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文化在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实践教育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建华 《福建茶叶》 2018年第4期183-183,185,共2页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塑造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传统文化在此方面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中国茶文化属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思想文化与思想价值。在大学生思想道德修...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塑造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传统文化在此方面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中国茶文化属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思想文化与思想价值。在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中科学融入茶文化,可以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水平。本文探讨茶文化在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中的运用价值时,首先探析了茶文化的内涵,其次明确了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中茶文化的运用价值,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对茶文化运用存在的不足和运用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 大学生 思想道德修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道德修养教育针对性与实效性的系统分析
2
作者 陈连珠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3-107,共5页
道德是一种个人修养,也是一种社会规制。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背景下,增强道德修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需要我们从人的需求角度分析道德修养教育的系统目标;从理论与实践结合角度明确道德修养教育的系统任务;从社... 道德是一种个人修养,也是一种社会规制。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背景下,增强道德修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需要我们从人的需求角度分析道德修养教育的系统目标;从理论与实践结合角度明确道德修养教育的系统任务;从社会、职场、学校、家庭四大维度系统发力,坚持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相结合,坚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协调;实现网上网下无缝对接,拓展道德修养教育的系统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修养教育 针对性 实效性 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茶文化与大学生素质修养教育的契合 被引量:5
3
作者 郝颖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44-245,共2页
我国传统茶文化发展历史悠久,其优秀的文化理论与朴实的茶学思想对于高校学生素质修养的提升具有极大地促进作用。本文从其对大学生素质修养教育的建设性作用入手,着重论述了其在大学生素质修养教育中将要面临的问题,最后简要分析了促... 我国传统茶文化发展历史悠久,其优秀的文化理论与朴实的茶学思想对于高校学生素质修养的提升具有极大地促进作用。本文从其对大学生素质修养教育的建设性作用入手,着重论述了其在大学生素质修养教育中将要面临的问题,最后简要分析了促进我国传统茶文化对大学生素质修养教育的再建设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茶文化 修养教育 思想道德 德育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教不要忽视人格修养教育
4
作者 吴春雷 《成人教育》 1999年第6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家庭教育 人格修养教育 家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知更重行 入考更入脑——专访北京大学哲学系干春松教授 被引量:3
5
作者 曾国华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9-21,共3页
教育部正式公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后,就校长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专访《纲要》相关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北大哲学系干春松教授。落实《纲要》面临着"教什么"、"谁来教"、"怎么教"等问题。... 教育部正式公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后,就校长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专访《纲要》相关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北大哲学系干春松教授。落实《纲要》面临着"教什么"、"谁来教"、"怎么教"等问题。建议从思想上对此前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进行反思,理性对待传统经典中的过时内容,不赞成删减经典;建设"中华经典资源库",根据主题归类,挑选出每个主题的关键性文本,作为教育内容;为减轻师资匮乏带来的压力,推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先寻求"点"的突破;结合当前学生的特点,琢磨他们喜欢的方式,做到知行结合,使优秀传统文化入"考"更入"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 家国情怀教育 社会关爱教育 人格修养教育 国学经典 “中华经典资源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职业与语文教育科研
6
作者 欧小松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3年第6期92-93,共2页
一、教育科研的一般特点 许多教师之所以成为学校的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与他们对教育学科等课程的兴趣、学习和研究具有直接的关系.可以说,除应有的专业理论和文化修养外,中小学教师的水平层次,主要取决于教育学科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程序... 一、教育科研的一般特点 许多教师之所以成为学校的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与他们对教育学科等课程的兴趣、学习和研究具有直接的关系.可以说,除应有的专业理论和文化修养外,中小学教师的水平层次,主要取决于教育学科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程序.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无疑是那些熟悉教育规律、改进教学方法,并能不断根据教学情境和教育对象的变化开展研究性、设计性、探索性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由此可见,中小学教师的科研已越来越受到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 教育科研 中学 教学质量 教育理论修养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智慧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晓丽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52-53,共2页
课堂教学离不开教育智慧,没有了教育智慧,教学就失去了很多光彩。教育智慧是教师的教育理论修养与教育实践经验的融合,是教师优良心理品质和高超教育艺术的集中体现。教育智慧表现在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我们可以从每一堂课中感受到... 课堂教学离不开教育智慧,没有了教育智慧,教学就失去了很多光彩。教育智慧是教师的教育理论修养与教育实践经验的融合,是教师优良心理品质和高超教育艺术的集中体现。教育智慧表现在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我们可以从每一堂课中感受到智慧型教师的智慧展现,并体悟到这种智慧对师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智慧 课堂教学 智慧型教师 教育理论修养 实践经验 教育艺术 心理品质 师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茶道思想在青年教师道德修养培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晓燕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7-28,共2页
