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需要处理的几个关系 被引量:17
1
作者 侯怀银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03,共6页
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是在引进和吸收西方知识,合理借鉴与教育学相关的其他学科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传承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与教育传统,从知识层面概括和提炼教育实践经验,对教育领域的概念和命题等进行诠释和解答过程中生成的,是能够为... 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是在引进和吸收西方知识,合理借鉴与教育学相关的其他学科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传承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与教育传统,从知识层面概括和提炼教育实践经验,对教育领域的概念和命题等进行诠释和解答过程中生成的,是能够为人所理解和掌握的具有结构化、层次化的知识系统。从关系思维视角来看,其建构需要认识与处理五对关系: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是前提,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是基础,与国外教育学的关系是要求,与中国教育实践的关系是必然,与中国优秀教育传统之间的关系是特色。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必须在与意识形态、相关学科、国外教育学、中国教育实践以及与中国优秀教育传统的正确关系思维中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思维 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 中国教育实践 中国优秀教育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教育思想创新推进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 被引量:12
2
作者 郝文武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为核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世界优秀文化而形成的教育学知识体系。教育思想的创新发展是教育学学科平台和团队建设、学科和学术话语发展、学科和学术人... 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为核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世界优秀文化而形成的教育学知识体系。教育思想的创新发展是教育学学科平台和团队建设、学科和学术话语发展、学科和学术人才培育、学科和学术治理等五个系统的灵魂、动力和关键,也是此五个子系统发生发展和成熟的标志、实力的象征、成效的标准。政治方向和思想影响力都是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成熟的标志、标准和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有效促进教育实践发展的教育思想创新成果是建构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核心资源。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要以教育思想创新为核心,努力推进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 教育思想创新 教育学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共同体逻辑——关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本理论“五虎将”的学术实践研究
3
作者 余清臣 班建武 周作宇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21,共19页
在全力建设新时代中国教育学知识体系的今天,回顾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本理论“五虎将”的学术探索历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启发意义。“五虎将”的教育学探索主要发生在改革开放后中国教育学发展的“新春天”时期。教育事业现代化发展的... 在全力建设新时代中国教育学知识体系的今天,回顾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本理论“五虎将”的学术探索历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启发意义。“五虎将”的教育学探索主要发生在改革开放后中国教育学发展的“新春天”时期。教育事业现代化发展的现实需求、新中国教育学发展的奠基与积累、拨乱反正和思想解放等,都是“五虎将”教育学探索的重要背景因素。“五虎将”分别侧重从教育哲学、教学原理、现代教育发展、教育科学发展、教育社会学等主题领域开展富有学术个性的教育基本理论研究,但同时他们也共享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科学探索教育现代化规律的目标追求和推动新时期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使命担当。“五虎将”的教育学探索经历为今天建构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提供了基于学术共同体的行动逻辑。新时代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亟需通过中国教育学的新时代理想信念引领全国教育学者发挥出富有学术个性的创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 “五虎将” 学术个性 学术共同体 北京师范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笔会) 被引量:28
4
作者 陈洪捷 侯怀银 +3 位作者 余清臣 谭维智 徐辉富 周川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39,共25页
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与知识创新密不可分。没有创新,就没有新知识、新知识体系。中国教育学知识体系体现出教育学知识来源的强烈本土性、知识形态的坚定独立性、知识内容的丰富融通性、知识结构的突出稳定性、知识运用的独特创新性... 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与知识创新密不可分。没有创新,就没有新知识、新知识体系。中国教育学知识体系体现出教育学知识来源的强烈本土性、知识形态的坚定独立性、知识内容的丰富融通性、知识结构的突出稳定性、知识运用的独特创新性等特征。要在其所在的关系格局中对其“中国性”“自主性”“教育学性”“知识体系性”进一步定位和把握。要从“观点—理论—思想”逻辑关系格局中筹划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预示了教育学知识体系拓展的新趋向,带来了知识生产范式的创新,但不可忽视生成式人工智能背后的意识形态和话语霸权问题。以实践为取向,在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中要注重推动实践性知识生产,促进默会知识的显性化,反思借鉴已有的教育理论,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质量。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针对中国教育问题,由中国原创,采用中国的表达方式,对中国教育具有强大的描述力、解释力、预测力以及影响力。构建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也对中国教育学术期刊的发展,确立了新目标,赋予了新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 知识创新 教育实践 生成式人工智能 学术期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教育学知识体系建构的审思与探索
