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听课中教育理论主体和教育实践主体的主体间性建构
被引量:
1
1
作者
任凤芹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6-30,共5页
听课中教育理论主体和实践主体的主体间性是指教育理论主体和实践主体平等交往、积极对话、相互理解的主体间关系及在其中生成的教育教学实践主体性。形成教育理论主体和实践主体的主体间关系是提升教育教学实践主体性的重要基础,教育...
听课中教育理论主体和实践主体的主体间性是指教育理论主体和实践主体平等交往、积极对话、相互理解的主体间关系及在其中生成的教育教学实践主体性。形成教育理论主体和实践主体的主体间关系是提升教育教学实践主体性的重要基础,教育教学实践主体性的提升是主体间关系形成的实践旨归。作为理性批判主体的"教育理论—实践主体"和"教育实践—理论主体"具备相互转化的自觉意识和形成机制是主体间性建构的条件。建构两类主体的主体间性应遵循身份确认、责任担当、生命成长和适当转化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课
教育
理论
主体
教育实践主体
主体
间性
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还大学生的教育实践主体地位
2
作者
单桂锋
季爱华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05-106,共2页
教育学中的“主体”概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但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大学生的“主体”概念的认识并不十分清楚,甚至是被曲解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真正得到实现。当前,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已成为共识,而素质...
教育学中的“主体”概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但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大学生的“主体”概念的认识并不十分清楚,甚至是被曲解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真正得到实现。当前,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已成为共识,而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特别是大学生创新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实践主体
大学生
学生
主体
地位
现代
教育
主体
能力
主体
性
教育
学生
主体
意识
双边活动
学生的
主体
性
学生的
主体
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教育理论主体与教育实践主体交往的合理路径
3
作者
冯茁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7,共3页
由于教育理论主体与教育实践主体在交往关系上的长期隔阂,不仅造成两类主体的彼此分离,也导致理论与实践的实质性分离。这种分离是教育理论主体与实践主体不同的生存方式造成的。对话是教育理论主体与教育实践主体交往与合作的合理路径。
关键词
教育
理论
主体
教育实践主体
对话
交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交往在教育实践中的作用
被引量:
1
4
作者
杜安立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25-26,共2页
交往作为人存在的基本方式,在人类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交往的价值和其对教育实践产生的作用,对于做好教育工作具有很好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从教育哲学角度重点探讨了交往对教育主体发展和在教...
交往作为人存在的基本方式,在人类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交往的价值和其对教育实践产生的作用,对于做好教育工作具有很好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从教育哲学角度重点探讨了交往对教育主体发展和在教育实践活动发展工程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
教育
实践
教育实践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智能时代教育主体失范的分析框架与类型演化
被引量:
6
5
作者
逯行
王良辉
周跃良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27,共8页
智能时代的教育主体行为存在失范风险,亟需明确行为失范的具体表现、类型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从而制定规范策略。研究采用了多案例研究方法,对26个案例信息进行编码,最终形成智能技术环境下教育主体行为失范的分析框架与模型。研究发现,...
智能时代的教育主体行为存在失范风险,亟需明确行为失范的具体表现、类型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从而制定规范策略。研究采用了多案例研究方法,对26个案例信息进行编码,最终形成智能技术环境下教育主体行为失范的分析框架与模型。研究发现,智能时代教育实践主体的行为失范主要呈现出四种类型,即背离伦理/道德规范的行为失范、违反行业与技术标准的行为失范、脱离教育制度约束的行为失范以及触犯法律底线的行为失范,且失范行为在“原生性失范”“转型期失范”“过程性失范”“本质性失范”及“周期性失范”等五种层次之间进行演化。研究旨在为国家部门和相关组织制定政策和开展治理提供依据,以促进智能教育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技术
教育实践主体
行为失范
分析框架
类型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教育研究体系的重构:三对范畴与三类研究
被引量:
3
6
作者
雷鸣强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5-31,共7页
“教育研究体系”问题的探讨,是教育理论研究的基础性课题。关系到教育科学学科的建设和教育研究自身的科学化、规范化。建国以来,它一直占有教育研究领域的一席之地,到20世纪80年代后则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而热点之焦点主要是“教育...
