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交互作用的规律 被引量:3
1
作者 邹学荣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1994年第2期55-56,共2页
人们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首先就涉及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教育组织机构和教育对象的关系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关系,并找出这些关系内部的规律性,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都迥避不了的问题。这个问题就其实质来说... 人们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首先就涉及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教育组织机构和教育对象的关系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关系,并找出这些关系内部的规律性,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都迥避不了的问题。这个问题就其实质来说,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关系及其交互作用的规律,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作些探索,以就教于理论界的朋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主客体 交互作用 思想观念 教育主体与客体 教育客体 教育实践 决定作用 教育活动 教育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教育活动的理论思考 被引量:22
2
作者 石中英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1-28,共8页
教育活动是不同于教育实践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教育学概念,是解开教育领域中主体性发展之谜的一把钥匙、一个入口。教育活动具有对象性、目的性和社会历史性的特征。教育活动是由教授活动和学习活动两种不同性质的活动构成的整体性藕合系... 教育活动是不同于教育实践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教育学概念,是解开教育领域中主体性发展之谜的一把钥匙、一个入口。教育活动具有对象性、目的性和社会历史性的特征。教育活动是由教授活动和学习活动两种不同性质的活动构成的整体性藕合系统,在不同性质的活动中,有着不同的活动要素、结构、目的,建构着不同的主客体关系。教育活动有主——客体、主——主体和主体——自我三个互为条件的层面,在不同的层面上分别发展着主体的能动性、社会性和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活动 教育实践 主客体关系 学习活动 人的主体性 教师 本质力量 交往关系 师生关系 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青年马克思的主客体思想
3
作者 池超波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2期8-14,32,共8页
主体和客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一对基本范畴。但是,建国以来,在我们的哲学教科书中却被排除出去。最近几年我国哲学界对这对范畴进行了研究和讨论。从一些论著来看,笔者认为要把研究和讨论深入下去,首先就必须弄清主体、客体以及... 主体和客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一对基本范畴。但是,建国以来,在我们的哲学教科书中却被排除出去。最近几年我国哲学界对这对范畴进行了研究和讨论。从一些论著来看,笔者认为要把研究和讨论深入下去,首先就必须弄清主体、客体以及与其相关的对象化、对象性等范畴的规定性。青年马克思在他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手稿》、《提纲》、《形态》)等著作中,就是以主客体为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象活动 本质力量对象 青年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费尔巴哈 黑格尔 马克思恩格斯 主客体 主体性 创造客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有利于促进企业管理主客体的辨证统一
4
《理论月刊》 CSSCI 1994年第1期44-45,共2页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有利于促进企业管理主客体的辨证统一洪湖市洪湖商场朱同清最近撰写了《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与企业管理主客体问题辨析》一文,现摘要发表如下:任何事物都是对立面的统一体,企业管理是主客体的辨证统一过程,即主客体的...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有利于促进企业管理主客体的辨证统一洪湖市洪湖商场朱同清最近撰写了《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与企业管理主客体问题辨析》一文,现摘要发表如下:任何事物都是对立面的统一体,企业管理是主客体的辨证统一过程,即主客体的双向运动过程。只有这种双向运动能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管理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主客体地位 双向运动过程 对象活动 主体地位 转换经营机制 层次 管理活动 规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学习手段作为教育要素的合理性
5
作者 李海芳 李德显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7-60,共4页
目前,学界关于教育要素的各种典型分类中,鲜有将学习手段列入教育要素的。学习手段是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内化教育客体时所必须使用的工具、手段和方法。学习手段作为沟通教育主客体对象化活动和教育主体间交往的枢纽,在教育活动展开的... 目前,学界关于教育要素的各种典型分类中,鲜有将学习手段列入教育要素的。学习手段是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内化教育客体时所必须使用的工具、手段和方法。学习手段作为沟通教育主客体对象化活动和教育主体间交往的枢纽,在教育活动展开的每一个阶段都不可或缺。学习手段作为教育要素是合理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对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创新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手段 教育要素 教育主客体对象化活动 教育主体间交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审美活动与认知活动、评价活动的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新汉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6-21,52,共7页