5
作者 王晶莹 杜蕾 郑永和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32,共9页
中国科学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承载着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使命与文明转型的历史责任。科学教育在百年发展历程中体现了“科学救国—科学建国—科学兴国—科学强国”的嬗变轨迹,科学教育学知识体系也经历了从被动移植到主动建构的历... 中国科学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承载着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使命与文明转型的历史责任。科学教育在百年发展历程中体现了“科学救国—科学建国—科学兴国—科学强国”的嬗变轨迹,科学教育学知识体系也经历了从被动移植到主动建构的历史过程。依据知识生产机制的转型需求,现代科学教育需要实现校社协同、跨学科融合及范式整合的系统性变革。针对“道器之辨”的文化取向局限、学科定位的制度约束及理论创新的现实困境,科学教育学知识体系的建构要具备文化根性、时代特征与战略视野,要以本土实践重构理论内核,以数智技术驱动研究范式的革新,同时学科建制要立足协同创新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教育学 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教育学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教育学的实践逻辑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旭东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2,共10页
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教育学是中国式现代化教育实践探索中具有基础性的工作。中国式现代化的教育实践有丰富的内容,以人为中心是其核心理念,教育实践变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教育实践的内在逻辑,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教育实践... 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教育学是中国式现代化教育实践探索中具有基础性的工作。中国式现代化的教育实践有丰富的内容,以人为中心是其核心理念,教育实践变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教育实践的内在逻辑,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教育实践的方向,教育创新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教育实践的动力。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教育学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力量,中国式现代化的教育实践为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教育学提供了时代条件和实践逻辑,丰富了教育学的构建路径和方式。在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教育学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以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为教育学的价值取向;坚持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教育学,以密切教育与社会关系为教育学的内容;坚持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思想,以提升教育学的学术品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方法,推动教育学的时代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的教育实践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教育学 教育实践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机器驱动的教育学知识生产及其中国化
7
作者 李永梅 谭维智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72,共10页
在飞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下,教育学知识生产范式转型已成为人类智慧与人工智能融合、共同推动教育学知识体系发展的新趋势。智能机器已参与到教育研究的全流程,并基于组合技术与机器机理实现了教育学知识的机器生产,形成了区别于... 在飞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下,教育学知识生产范式转型已成为人类智慧与人工智能融合、共同推动教育学知识体系发展的新趋势。智能机器已参与到教育研究的全流程,并基于组合技术与机器机理实现了教育学知识的机器生产,形成了区别于人类的教育学知识生产模式。在此背景下,教育研究者应当借助机器的研究能力,“负责任”地进行教育学知识生产;弥补机器研究限度,“关怀性”地进行教育学知识生产;发展高阶研究能力,“高质量”地进行教育学知识生产;引导机器研究方向,“反思性”地进行教育学知识生产。在智能机器的驱动下,教育学知识生产范式的转型使人与机器构成复合智能的教育研究共同体,形成了数字化的教育问题域与教育学新知识,创新了教育现实数据转换、教育世界虚拟镜像、教育知识链接生成三种模式下的知识生产方式。鉴于此,中国教育学人应积极探索和实践新的知识生产范式并推动“以中国为方法”“以中国为中心”“以中国为标准”的自主知识生产,进而推进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实现中国教育学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学知识生产 教育研究 智能机器 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学教材的“中国化”探索:1949-1966
8
作者 万作芳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8-120,共13页