"寂,清,真,怡,和"为中国茶道的中心思想,在其中可以看到人们在身心和谐、自我认知、精神追求、人格情操以及道德修养方面的价值追求以及精神境界。围绕着中国茶道的核心思想,青年教师可以以此为基础,指导自己做到身心和谐,对... "寂,清,真,怡,和"为中国茶道的中心思想,在其中可以看到人们在身心和谐、自我认知、精神追求、人格情操以及道德修养方面的价值追求以及精神境界。围绕着中国茶道的核心思想,青年教师可以以此为基础,指导自己做到身心和谐,对自身进行提升。青年教师应该对这一中心思想进行借鉴,从而对自身的专业水平、思想境界、道德修养以及文化修养不断地进行提升,从而对自身人格进行升华,做好教书育人的本分。本文围绕着茶道思想在青年教师道德修养培育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道思想 青年教师 道德修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素质不理想──公共教育学“疲软”现象的重要根源 被引量:6
9
作者 孙传宏 杨昌勇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7期43-45,共3页
教师素质不理想──公共教育学“疲软”现象的重要根源山东曲阜师大教科所孙传宏,杨昌勇对于注定要在不远的将来走向教坛、执掌教鞭的在校师范生而言,教育学无疑应是他们的一门基础性专业技能保,他们没有理由不以积极的态度、巨大的... 教师素质不理想──公共教育学“疲软”现象的重要根源山东曲阜师大教科所孙传宏,杨昌勇对于注定要在不远的将来走向教坛、执掌教鞭的在校师范生而言,教育学无疑应是他们的一门基础性专业技能保,他们没有理由不以积极的态度、巨大的努力将其学好。现实的情况是学生对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教育 教师素质 教育学教材 公共教育学教学 教育学专业 教育教学实践 教育理论研究 教学特点 教育理论修养 师范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育
10
作者 邹乐平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4期25-30,共6页
本文从考察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双向关系出发,站在现代教育的理论高度,指出了现代教育的理论在本质上是综合的;现代教育的方法在本质上是多维的,现代教育者的修养在本质上是全方位的,论文对当代教育提出了一些崭新的观点,给人以启迪。
关键词 教育理论的本质 教育的方法 教育者的修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师的良心 被引量:19
11
作者 檀传宝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29-32,共4页
教师的职业良心就是教育良心 ,它指的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对社会向教师提出的道德义务的高度自觉意识和情感体认、自觉履行各种教育职责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道德调控和评价的能力等 ;教师的职业良心包括 :克尽职守、... 教师的职业良心就是教育良心 ,它指的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对社会向教师提出的道德义务的高度自觉意识和情感体认、自觉履行各种教育职责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道德调控和评价的能力等 ;教师的职业良心包括 :克尽职守、自觉工作、爱护学生、团结执教四个方面 ,具有层次性高、教育性强的特点 ,其形成受社会生活和群体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修养 职业良心 职业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高校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饶旻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78-81,共4页
从高校学生党员的内在特点、高校的根本任务、高校党建工作的经验及稳定大局等角度分析了加强高校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并提出了加强高校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路 ,即支部领导班子建设是根本、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教育是基础、... 从高校学生党员的内在特点、高校的根本任务、高校党建工作的经验及稳定大局等角度分析了加强高校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并提出了加强高校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路 ,即支部领导班子建设是根本、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教育是基础、高素质党员的发展是保证及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是动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学生党员 队伍建设 党建工作 支部领导班子建设 党性修养教育 党员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后一课》不同版本插图之比较
13
作者 唐书杰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5-16,共2页
关键词 《最后一课》 插图 版本 教育工作者 基础学科 知识教育 修养教育 课程改革 语文教材 著名作家 篇目 生命力 品德 都德 细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儒家道德内化思想初探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毅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2期84-86,共3页
先秦儒家道德内化思想初探刘毅1.孔子的“性近习远”论与道德内化人性与人生、伦理道德及道德修养等问题,是儒家学派的一个突出特点。孔子在中国历史上首开人性之论,他从人性论出发阐明了道德内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孔子的人性观较... 先秦儒家道德内化思想初探刘毅1.孔子的“性近习远”论与道德内化人性与人生、伦理道德及道德修养等问题,是儒家学派的一个突出特点。孔子在中国历史上首开人性之论,他从人性论出发阐明了道德内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孔子的人性观较集中地反映在“性相近,习相远”这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内化 先秦儒家 《十三经注疏》 道德修养教育 人性 必要性和可能性 道德主体 道德教育 孔子 人的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近章熊
15
作者 严一些 林少玲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章熊 中学 语文教学 教育思想 教学内容 语法教学 语言修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枣阳 引导干部过好“爱好关”
16
作者 甘迅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9-49,共1页
关键词 湖北 枣阳市 中国 领导干部 思想教育 道德修养教育 监督管理 反腐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职首席专业教师素质需“三权”并重
17
作者 蒋逸然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82-82,共1页
凡是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的人,对“双师型”教师的概念都不陌生。“首席专业教师”在双师之上,还必须具备以下三种素质能力,缺一不可:即专业引领,教学上有发言权;理实一体,对作品有评判权;对接市场,行业里有话语权。前两者属“首... 凡是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的人,对“双师型”教师的概念都不陌生。“首席专业教师”在双师之上,还必须具备以下三种素质能力,缺一不可:即专业引领,教学上有发言权;理实一体,对作品有评判权;对接市场,行业里有话语权。前两者属“首席专业教师”的专业发展范畴,判断他是否为优秀专业教师;后者为“首席专业教师”的核心能力,确定他能否担当首席的重任。只有三者同时具备,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首席专业教师”。“三权”并重,一个都不能少。首先,专业引领,教学上有发言权。“首席专业教师”必须是学校优秀教师的代表,在专业知识的广度、教育理论修养的深度和教学实践经验的厚度上,都应该是佼佼者,是广大教师所尊重、信赖和崇拜的,起到引领教师和指导教学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教师素质 “双师型”教师 指导教学 中职 职业教育工作 教育理论修养 专业引领 核心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策备忘
18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1-61,共1页
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育部2014年4月1日发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从爱国、处世、修身三个层次概括凝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 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育部2014年4月1日发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从爱国、处世、修身三个层次概括凝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小学低年级以培育亲切感为重点,开展启蒙教育;小学高年级以提高感受力为重点,开展认知教育;初中阶段以增强理解力为重点,提高认同度;高中阶段以增强理性认识为重点,引导学生感悟精神内涵;大学阶段以提高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培养文化创新意识。各学段开展教育时要力求做到学科课程、教学环节、教育人群“全覆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育指导纲要 传统文化教育 爱国主义精神 政策 人格修养教育 文化创新意识 小学低年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