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地区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测度与评价——基于2011—2019年教育发展指数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蔡文伯 曹元洁 赵志强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86-193,共8页
民族地区现代化的首要之举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即教育质量和发展水平的现代化。基于统计数据建构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指标体系,并通过灰色GM(1,1)预测模型和Tobit回归模型深入分析民族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和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时间上,2... 民族地区现代化的首要之举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即教育质量和发展水平的现代化。基于统计数据建构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指标体系,并通过灰色GM(1,1)预测模型和Tobit回归模型深入分析民族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和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时间上,2011—2019年民族地区整体教育发展指数呈阶梯上升趋势;空间上,西藏、云南地区上升幅度较大,宁夏则成为唯一下降的省份。未来五年内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指数将实现稳步提升,但整体指数依然偏低且区域异质性持续存在。影响因素中,财政分权、财政自由度、转移支付力度和教育投入努力程度对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指数有正向影响,而经济实力和城乡差异对其有负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教育现代化 教育发展指数 TOBIT回归 GM(1 1)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均衡发展指数构建及其运用——中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证分析 被引量:29
2
作者 翟博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7年第11期44-53,共10页
教育均衡实质上是指在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平等原则的支配下教育机构、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平等待遇的理想以及确保其实际操作的教育政策和法律制度。教育均衡发展的本质是追求教育平等、实现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发展从宏观层面分析是教... 教育均衡实质上是指在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平等原则的支配下教育机构、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平等待遇的理想以及确保其实际操作的教育政策和法律制度。教育均衡发展的本质是追求教育平等、实现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发展从宏观层面分析是教育供给与需求的均衡,从中观层面分析是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从微观层面分析是学校教育过程包括内部课程教学资源配置的均衡、教育结果的均衡以及教育评价的均衡。通过构建教育均衡指数、建立教育均衡测度的指标体系和教育均衡测算方法,科学地选择有关指标要素,分析当前中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状况,对于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数据分析表明,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从整体上看正在趋向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均衡度测算 教育均衡发展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省域高等教育发展的协调性研究——基于经济、社会与高等教育发展离差的类比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六生 冯用军 吕娇兰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7,共7页
高等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高等教育协调发展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我国综合发展存在显著省域差异的情况下,利用国家经济、教育、社会公平三类分省面板数据,对省际间的高等教育发展指数、经济发展指数和社会公... 高等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高等教育协调发展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我国综合发展存在显著省域差异的情况下,利用国家经济、教育、社会公平三类分省面板数据,对省际间的高等教育发展指数、经济发展指数和社会公平指数与全国均值的离差进行比较,证实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对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同时发现我国省区市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公平之间存在六种协调发展类型。政府应根据省域高等教育发展的协调性情况优化要素结构,最终促进高等教育、经济和社会公平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发展指数 经济发展指数 社会公平指数 协调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教育发展的省际差距比较 被引量:19
4
作者 岳昌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2-126,共5页
本文在收集和整理反映我国各省区市人均受教育年限、成人识字率、各级教育入学率、各级教育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各级教育师资水平、科技人员数和科技专利数的基础上,首先计算出教育存量指数、教育增量指数、教育投入指数和教育贡献指数,... 本文在收集和整理反映我国各省区市人均受教育年限、成人识字率、各级教育入学率、各级教育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各级教育师资水平、科技人员数和科技专利数的基础上,首先计算出教育存量指数、教育增量指数、教育投入指数和教育贡献指数,然后构建了教育发展指数,并进行了省际比较分析。本研究还利用基尼系数分析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程度,用计量回归方法估计教育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我国教育基础存在显著的地区差距;教育机会扩大了地区差距;教育质量深化了地区差距。这些原因造成了教育结果的显著差距,加重了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第二,各级教育的数量与质量之间存在"剪刀差"关系。随着教育层次从大学、高中、初中、小学的逐渐降低,虽然教育机会的基尼系数逐渐减少,但是教育质量的基尼系数却在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发展指数 省际差距 基尼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教育均衡发展的测度 被引量:24
5
作者 姚继军 张新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3-42,共10页
教育均衡发展是指在一定的资源条件下,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在各级教育之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人群之间相对均等地配置教育资源,为每一位受教育者尽可能提供相对均等的教育机会和教育条件,使其平等的受教育权... 教育均衡发展是指在一定的资源条件下,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在各级教育之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人群之间相对均等地配置教育资源,为每一位受教育者尽可能提供相对均等的教育机会和教育条件,使其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得到充分的保障。通过建立教育均衡发展指标体系,可以定量地测度新中国教育均衡发展的历程,这对于理论研究和政策制定均具有重要意义。教育均衡发展指数的计算结果表明,中国的教育均衡发展状况在1949年以后已经获得了显著的改善,而进一步缩小差距则仍是当前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内容与核心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均衡发展 测度 教育均衡发展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生数字素养培养的全球经验与校本路径 被引量:4
6
作者 魏轶娜 《中小学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25,共5页
当前全球学生数字素养培养呈现以下特点:重视程度达到新高度,注重制定多维度多层次的素养标准框架,计算思维与人工智能等成为重点培养内容,强调数字素养与学科教学融合,积极参与或开展相关测评等。相对而言,我国的学生数字素养培养存在... 当前全球学生数字素养培养呈现以下特点:重视程度达到新高度,注重制定多维度多层次的素养标准框架,计算思维与人工智能等成为重点培养内容,强调数字素养与学科教学融合,积极参与或开展相关测评等。相对而言,我国的学生数字素养培养存在认识上的忽视、漠视、错视现象,专门课程难以承载学生发展需求,儿童早期数字素养培养薄弱,与学科教学融合水平较低,缺乏定期测评与长期跟踪。中小学校应以超前思维建立统一认识,以整体设计制定年度培养方案,以立体架构为学生提供多元自主的学习机会,以专门研训为教师提供融合教学支持,以多元评价促进培养体系不断完善,进而构建学生数字素养培养的校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素养 学生数字素养 数字素养标准框架 人工智能 超前思维 全球数字教育发展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