教育学教材“中国化”,是教育学教材逐步与外国教育学脱钩,建立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过程和重要环节。从构建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角度,回看1949—1966年教育学教材的“中国化”探索,可将其分为“前中国化”“初步中国化”... 教育学教材“中国化”,是教育学教材逐步与外国教育学脱钩,建立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过程和重要环节。从构建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角度,回看1949—1966年教育学教材的“中国化”探索,可将其分为“前中国化”“初步中国化”和“再中国化”三个阶段。在全面学习苏联的“前中国化”阶段,各学校主要使用苏联教育学教材;在新中国教育实践经验已初步形成的“初步中国化”阶段,政府开始有意识地组织学者自主编写教材,中国教育学教材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再中国化”阶段的典型特征是尝试用中国的教育原理解决中国的教育问题,并以编写“中国化”教材为任务追求。教育学教材的“中国化”探索以建设中国自己的教育学为奋斗目标,最终目的是建立中国的教育学教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 中国教育学教材建设 苏联教育学教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度中国教育学研究进展与热点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教育学热点研究课题组 李红宇 +7 位作者 史保杰 徐亚男 林清华 刘卫卫 廖鲜梅 毕乐 伊凡 刘亚力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由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联合苏州大学期刊中心共同组织的“2023年度中国教育学十大学术热点”评选活动,凝聚了教育学界、期刊界和实践领域专家学者的学术共识,以简明的形式回顾了2023年度教育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这一年中国教育学研... 由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联合苏州大学期刊中心共同组织的“2023年度中国教育学十大学术热点”评选活动,凝聚了教育学界、期刊界和实践领域专家学者的学术共识,以简明的形式回顾了2023年度教育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这一年中国教育学研究者立足中国教育实践,聚焦现实教育问题,持续深化教育学科重大理论问题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十大热点问题研究: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研究;教育现代化的传统根基、现实路径与未来图景;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潜能、价值与挑战;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与科学教育的发展方向;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的时代内涵与建设路径;跨学科学习视角下的教学与评价改革;高中多样化发展的现实问题与突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研究;数字化转型赋能终身学习机制探索;老龄少子化背景下普惠托育服务的高质量发展。这些研究推动建构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学研究 热点问题 教育强国 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斋与田野:率性教育的思与行——专访东北师范大学率性教育研究中心于伟
10
作者 张婷 齐志荣 于伟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4,共22页
于伟教授基于二十余年教育哲学、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积淀,以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为实践场域,构建以“保护天性、尊重个性、培养社会性”为核心要义的“率性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初步实现了教育理论研究者与实践者、大学教授与小学校... 于伟教授基于二十余年教育哲学、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积淀,以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为实践场域,构建以“保护天性、尊重个性、培养社会性”为核心要义的“率性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初步实现了教育理论研究者与实践者、大学教授与小学校长的双向滋养。“率性教育”来自对《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之传统文化基因的创造性转化,为教育理论提供“借古开今”的范式参照;以儿童哲学为方法论引领实践,主张将作为“直接自然存在物”的儿童置于教育研究与实践的重要原点,呈现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东师附小经验”。率性教育研究经历了“自上而下的理论建构”“自下而上的实践反哺”“双向互动的高质量推进”三个阶段,通过东师附小连续三届荣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连续十年的“儿童哲学与率性教育”学术年会等载体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迭代创新,一定程度上破解了教育理论与实践割裂的困境。于伟教授以理论自觉引领实践变革,以田野智慧反哺学术创新,实现了书斋与田野的共生,为回答教育学的“中国之问”提供了微观行动个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率性教育 儿童哲学 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 东师附小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求知、修身与发展的统合:国际比较视野下中国学生的学习特点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华峰 史静寰 郭菲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33,共15页