文章认为,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感性显现。认知活动中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是外在的,评价活动中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是内在的,而审美活动中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既是外在的,又是内在的。因此,审美活动是认知活动和评价活动的统一。对美的追求... 文章认为,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感性显现。认知活动中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是外在的,评价活动中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是内在的,而审美活动中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既是外在的,又是内在的。因此,审美活动是认知活动和评价活动的统一。对美的追求会激起认知和评价的热情,关于美的把握会启迪求真和求善,因此,审美活动能够向认知活动和评价活动转化。这样看来,认识活动实际上是内在地包括着认知活动、评价活动和审美活动的,而三者的认识成果则分别表现为知识、意义和美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活动 认知活动 评价活动 认识活动 本质力量对象 整体形象 认知结构 客体属性 主客体 为我之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夯实劳动教育的有效路径 被引量:5
7
作者 赵蒙成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共1页
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中的定义,劳动是"人类特有的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是人类通过有目的的活动改造自然对象并在这一活动中改造人自身的过程"。... 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中的定义,劳动是"人类特有的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是人类通过有目的的活动改造自然对象并在这一活动中改造人自身的过程"。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劳动不仅创造了世界,同时还创造了人本身。劳动意味着人必须使用体力或脑力,劳动使人的本质得以对象化。新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阿格尼丝·赫勒进一步指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百科全书 全面发展教育 育人价值 有效路径 马克思主义 不可缺少 社会实践活动 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折迂回中的艰难选择——近年来美的本质探索一瞥
8
作者 张弼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67-71,共5页
近几年,我国美学研究的重点和国外美学研究有一个共同的趋势,这就是由美的研究转向了审美的研究,也即由对审美客体的本质研究转向了对主体审美经验的研究。美学走向了“过程性”美学,即以审美活动为出发点的美学。与此同时,关于美的本... 近几年,我国美学研究的重点和国外美学研究有一个共同的趋势,这就是由美的研究转向了审美的研究,也即由对审美客体的本质研究转向了对主体审美经验的研究。美学走向了“过程性”美学,即以审美活动为出发点的美学。与此同时,关于美的本质的探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实现了从探究客观本体到关注主客体审美活动和审美关系的转变。可以说对美的本质的探索正处在转折迂回中的艰难选择。在这方面出现一大批美学论文和专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质力量对象 新时期 审美活动 美学研究 本质研究 审美主客体 美学体系 主客观统一 审美关系 审美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和自然的关系与哲学基本问题
9
作者 张云飞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7-11,共5页
1.按照惯常的理解,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作为哲学基本问题中的一环而存在的;而笔者认为,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就是哲学基本问题。这里,关键在于我们是运用什么样的观点、方式和手段来看待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我们是从什么角度、运用什么... 1.按照惯常的理解,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作为哲学基本问题中的一环而存在的;而笔者认为,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就是哲学基本问题。这里,关键在于我们是运用什么样的观点、方式和手段来看待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我们是从什么角度、运用什么方法来看待哲学基本问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和自然的关系 哲学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人类实践 外部世界 系统思维方式 属人世界 自然世界 对象活动 主客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验——人与世界的价值契通 被引量:2
10
作者 丁峻 《宁夏社会科学》 1988年第1期27-32,共6页
在人们的工作、学习等创造活动中,伴随着某种关于对象的身心体验。这种体验是“万象归心”、“设身处地”的情理类比和揣摸判断过程,同时也表明人自身与对象之间的特定关系,在实质上传递着主客体双方的沟通信息,是一种人与世界的价值契... 在人们的工作、学习等创造活动中,伴随着某种关于对象的身心体验。这种体验是“万象归心”、“设身处地”的情理类比和揣摸判断过程,同时也表明人自身与对象之间的特定关系,在实质上传递着主客体双方的沟通信息,是一种人与世界的价值契通方式。这种开放性、整体性和定向性的内心体验活动,贯穿于人的生命活动的一切过程的一切方面,它的基本特点是:主体面对特定事物或人的“真格”表现,以敏锐深邃的心态去探查对象,去评价判断,做出符合客观实在的身心反应。这种倾注于全身心的沉思与遐想的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世界 对象 基本特点 创造活动 对象世界 评价判断 内心体验 主客体 外部世界 生命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改革中要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能动性
11
作者 魏晓笛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75-77,共3页
随着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和深刻变革,哲学中的主体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拟就在改革中如何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主体的能动性的意义和途径问题作简要论述。
关键词 主体能动性 实践观念 充分发挥 市场主体 实践活动 主客体关系 理论观念 主体需要 对象 自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