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略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交互作用的规律
被引量:3
- 1
-
-
作者
邹学荣
-
机构
西南师范大学
-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1994年第2期55-56,共2页
-
文摘
人们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首先就涉及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教育组织机构和教育对象的关系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关系,并找出这些关系内部的规律性,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都迥避不了的问题。这个问题就其实质来说,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关系及其交互作用的规律,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作些探索,以就教于理论界的朋友。
-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主客体
交互作用
思想观念
教育主体与客体
教育客体
教育实践
决定作用
教育活动
教育对象
-
分类号
G410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论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被引量:16
- 2
-
-
作者
王敏
-
机构
武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
出处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18-120,共3页
-
-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机制
教育系统
构成要素
运行方式
教育目的
思想政治教育学
教育活动
教育主体与客体
研究思想
-
分类号
D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论增强大学生思想品德课吸引力的几个有效方法
- 3
-
-
作者
刘建平
-
出处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S1期24-25,73,共3页
-
文摘
大学生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对一年级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与生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积极的作用。如何增强这门课的吸引力?如何提高这门课的可听度?是德育教师十分关心的问题。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要增强思想品德课(以下简称德育课)的吸引力就必须研究大学生的接收心理,通过情境、人格、知识、情感、艺术等多种方式进行育人,才能收到积极的效果。本文拟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
关键词
德育教师
德育课
大学生思想特点
思想品德课
吸引力
一年级大学生
德育教学
心理障碍
教育主体与客体
教学实践
-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