超越消极刻板印象和西方既有学习理论,从国际比较的视野出发理解中国学生学习特点,有助于构建本土学生学习理论和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也是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改进教育教学实践的关键前提。本研究对国际上的中国学习者研究主题... 超越消极刻板印象和西方既有学习理论,从国际比较的视野出发理解中国学生学习特点,有助于构建本土学生学习理论和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也是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改进教育教学实践的关键前提。本研究对国际上的中国学习者研究主题文献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提炼,发现国际比较视野的中国学生学习具有以下特点:支撑知识再生产的组合式认知策略,社会关系导向和工具性的学习动机,情境性和策略性的学业互动,以及本土美德影响下的学习信念。结合现代中国教育和学生学习时间进一步提炼认为,中国学生的学习已超越认知范畴而与全人生发展融合,展现出求知、修身与发展相统合的“大学习”特色样态。当前培养创新型人才所需的学生学习模式转型,不能仅着眼于学校内部的教育教学改革,还应该考虑扩大到塑造学习修身和发展特点的社会性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学习 儒家文化 中国学习者 本土特色 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班主任研究的贡献与前瞻
12
作者 李伟 洪叶 +2 位作者 冯敬睿 宋广成 罗岚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4期45-51,共7页
第十四届“中国班主任研究”圆桌会议于2024年10月25至26日在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成功举办。与会代表们聚焦中国班主任研究的贡献与前瞻,围绕中国班主任研究与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多元视域下的中国班主任研究,中国班主任研... 第十四届“中国班主任研究”圆桌会议于2024年10月25至26日在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成功举办。与会代表们聚焦中国班主任研究的贡献与前瞻,围绕中国班主任研究与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多元视域下的中国班主任研究,中国班主任研究中的理论、实践与政策的关系,高质量中国班主任研究面临的困境与挑战以及新时代班主任育人质量提升路径探索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在纯粹、自由、平等、包容、深刻、专业、灵动的讨论中推动班主任研究向前一步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班主任研究 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 高质量教育 圆桌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tGPT对教育带来的挑战与机遇(笔会) 被引量:39
13
作者 王洪才 龙宝新 +4 位作者 毛菊 周仕德 周序 段会冬 崔岐恩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24,共14页
ChatGPT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无限创造空间,成为未来学校教育的重新定义者。它将刷新人们对教育工作的理解与认知,重塑学校教育的模式与形态,赋予学校教育目标、形式、场景与组织以全新的内涵。ChatGPT对中国传统教育形成了强大的挑战,但对... ChatGPT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无限创造空间,成为未来学校教育的重新定义者。它将刷新人们对教育工作的理解与认知,重塑学校教育的模式与形态,赋予学校教育目标、形式、场景与组织以全新的内涵。ChatGPT对中国传统教育形成了强大的挑战,但对中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而言则是一个极大的机遇。ChatGPT为学生知识学习带来便利,但不必然促进对知识的理解。ChatGPT助推教师能力延展,但教师在使用ChatGPT的过程中也存在数据泄露、盲目依赖、信息失真的风险。新技术手段的运用可能直接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使得教育活动突破既定时空边界,由此所带来的教育形态的整体变革已然呈现在世人面前。面对ChatGPT的冲击,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需要直面,并积极接受这一最新时代科技伟大成就,在机器与人的交互之中推动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新书写,树立教育自信,加快教育强国建设。以ChatGPT为引信,人类正在进入符号爆炸时代,人和教育都需要重新界定,教育面临第三次转型,即迈向符号教育学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人工智能 学校教育 教师能力 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 知识学习 符号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结合”视域下高校课程思政涵育中国特色教育家精神研究
14
作者 朱惠军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4期69-77,共9页
2035年教育强国建设目标是建成具有强大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达至这一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便是培育大量具有教育家精神的人才充实到教育一线,这是新时... 2035年教育强国建设目标是建成具有强大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达至这一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便是培育大量具有教育家精神的人才充实到教育一线,这是新时代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和总体目标。高校是培养具有教育家精神人才的母机和重要阵地,肩负着光荣的使命和历史担当。高校各类课程建设是教育家精神涵育的重要路径,是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家精神的重要场域和实践路径。因此,以教育强国建设为目标指向,构建有助于涵育教育家精神的课程思政机制体制和人才培养体系,为国家为社会培育未来具有教育家情怀的人才,是当前高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中一刻不可轻忽的方向。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蕴含着绵长浑厚的教育家精神,发掘和发扬这种精神,是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动力源泉。同时,充分利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机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家精神,是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重要体现。如此,必然助力我国教育强国建设,实现高校高质量发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建设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教育家精神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 教育强国 传统文化 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