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虚拟教研室:高校基层教研组织创新探索 被引量:233
1
作者 曾建潮 吴淑琴 张春秀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64-69,共6页
虚拟教研室是在传统教研室式微背景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助推基层教学组织创新的探索,是高校教师教学学术需求日益凸显的产物。它与传统教研室、学术共同体及现有各种类型教研室同中有异,承担着教学学术研究、教学改革先行先试、教学理... 虚拟教研室是在传统教研室式微背景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助推基层教学组织创新的探索,是高校教师教学学术需求日益凸显的产物。它与传统教研室、学术共同体及现有各种类型教研室同中有异,承担着教学学术研究、教学改革先行先试、教学理念技能示范推广、基层教学组织创新等职能。虚拟教研室建设须遵循问题导向、交叉融合、前瞻研究和动态建设等原则,凸显其作为官办第三方的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教研 基层教研组织 高校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行政和学术权力模式制约下的基层教研组织改革效果的制度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时立荣 时永春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共4页
学院制下的不同行政和学术的权力模式具有制度化的影响力。文章通过比较,对双重权力运行下的基层教研组织改革效果进行制度分析,认为,在学院组织内部,制度环境和技术环境之间存在着内在冲突,行政权力对应并适应于制度环境的要求,学术权... 学院制下的不同行政和学术的权力模式具有制度化的影响力。文章通过比较,对双重权力运行下的基层教研组织改革效果进行制度分析,认为,在学院组织内部,制度环境和技术环境之间存在着内在冲突,行政权力对应并适应于制度环境的要求,学术权力对应并适应技术环境要求,两种权力之间的关系状态对科研基地和学科梯队制改革的绩效构成压力。在改革和不改革或改革到什么程度的问题上,参与者们根据选择后的最大收益,采取了不同的选择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权力 学术权力 大学 基层教研组织改革 制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研组织的“一枝独秀”及其“职能转变” 被引量:14
3
作者 丛立新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7-55,共9页
三级教研组织是中国的一枝独秀。为什么在其他国家并不存在,唯独在中国普遍而强大?教育是复杂的人类活动,在不同文化传统、历史背景、社会制度中,现代教育既存在普遍的、共同的规律,也表现出各自的独特个性。三级教研组织既是学习苏联... 三级教研组织是中国的一枝独秀。为什么在其他国家并不存在,唯独在中国普遍而强大?教育是复杂的人类活动,在不同文化传统、历史背景、社会制度中,现代教育既存在普遍的、共同的规律,也表现出各自的独特个性。三级教研组织既是学习苏联的结果,更是中国教育的本土经验,它的任务是对于教学的专门研究,基本职能在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此而言,对于时下流行的转变职能的说法需要慎重,合理的态度是,坚持教研组织的基本职能,并且不断地使之提高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研组织 教学质量 职能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教研组走向合作型教研组织——从教师专业共同体得到的借鉴 被引量:22
4
作者 陈家刚 《辽宁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2-35,共4页
教研组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曾起过很大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和教师专业发展日益得到重视,教研组的不足之处和异化倾向也逐渐彰显。教研组的工作更多是体现为研究教材、教法和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对教师专业发展关注不够。文章对教... 教研组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曾起过很大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和教师专业发展日益得到重视,教研组的不足之处和异化倾向也逐渐彰显。教研组的工作更多是体现为研究教材、教法和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对教师专业发展关注不够。文章对教研组的异化进行了分析,并借鉴西方教师专业共同体理念,提出用合作型教研组织来弥补和改进传统教研组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研 教师专业共同体 合作型教研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教研组织与制度的变革:兼顾技术环境与制度环境的改善 被引量:2
5
作者 郑玉飞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9-66,共8页
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学校教研组织与制度,在新的教育改革阶段,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变革。借助新制度主义组织社会学的理论,分析学校教研组织的特性,发现受强制、模仿、规范三种机制的影响,学校教研组呈现出明显的趋同性。以苏联经验为基础,... 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学校教研组织与制度,在新的教育改革阶段,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变革。借助新制度主义组织社会学的理论,分析学校教研组织的特性,发现受强制、模仿、规范三种机制的影响,学校教研组呈现出明显的趋同性。以苏联经验为基础,在三级教研制度的形成中,围绕提升教学质量这个核心,学校教研制度经历了制度的创建、扩散和维持的过程。学校教研组在内部技术环境和外部制度环境的共同支撑下,需要统筹兼顾技术环境与制度环境,将二者对立的矛盾面,转化为统一发展的共同体,去除其趋同性,促使学校教研组织与制度焕发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研组织 教研制度 教学质量 技术环境 制度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高校学习型教研组织的构建 被引量:1
6
作者 门学泳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155-156,共2页
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类提出了建立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对学习型高等院校的教学和研究需要学习型教研组织来承载。随着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高校原有的教研学习方式在教研理念、组织结构、活动形式等方面越来越不适应。因此,必须重树高... 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类提出了建立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对学习型高等院校的教学和研究需要学习型教研组织来承载。随着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高校原有的教研学习方式在教研理念、组织结构、活动形式等方面越来越不适应。因此,必须重树高等院校教研新理念,发展、丰富和完善高校现行的教研功能与教研方式。文章根据上述分析,提出了高等院校构建学习型教研组织的基本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院校 学习型教研组织 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高中基层弹性教研组织的建构 被引量:4
7
作者 李继良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33-37,共5页
