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底线之浅析
1
作者 葛琳 刘秀艳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6年第11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教育文化 教育底线 生存意识 生命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底线教育
2
作者 骆郁廷 王凤云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23,共6页
底线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态,具有突出的战略坚守价值、风险防范价值、辩证转化价值。底线教育作为一种界限教育、红线教育、警示教育,重在坚守底线、不踩红线、警钟长鸣。新时代新征程,开展底线教育刻不容缓,可通过加强底线思维... 底线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态,具有突出的战略坚守价值、风险防范价值、辩证转化价值。底线教育作为一种界限教育、红线教育、警示教育,重在坚守底线、不踩红线、警钟长鸣。新时代新征程,开展底线教育刻不容缓,可通过加强底线思维能力的培养、加大立足全局的底线预警、加深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加固明晰底线的法纪意识等深入探索底线教育的有效路径,不断增强底线教育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线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价值教育 有效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爱:师爱中的高贵“谎言”——兼论尊重与理解应是教育之底线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超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4-69,共6页
教育爱是师德的核心内容。教育爱是一般爱基础上的特殊爱、底线道德基础上的高标道德。但教育爱事实上是一种高贵的谎言。在外显形态上,教育爱发生了偏差与质变;在内隐状态上,教育爱由无形的政治控制,是一种服从规则的职业情感策略。然... 教育爱是师德的核心内容。教育爱是一般爱基础上的特殊爱、底线道德基础上的高标道德。但教育爱事实上是一种高贵的谎言。在外显形态上,教育爱发生了偏差与质变;在内隐状态上,教育爱由无形的政治控制,是一种服从规则的职业情感策略。然而,教育爱合乎国家与个人的道德目的,是一种庄严的乌托邦。尊重与理解应是教育的底线,唯有在场的尊重与理解,才能消弭一切误会与对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高贵 谎言 尊重与理解 教育底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伤害儿童:教育的底线与教师专业的起点 被引量:8
4
作者 赵南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2-89,107,共9页
与教师相比,儿童在教育中处于易受伤害的弱势地位。不伤害儿童是教育应有的底线原则,教师不能以任何理由为借口伤害儿童。此底线原则是指导和规范教师所有教育行为的一项基本原则,可以具体化为“不指望”“不勉强”“不放弃”等基本戒... 与教师相比,儿童在教育中处于易受伤害的弱势地位。不伤害儿童是教育应有的底线原则,教师不能以任何理由为借口伤害儿童。此底线原则是指导和规范教师所有教育行为的一项基本原则,可以具体化为“不指望”“不勉强”“不放弃”等基本戒律。教师应从学习如何才能不伤害儿童开始其教育专业生涯。为此,教师要学会关注真实的有鲜活生命特征的儿童,加强对自我感受、动机与需要的反省。不伤害儿童只有既成为教师的专业伦理又落实为教师的专业知识,才能促使教师在任何情况或条件下都坚守这一底线原则。这表明专业伦理与专业知识是相互生发、互为因果的关系。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应遵循“从专业伦理出发,紧紧围绕儿童的利益与发展,自然演化出可以言说与实践的专业知识,进而促进教师对专业伦理的理解与对专业知识新追求”的正途。不伤害儿童是这一正途的开端,也是其之所以为正途的根本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伤害儿童 儿童 教育底线 专业伦理 专业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底线道德教育和超越性道德教育的分离困境 被引量:3
5
作者 杨亚凡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68-69,共2页
当前的道德教育中,底线教育和超越性教育相分离的困境日益突出。对此,从道德教育的层次逻辑、教育目标定位、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三个方面进行了内部探究,并从社会转型以及学校教育误区的外部条件来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实施分层教育... 当前的道德教育中,底线教育和超越性教育相分离的困境日益突出。对此,从道德教育的层次逻辑、教育目标定位、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三个方面进行了内部探究,并从社会转型以及学校教育误区的外部条件来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实施分层教育、实现立体的多元化目标、构建主体性的德育模式以及优化校园、家庭人际关系小环境几方面寻求破解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底线道德教育 超越性道德教育 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