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机协同的敏捷教育建模及实践应用 被引量:24
1
作者 郑勤华 郭利明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3-50,共8页
将教育理论模型转为可操作的数据模型是智能技术支持教与学变革的关键。多场景、多维度的教育教学要素主体的可测度问题是破解教育建模问题的重心,其与目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局限共同决定了人机协同是教育建模的必然之路。人机协同的教育... 将教育理论模型转为可操作的数据模型是智能技术支持教与学变革的关键。多场景、多维度的教育教学要素主体的可测度问题是破解教育建模问题的重心,其与目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局限共同决定了人机协同是教育建模的必然之路。人机协同的教育建模是一个敏捷的教育建模流程,是充分整合领域专家智慧与机器智能优势以构建教育模型的过程,重点在于将教育建模所需要的多方主体力量进行归一化统整,形成合力。其流程大致可以分为梳理建模目标、确定教育目标类型、选取指标或特征提取、调节参数、训练与建模、数据科学验证、真实教育场景可用性验证7个阶段。然而,以敏捷教育建模理念为指导,进而输出教育模型服务的过程中,还需解决连接领域专家和技术专家知识的“中间件”问题。鉴于此种思路,人机增强智能支持下的敏捷教育建模平台DMTS应运而生,旨在结合专家的领域知识、经验、理论和机器的数据、算法、算力优势,快速构建能真正理解教育场景的可解释教育模型,为微观个体学习、中观学校管理以及宏观区域教育治理提供科学且可操作的模型服务。实践表明,整合领域专家和机器学习的教育建模支撑技术体系,能够为教育工作者和技术工作者搭建教育建模的生产系统,从而为我国教育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层次应用提供支持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机协同 教育建模 教育 DM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启发—创新”教育模式建构——教育建模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33
2
作者 查有梁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2-11,共10页
怎样建构教育模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笔者对此课题进行了长期研究。〔1〕〔2〕〔3〕本文以“启发—创新”教育模式的建构为例,具体说明怎样建构教育模式。  一、“启发—创新”教育模式提出的文化渊源     (一)... 怎样建构教育模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笔者对此课题进行了长期研究。〔1〕〔2〕〔3〕本文以“启发—创新”教育模式的建构为例,具体说明怎样建构教育模式。  一、“启发—创新”教育模式提出的文化渊源     (一)对“悟”的领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发—创新” 教育 “愤悱” 认识论根据 教育建模 案例分析 祖冲之 发展认识论 “悟” 编码化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信息技术支持的数学建模创新教育 被引量:14
3
作者 颜荣芳 张贵仓 李永祥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8-100,共3页
如何培养创新人才一直是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和热点,也是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的前沿课题。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遵循,也没有既定的方法可以套用,只能靠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实践。通过长期的实践,我们建立了... 如何培养创新人才一直是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和热点,也是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的前沿课题。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遵循,也没有既定的方法可以套用,只能靠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实践。通过长期的实践,我们建立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建模教育相结合的数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成功地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 数学教育 数学实验 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大学开展数学建模教育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硕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9年第4期79-84,共6页
大学开展数学建楼教育可以使学生们将已学的数学方法和知识同周围的现实世界联系起来,可以提高学生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大学 数学教育 创造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经济类院校开展数学建模教育意义的探讨 被引量:11
5
作者 杨晓玲 马磊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118-120,共3页
21世纪人才培养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在经济类院校开展数学建模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综合素质 ,是启迪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培养主动探索、锻炼创新能力 ,培养高层次的经济管理人才的一条重... 21世纪人才培养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在经济类院校开展数学建模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综合素质 ,是启迪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培养主动探索、锻炼创新能力 ,培养高层次的经济管理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数学教育 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高素质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学建模教育与农业科技人才培养 被引量:1
6
作者 余桂莲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I0016-I0016,共1页
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数学在实际发展中的实践意义愈发显著,此情境下,人们纷纷认为数学技术是促进高科技技术发展的实质路径,数学技术的实际运用深受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其中,数学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的现实性,更是在国... 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数学在实际发展中的实践意义愈发显著,此情境下,人们纷纷认为数学技术是促进高科技技术发展的实质路径,数学技术的实际运用深受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其中,数学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的现实性,更是在国家教育事业不断改革、创新发展时代背景下,被更多人所熟知,并积极利用数学技术有效提高相应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数学建模教育便由此而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教育事业 高科技技术 数学教育 技术水平 互联网 发展的实质 人才培养质量 农业科技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析中学数学建模的教育性质 被引量:2
7
作者 沈文选 欧阳新龙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2年第2期91-92,共2页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数学建模正在全世界形成一股浪潮,这也正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时代呼唤着建模教育的兴起,中学数学建模教育已成为现代数学教育研究中不可缺少的课题.
