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近代教育学会与教育家群体的教育学术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肖朗 杨卫明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2011年第3期72-77,共6页
中国近代教育学会登上历史舞台,既顺应了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客观形势,又反映了教育学术发展的内在规律。它构筑了教育专业人员的"学术共同体",搭建了教育学术研讨与交流的主要平台,并藉此集教育家群体之力深入教育学术的研究... 中国近代教育学会登上历史舞台,既顺应了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客观形势,又反映了教育学术发展的内在规律。它构筑了教育专业人员的"学术共同体",搭建了教育学术研讨与交流的主要平台,并藉此集教育家群体之力深入教育学术的研究,从而极大地加速了中国近代教育学术的专业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学会 教育家群体 教育学术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7种中国教育史教材所选入古代教育人物分析——兼论古代教育家群体的形成 被引量:8
2
作者 杜成宪 李得菲 张月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9-98,共10页
1979-2015年间中国大陆地区出版中国教育史教材57种,共选入古代教育人物91人,按其被选入频次可分为低频人物(60人)、中频人物(14人)、中高频人物(5人)和高频人物(12人)。所选入人物的重要性与被收入频次基本对应,频次最高的前5位是孔子... 1979-2015年间中国大陆地区出版中国教育史教材57种,共选入古代教育人物91人,按其被选入频次可分为低频人物(60人)、中频人物(14人)、中高频人物(5人)和高频人物(12人)。所选入人物的重要性与被收入频次基本对应,频次最高的前5位是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朱熹,孔子是唯一被所有教材都收入的;所选入人物及其频次表现出教材编撰者持以儒家思想为主线的教育史观,以教育贡献的标准考察和取舍人物,对人物的评价重思想贡献甚于重实践贡献;人物评价被高估和被低估的情况都存在。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沈灌群和孟宪承等的著述中,已初步形成中国古代教育史的核心人物群体(约10人);1979年毛礼锐等人的著述完善了核心群体,进而提出一个基本群体(约30人);之后的教材编撰者则继续认定核心群体,并完善了基本群体。57种教材所选入人物中有1/3的人物只出现一次,可见选入人物存在随意性;核心人物群体中儒家人物占绝对多数,可见所选入人物代表的教育价值尚不够全面和多元。中国教育史教材选入教育人物应当遵循代表性、专业性和平衡性等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史教材 古代教育人物 入选频次 教育家群体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教育故事的主线:论中国教育家精神的凝炼与升华
3
作者 郑星媛 柳海民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6,共7页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作为中国人气韵的特别彰显,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有着丰富的精神力量支撑——中国文化精神、中国教育精神和中国教师精神。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时代内涵的凝炼,有着充分的历史时代机遇、充实的核心结构和...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作为中国人气韵的特别彰显,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有着丰富的精神力量支撑——中国文化精神、中国教育精神和中国教师精神。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时代内涵的凝炼,有着充分的历史时代机遇、充实的核心结构和充足的驱动因素。弘扬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需要作为教育家精神承载者的教育家群体共同致力:办学型教育家专注建造学校文化精神、教学型教育家专心打造课堂文化精神、研究型教育家专注塑造学术文化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教育精神 教育家精神 教育家群体 教育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论教育家 被引量:7
4
作者 孙孔懿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2013年第1期109-123,108,210,共17页
出现于20世纪初的"教育家"一词,指具有高尚人格、对教育作出突出贡献并发挥过较大影响的杰出人士。个体教育家一般会归属于某一个或某几个教育家群体,形成某种教育流派。民族、时代和个人因素的差异,导致教育家个体风格各异,... 出现于20世纪初的"教育家"一词,指具有高尚人格、对教育作出突出贡献并发挥过较大影响的杰出人士。个体教育家一般会归属于某一个或某几个教育家群体,形成某种教育流派。民族、时代和个人因素的差异,导致教育家个体风格各异,形成丰富多彩的教育生态。历史上大批涌现教育家的几个高峰期,多因社会环境宽松,教育工作者思想解放,能动性创造性高涨。教育家个体成长除了一定的天赋条件外,对人生和教育意义的深刻认识是最重要的内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 内涵 教育家群体 个体风格 成长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