的体验"一方面强调体验应具有教育性,另一方面则强调这种具有教育性的体验应该以学生劳动素养的提升为根本目的。当前,劳动教育意义上的体验存在于真实劳动和教育性劳动中,也发生在"非劳动"的教育和隐性的劳动教育之中。若想进一步发挥这些体验的劳动教育价值,就必须唤起学生的劳动需要,并提升其反思的深刻性、全面性和延展性,最终在反思的基础上,培育学生的劳动行为习惯与劳动思维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
教育性劳动
需要
反思
习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联合生活的成长共同体:陈鹤琴“活教育”课程的社会学意识
被引量:
2
2
作者
安超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0-36,共7页
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的“活教育”课程通常被认为是“科学化”和“儿童中心”的,但事实上,“活教育”是以儿童为主体、以教育为手段、以社会进步为目的,带有强烈社会学意味的实践教育学,从个体与社会的二元分立转向了“儿童作为天生的...
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的“活教育”课程通常被认为是“科学化”和“儿童中心”的,但事实上,“活教育”是以儿童为主体、以教育为手段、以社会进步为目的,带有强烈社会学意味的实践教育学,从个体与社会的二元分立转向了“儿童作为天生的社会行动者参与教育联合生活”的教育观。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做人、做中国人、做世界人”的课程目标,具有鲜明的社会性、民族性和现代性,颇具现代意识和世界眼光;二是其儿童观已非二元对立的“儿童中心论”或“社会本位论”,而是统一在儿童的教育和发展过程中,并批判了福禄贝尔、蒙台梭利教育实践中的“科学主义”“儿童本位”,认为其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幼稚监狱”,助长了放任儿童的“虚假自由”,使得儿童与自然、社会隔离,同时导致教师责任缺失成为“安静的看客”,这对时下的教育也有极大的警示意义;三是其“活教育”课程基于儿童天生的“社会内聚力”,开展教育性劳动,老师和学生作为积极的社会行动者过一种联合生活,从而建立师生成长共同体,参与学校和社会生活的建构,完成个体的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鹤琴
活
教育
社会内聚力
教育性劳动
联合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劳动教育中的“体验”及其关键环节
被引量:
17
1
作者
曾妮
机构
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出处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15,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21年度教育学青年课题“劳动价值观教育的现实挑战与理论回应”(课题编号:CEA210259)阶段性成果。
文摘
"体验"作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关键词,受到各方的高度重视。但全面、准确地理解"体验"乃是有效发挥体验在劳动教育实践中的积极作用的重要前提。总体而言,"劳动教育意义上的体验"一方面强调体验应具有教育性,另一方面则强调这种具有教育性的体验应该以学生劳动素养的提升为根本目的。当前,劳动教育意义上的体验存在于真实劳动和教育性劳动中,也发生在"非劳动"的教育和隐性的劳动教育之中。若想进一步发挥这些体验的劳动教育价值,就必须唤起学生的劳动需要,并提升其反思的深刻性、全面性和延展性,最终在反思的基础上,培育学生的劳动行为习惯与劳动思维习惯。
关键词
体验
教育性劳动
需要
反思
习惯
Keywords
experience
educational labor
needs
reflection
habits
分类号
G43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联合生活的成长共同体:陈鹤琴“活教育”课程的社会学意识
被引量:
2
2
作者
安超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
出处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0-36,共7页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双减’政策背景下教育焦虑的综合纾解机制研究”(2021NTSS15)。
文摘
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的“活教育”课程通常被认为是“科学化”和“儿童中心”的,但事实上,“活教育”是以儿童为主体、以教育为手段、以社会进步为目的,带有强烈社会学意味的实践教育学,从个体与社会的二元分立转向了“儿童作为天生的社会行动者参与教育联合生活”的教育观。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做人、做中国人、做世界人”的课程目标,具有鲜明的社会性、民族性和现代性,颇具现代意识和世界眼光;二是其儿童观已非二元对立的“儿童中心论”或“社会本位论”,而是统一在儿童的教育和发展过程中,并批判了福禄贝尔、蒙台梭利教育实践中的“科学主义”“儿童本位”,认为其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幼稚监狱”,助长了放任儿童的“虚假自由”,使得儿童与自然、社会隔离,同时导致教师责任缺失成为“安静的看客”,这对时下的教育也有极大的警示意义;三是其“活教育”课程基于儿童天生的“社会内聚力”,开展教育性劳动,老师和学生作为积极的社会行动者过一种联合生活,从而建立师生成长共同体,参与学校和社会生活的建构,完成个体的成长。
关键词
陈鹤琴
活
教育
社会内聚力
教育性劳动
联合生活
Keywords
Chen Heqin
live education
social cohesion
educational labor
associated life
分类号
G61 [文化科学—学前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劳动教育中的“体验”及其关键环节
曾妮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联合生活的成长共同体:陈鹤琴“活教育”课程的社会学意识
安超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