“教育研究体系”问题的探讨,是教育理论研究的基础性课题。关系到教育科学学科的建设和教育研究自身的科学化、规范化。建国以来,它一直占有教育研究领域的一席之地,到20世纪80年代后则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而热点之焦点主要是“教育研究的对象”,“教育研究的逻辑起点”,“教育研究的范式”,“教育科学的体系”,“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研究活动
研究体系
教育
存在
教育
事实
教育
现象
教育
本质
教育
研究对象
教育
理论
教育
价值
教育实践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教育规律的实现机制
被引量:
14
7
作者
程少堂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8-31,2+32-36,共10页
教育规律的实现机制,既是教育基本理论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又是一个有重要实践意义的问题。迄今为止,还未见到教育理论界有人对此进行研究。教育规律是人们教育活动的规律,离开了教育实践主体有目的、有意识的参与,教育规律就...
教育规律的实现机制,既是教育基本理论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又是一个有重要实践意义的问题。迄今为止,还未见到教育理论界有人对此进行研究。教育规律是人们教育活动的规律,离开了教育实践主体有目的、有意识的参与,教育规律就不可能实现;同时,教育规律实现还必须有其客观的基础或前提。因此,教育规律的实现机制就是教育规律实现的客观条件(客观机制)和主体促进教育规律实现(主观机制)的有机统一。研究教育规律的实现机制从理论意义上说,在于能把教育规律的研究从客观的静态的列举,推进到微观的机制的把握,从而有利于对教育规律作全面而透彻的了解;从实践意义上说,有助于让人们了解按教育规律办事的具体步骤,或是说有助于具体地指导人们如何按教育规律办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规律
教育
实践
活动
实现机制
观念模型
社会
主体
教育
理论
教育实践主体
非理性因素
教育
科学理论
社会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听课中教育理论主体和教育实践主体的主体间性建构
被引量:
1
1
作者
任凤芹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出处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6-30,共5页
基金
2013年度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陕西省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师素养与教学方式关系研究"(项目编号:SGH13039)
2012年度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教育理论在陕西中小学应用的效果和改进研究--基于教师个体实践知识生成的视角"(项目编号:12N040)的研究成果
文摘
听课中教育理论主体和实践主体的主体间性是指教育理论主体和实践主体平等交往、积极对话、相互理解的主体间关系及在其中生成的教育教学实践主体性。形成教育理论主体和实践主体的主体间关系是提升教育教学实践主体性的重要基础,教育教学实践主体性的提升是主体间关系形成的实践旨归。作为理性批判主体的"教育理论—实践主体"和"教育实践—理论主体"具备相互转化的自觉意识和形成机制是主体间性建构的条件。建构两类主体的主体间性应遵循身份确认、责任担当、生命成长和适当转化的原则。
关键词
听课
教育
理论
主体
教育实践主体
主体
间性
建构
Keywords
lesson observation
educational theory agents
educational practice agents
intersubjectivity
construction
分类号
G423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还大学生的教育实践主体地位
2
作者
单桂锋
季爱华
机构
华东冶金学院院长办公室
出处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05-106,共2页
文摘
教育学中的“主体”概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但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大学生的“主体”概念的认识并不十分清楚,甚至是被曲解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真正得到实现。当前,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已成为共识,而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特别是大学生创新精...
