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教育获得的性别差异及其变动趋势研究--基于CGSS2008~2015数据分析
被引量:
13
1
作者
吴洁
郑逸芳
+2 位作者
吴智雄
陈念东
许佳贤
《西北人口》
CSSCI
2020年第3期104-115,共12页
基于2008~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利用OLS回归分析方法,从个体特征、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地区环境等方面,对男性和女性的教育获得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并进一步运用Oaxaca-Blinder分解对其存在的性别差异进行检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
基于2008~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利用OLS回归分析方法,从个体特征、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地区环境等方面,对男性和女性的教育获得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并进一步运用Oaxaca-Blinder分解对其存在的性别差异进行检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性别间的教育不公平在农村、少数民族及西部地区群体内部仍然突出。第二,性别变量对人们的教育获得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男性受教育程度比女性受教育程度高。第三,民族对男女教育获得的影响存在差异,而户籍、出生年份、14岁时家庭阶层、父辈受教育程度、父辈职业地位等变量都对男女的教育获得都存在显著性影响,且对女性教育获得的影响均大于男性。第四,总体来看,造成教育获得性别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性别歧视,但各年代间存在差异,30年代到70年代造成教育获得性别差异最主要原因是性别歧视。而从80年代开始,户籍、出生年份、民族、父辈受教育程度和地区是导致性别差异的主要因素。因此,政府应加强教育资源供给,完善教育资源配置,同时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拓宽低学历人群发展渠道;并且调整性别角色期待,提高教育公平理念和意识,完善教育法规政策,积极发展女性教育,以此来推进教育性别平等化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获得
性别
差异
变动趋势
教育性别公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面向5G时代的“数字性别鸿沟”审视:成因与化解之策——OECD《弥合数字性别鸿沟》报告的启示
被引量:
16
2
作者
闫广芬
田蕊
+1 位作者
熊梓吟
孙立会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6-74,共9页
5G时代的数字红利并没有在不同性别群体之间实现平衡,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这一“数字性别鸿沟”。究其原因,一方面,来自5G时代的挑战:对个体信息素养和数字技能水平的要求更高、对个体参与数字世界深度的要求更高以及对个体创造性的...
5G时代的数字红利并没有在不同性别群体之间实现平衡,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这一“数字性别鸿沟”。究其原因,一方面,来自5G时代的挑战:对个体信息素养和数字技能水平的要求更高、对个体参与数字世界深度的要求更高以及对个体创造性的要求更高;另一方面,来自社会文化规范的限制:父母对子女的发展期待、社会性别角色分工以及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进一步加剧了“数字性别鸿沟”。为此,2018年10月,OECD发布了《弥合数字性别鸿沟》报告并提出,在国家层面上,需要制定政策和行动方案、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进行广泛的文化宣传;在企教联合层面上,需要致力于女性数字兴趣的激发、数字技能的提升以及建立支持性平台以发挥榜样的引导、示范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聚焦由“数字性别鸿沟”引发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建构了包含“理念—行动—目标”三个层面的弥合“数字性别鸿沟”新路径。这为实现“教育性别公平”、减小“数字性别贫困”,尤其对促进女性在5G数字时代的卓越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
性别
鸿沟
5G时代
教育性别公平
数字
性别
贫困
OEC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教育获得的性别差异及其变动趋势研究--基于CGSS2008~2015数据分析
被引量:
13
1
作者
吴洁
郑逸芳
吴智雄
陈念东
许佳贤
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
闽江学院
出处
《西北人口》
CSSCI
2020年第3期104-115,共12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教育学一般项目“教育精准扶贫长效机制构建及实证研究”(编号:BGA160034)资助。
文摘
基于2008~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利用OLS回归分析方法,从个体特征、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地区环境等方面,对男性和女性的教育获得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并进一步运用Oaxaca-Blinder分解对其存在的性别差异进行检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性别间的教育不公平在农村、少数民族及西部地区群体内部仍然突出。第二,性别变量对人们的教育获得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男性受教育程度比女性受教育程度高。第三,民族对男女教育获得的影响存在差异,而户籍、出生年份、14岁时家庭阶层、父辈受教育程度、父辈职业地位等变量都对男女的教育获得都存在显著性影响,且对女性教育获得的影响均大于男性。第四,总体来看,造成教育获得性别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性别歧视,但各年代间存在差异,30年代到70年代造成教育获得性别差异最主要原因是性别歧视。而从80年代开始,户籍、出生年份、民族、父辈受教育程度和地区是导致性别差异的主要因素。因此,政府应加强教育资源供给,完善教育资源配置,同时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拓宽低学历人群发展渠道;并且调整性别角色期待,提高教育公平理念和意识,完善教育法规政策,积极发展女性教育,以此来推进教育性别平等化的实现。
关键词
教育
获得
性别
差异
变动趋势
教育性别公平
Keywords
Education Acquisition
Gender Differences
Changing Trends
Education Gender Equity
分类号
G52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面向5G时代的“数字性别鸿沟”审视:成因与化解之策——OECD《弥合数字性别鸿沟》报告的启示
被引量:
16
2
作者
闫广芬
田蕊
熊梓吟
孙立会
机构
天津大学教育学院
图卢兹大学教育学院
出处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6-74,共9页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职业发展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5JZD043)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5G时代的数字红利并没有在不同性别群体之间实现平衡,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这一“数字性别鸿沟”。究其原因,一方面,来自5G时代的挑战:对个体信息素养和数字技能水平的要求更高、对个体参与数字世界深度的要求更高以及对个体创造性的要求更高;另一方面,来自社会文化规范的限制:父母对子女的发展期待、社会性别角色分工以及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进一步加剧了“数字性别鸿沟”。为此,2018年10月,OECD发布了《弥合数字性别鸿沟》报告并提出,在国家层面上,需要制定政策和行动方案、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进行广泛的文化宣传;在企教联合层面上,需要致力于女性数字兴趣的激发、数字技能的提升以及建立支持性平台以发挥榜样的引导、示范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聚焦由“数字性别鸿沟”引发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建构了包含“理念—行动—目标”三个层面的弥合“数字性别鸿沟”新路径。这为实现“教育性别公平”、减小“数字性别贫困”,尤其对促进女性在5G数字时代的卓越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
数字
性别
鸿沟
5G时代
教育性别公平
数字
性别
贫困
OECD
Keywords
Digital Gender Gap
The 5G Era
Gender Equality in Education
Digital Gender Poverty
OECD
分类号
G420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教育获得的性别差异及其变动趋势研究--基于CGSS2008~2015数据分析
吴洁
郑逸芳
吴智雄
陈念东
许佳贤
《西北人口》
CSSCI
2020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面向5G时代的“数字性别鸿沟”审视:成因与化解之策——OECD《弥合数字性别鸿沟》报告的启示
闫广芬
田蕊
熊梓吟
孙立会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