关键词 中学数学 数学教育 设者 数学 试验 数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育建模若干问题的探讨
8
作者 俞良驹 李正洪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4年第1期19-21,共3页
德育建模是德育建立(或建构)模式的简称,是教育建模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教育学术界关于教育建模和教学模式的构建问题已经广泛为人们所认同,并且已有不少论著和研究成果问世。而德育建模的研究工作,则刚刚起步,尽管对某种具体德育模... 德育建模是德育建立(或建构)模式的简称,是教育建模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教育学术界关于教育建模和教学模式的构建问题已经广泛为人们所认同,并且已有不少论著和研究成果问世。而德育建模的研究工作,则刚刚起步,尽管对某种具体德育模式的构建问题作了一些探讨,但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 教学 教育建模 德育理念 德育创新 德育 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育作为一种工程性实践 被引量:13
9
作者 杨开城 陈洁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8,51,共7页
现代教育需要一种自觉的理性,这种理性是技术理性、科学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人们运用价值理性看顾教育目标,运用技术理性和科学理性设计教育手段和理解教育结果。很明显,技术理性的运用占用了绝大部分教育实践成本(含时间成本)。因... 现代教育需要一种自觉的理性,这种理性是技术理性、科学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人们运用价值理性看顾教育目标,运用技术理性和科学理性设计教育手段和理解教育结果。很明显,技术理性的运用占用了绝大部分教育实践成本(含时间成本)。因此教育理性突出表现在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以及教育系统分析的工作当中,而非课堂教学这类感性活动之中。即是说,只有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教育系统分析实现了技术化,教育才能成为现代教育。而这种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工程性实践,不但需要课程开发技术、教学设计技术等专业技术,还需要教育工程学。教育工程学视野中的教育工程,不是指教育领域中的工程项目,而是指教育系统的设计、开发、实施与维护升级的组织性实践活动。这里教育系统是指教育组织所采纳的课程体系及其经过逐层转化而演变而成的教学实施活动。教育建模是教育工程学研究首要的工作。教育建模包括教育系统的概念建模和教育工程的过程建模。我们可以用“课程体系—门类课程—知识组件—学习活动—活动任务—教学环节—知识对象”来表征教育系统概念模型,可以将课程开发过程模式、教学设计过程模式、过程机制图组合起来表征教育工程的过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教育实践 教育工程 教育系统 教育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数学实验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然 张田田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56-258,共3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学已渗透到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工程技术和社会生活等众多领域,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数学实验中心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致力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学已渗透到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工程技术和社会生活等众多领域,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数学实验中心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致力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提升学生数学实践创新能力。经过10多年连续不断的建设,构建了“理论—实践—应用”协调发展的数学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实验室开放共享,大力推进数学实践教学改革,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科学研究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实验室 实验室开放 数值实验 优质教学资源 数学教育 实践创新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论与技术双向驱动的学生综合素养评价新范式 被引量:27
11
作者 郑勤华 陈丽 +2 位作者 郭利明 王怀波 柴唤友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6-63,共8页
学生综合评价面临评价内容条目化、分立性、评价材料真实性存疑、评价方法客观性不足、评价结果忽略人的发展等诸多困境,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综合素养评价的真正落地应用。教育评价改革的需求以及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得从理论、技术上考虑... 学生综合评价面临评价内容条目化、分立性、评价材料真实性存疑、评价方法客观性不足、评价结果忽略人的发展等诸多困境,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综合素养评价的真正落地应用。教育评价改革的需求以及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得从理论、技术上考虑均有突破困境的可能,并且在理论与技术的双向驱动过程中,二者的有机融合促进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学生综合素养评价范式。这一新范式总体可以概括为“四个环节”“双向驱动”以及“循环迭代”,即坚持理论科学性与技术可行性的有机统一与双向驱动,通过评价模型构建、数据采集、数据智能分析、评价应用等环节三类不同情形的迭代优化,形成稳定且成熟的学生综合素养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结果的导向、鉴定、诊断、调控和改进作用,实现“以评促育”;其整体定位为“五性”,包括全面性、综合性、精准性、发展性、公平性。未来,为促进新范式的应用,模型优化、数据汇聚、数据安全、常模建立以及评价量化等实践面临的关键问题均需给予关注并得到有效解决。理论与技术双向驱动的学生综合素养评价新范式的构建有利于帮助解决我国教育评价实践中的“卡脖子”问题,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综合素养评价 理论-技术 大数据 双向驱动 教育建模 新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财经院校数学教学改革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晓玲 赵萍 +5 位作者 马磊 孙可钦 王刚 王云秋 舒昉 唐永昆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02年第S2期294-301,共8页
关键词 数学教学改革 高等财经院校 数学教育 经济数学 创新能力 概率与数理统计 《线性代数》 挂牌教学 数学知识 创新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