关键词
教育实践主体
大学生
学生
主体
地位
现代
教育
主体
能力
主体
性
教育
学生
主体
意识
双边活动
学生的
主体
性
学生的
主体
地位
分类号
G642.4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教育理论主体与教育实践主体交往的合理路径
3
作者
冯茁
机构
沈阳师范大学
出处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7,共3页
文摘
由于教育理论主体与教育实践主体在交往关系上的长期隔阂,不仅造成两类主体的彼此分离,也导致理论与实践的实质性分离。这种分离是教育理论主体与实践主体不同的生存方式造成的。对话是教育理论主体与教育实践主体交往与合作的合理路径。
关键词
教育
理论
主体
教育实践主体
对话
交往
分类号
G40-02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交往在教育实践中的作用
被引量:
1
4
作者
杜安立
机构
河南省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出处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25-26,共2页
文摘
交往作为人存在的基本方式,在人类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交往的价值和其对教育实践产生的作用,对于做好教育工作具有很好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从教育哲学角度重点探讨了交往对教育主体发展和在教育实践活动发展工程中的作用。
关键词
交往
教育
实践
教育实践主体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智能时代教育主体失范的分析框架与类型演化
被引量:
6
5
作者
逯行
王良辉
周跃良
机构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出处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27,共8页
基金
2023年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教育领域中智能产品与服务的失范问题分析及其治理机制研究”(课题编号:23NDJC012Z)
2021年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智慧在线教学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智能增强在线教学关键技术及其产品研发与应用”(项目编号:2021C03141)。
文摘
智能时代的教育主体行为存在失范风险,亟需明确行为失范的具体表现、类型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从而制定规范策略。研究采用了多案例研究方法,对26个案例信息进行编码,最终形成智能技术环境下教育主体行为失范的分析框架与模型。研究发现,智能时代教育实践主体的行为失范主要呈现出四种类型,即背离伦理/道德规范的行为失范、违反行业与技术标准的行为失范、脱离教育制度约束的行为失范以及触犯法律底线的行为失范,且失范行为在“原生性失范”“转型期失范”“过程性失范”“本质性失范”及“周期性失范”等五种层次之间进行演化。研究旨在为国家部门和相关组织制定政策和开展治理提供依据,以促进智能教育健康发展。
关键词
智能技术
教育实践主体
行为失范
分析框架
类型演化
Keywords
Intelligent Technology
Educational Practice Subject
Behavioral Anomie
Analytical Framework
Type Evolution
分类号
G43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教育研究体系的重构:三对范畴与三类研究
被引量:
3
6
作者
雷鸣强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
出处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5-31,共7页
文摘
“教育研究体系”问题的探讨,是教育理论研究的基础性课题。关系到教育科学学科的建设和教育研究自身的科学化、规范化。建国以来,它一直占有教育研究领域的一席之地,到20世纪80年代后则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而热点之焦点主要是“教育研究的对象”,“教育研究的逻辑起点”,“教育研究的范式”,“教育科学的体系”,“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
关键词
教育
研究活动
研究体系
教育
存在
教育
事实
教育
现象
教育
本质
教育
研究对象
教育
理论
教育
价值
教育实践主体
分类号
G40-03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教育规律的实现机制
被引量:
14
7
作者
程少堂
出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8-31,2+32-36,共10页
文摘
教育规律的实现机制,既是教育基本理论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又是一个有重要实践意义的问题。迄今为止,还未见到教育理论界有人对此进行研究。教育规律是人们教育活动的规律,离开了教育实践主体有目的、有意识的参与,教育规律就不可能实现;同时,教育规律实现还必须有其客观的基础或前提。因此,教育规律的实现机制就是教育规律实现的客观条件(客观机制)和主体促进教育规律实现(主观机制)的有机统一。研究教育规律的实现机制从理论意义上说,在于能把教育规律的研究从客观的静态的列举,推进到微观的机制的把握,从而有利于对教育规律作全面而透彻的了解;从实践意义上说,有助于让人们了解按教育规律办事的具体步骤,或是说有助于具体地指导人们如何按教育规律办事。
关键词
教育
规律
教育
实践
活动
实现机制
观念模型
社会
主体
教育
理论
教育实践主体
非理性因素
教育
科学理论
社会条件
分类号
G40-01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听课中教育理论主体和教育实践主体的主体间性建构
任凤芹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还大学生的教育实践主体地位
单桂锋
季爱华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199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教育理论主体与教育实践主体交往的合理路径
冯茁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0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论交往在教育实践中的作用
杜安立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智能时代教育主体失范的分析框架与类型演化
逯行
王良辉
周跃良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教育研究体系的重构:三对范畴与三类研究
雷鸣强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试论教育规律的实现机制
程少堂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