普通高中基层教研组织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是教师成长、发展、互动的群体。尽管传统教研组织在“教师职业化”方面意义深远,但其在现实中过于彰显科层性管理功能:只涉及问题的解决,而不注重问题的发现和问题的界定;高扬的“工具理性”阻... 普通高中基层教研组织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是教师成长、发展、互动的群体。尽管传统教研组织在“教师职业化”方面意义深远,但其在现实中过于彰显科层性管理功能:只涉及问题的解决,而不注重问题的发现和问题的界定;高扬的“工具理性”阻碍了“教师职能的专业化”的发展。面对走向“专业化的教师职业”问题,本研究认为:对教研组的研究和改型变得十分必要;构建一个弹性教研组织作为教师反思、批判和发展的平台已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教研组织 科层体制 教研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教研组织分布式领导力的测量及其类型分析--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 被引量:1
8
作者 郑巧 李凌艳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8-160,共13页
学校教研组织对于教师的职业生涯、专业发展以及学校教育质量提升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结合分布式领导力理论,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北京市三所中学共79个教研组织的分布式领导力进行测量,两个测量维度下共提取了三个测量指标。“多领... 学校教研组织对于教师的职业生涯、专业发展以及学校教育质量提升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结合分布式领导力理论,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北京市三所中学共79个教研组织的分布式领导力进行测量,两个测量维度下共提取了三个测量指标。“多领导者”维度可以通过“教师领导者占比”指标来体现;“互动行为实践”维度可以通过“组织活跃度”和“组织互惠性”两个指标来体现。79个教研组织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网状协作型、分散疏离型和条状互惠型。不同学校在组织类型的分布上呈现出了明显的校际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研组织 分布式领导力 社会网络分析 多领导者 互动行为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组织教研的概念模型、实然困境与优化路径
9
作者 崔海波 魏凤银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52-56,共5页
有组织教研是由政府组织并体现国家意志,以教研员为组织领导者、县域内教师为组织成员,在一定的物理空间或虚拟空间内开展集体性教研的教研模式。为保证有组织教研高质量开展,本文以组织学习理论为支撑,从有组织教研载体、过程、层级、... 有组织教研是由政府组织并体现国家意志,以教研员为组织领导者、县域内教师为组织成员,在一定的物理空间或虚拟空间内开展集体性教研的教研模式。为保证有组织教研高质量开展,本文以组织学习理论为支撑,从有组织教研载体、过程、层级、模式及评价五个方面构建了有组织教研的概念模型。通过调查发现,有组织教研存在载体失调、过程失真、层级失序、模式失准、评价失衡等诸多困境。面向有组织教研优化与教育质量提升,应从促进有组织教研内生式发展、树立认知与行动双驱动教研逻辑、建立组织间教研的双向交互机制、探索虚拟组织与实体组织教研互嵌路径、优化有组织教研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加以改进,持续发挥基础教育研究在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教研 组织学习理论 边境地区 教研员工作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组织教研:为区域课程教学改革注入强劲动力
10
作者 王勇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3-46,共4页
“有组织教研”具有组织性、合作性、规范性和实效性等基本特征。山东省潍坊市沿着《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规划的路线图,瞄准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构建支撑有组织教研的制度机制,打造富有活力的教研创新平台,持续开展灵活... “有组织教研”具有组织性、合作性、规范性和实效性等基本特征。山东省潍坊市沿着《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规划的路线图,瞄准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构建支撑有组织教研的制度机制,打造富有活力的教研创新平台,持续开展灵活多元的有组织教研活动,发挥有组织教研在区域内课程方案转化落地、教学方式转变、评价牵引教学、科学素养提升等领域的指导力和引领力,为区域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注入强劲动力,实现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教研 课程教学改革 “教-学-评”一体化 科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组织教研:人工智能环境下教师研修的有序进化 被引量:14
11
作者 吴南中 陈恩伦 吴云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28,共7页
传统教师教研形式因客观性不强、持续性不够、衔接性不足,与时代所需要的高质量教研相悖,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基于生态进化理论,建构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教师提供选题、过程支持、资源制度、工具辅助和协同机制的有组织教研模式,以提升... 传统教师教研形式因客观性不强、持续性不够、衔接性不足,与时代所需要的高质量教研相悖,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基于生态进化理论,建构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教师提供选题、过程支持、资源制度、工具辅助和协同机制的有组织教研模式,以提升教研与教师的个体适配,形成有组织的多主体行动网络,并在有序原理和整体原理的框架下,建构了智能技术支持的教师有组织教研运行模型。有组织教研的关键问题是教师动态需求的系统捕获、内容进化的智能控制、自适应路径的有效调节、研修空间的适应性调整、语义关联的建立,并形成面对理论与实践冲突、转化机制异化、主体与相关要素不适切等问题的处理机制。要实现人工智能支持的有组织教研,需要按照有组织教研的运行建立设计人工智能元平台,布局大数据采集平台,开发教育人工智能的算力,并在制度和理念的双向演进中通过实践进行优化,实现人工智能下教师研修模式的迭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教师教研 有序进化 组织教研 行动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教研沉默的理性审视与进路优化
12
作者 刘君玲 张兰婷 蔡其全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2-59,共8页
在学校教研活动中,教师群体时常表现出失语的集体沉默,这严重影响了教研的效果,阻碍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以主体沉默的动机为基准,尝试将教研沉默分为自我保护型、讨好型、从众型、习惯型。“和为贵”传统文化的误读、学校制度的机械规约... 在学校教研活动中,教师群体时常表现出失语的集体沉默,这严重影响了教研的效果,阻碍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以主体沉默的动机为基准,尝试将教研沉默分为自我保护型、讨好型、从众型、习惯型。“和为贵”传统文化的误读、学校制度的机械规约、教研组织机制运行低效是形成教研沉默的主要因素。教研沉默的改进,需要发挥教师个体能动性,突破多元困囿,激活责任伦理;改进学校制度,释放教师话语权;优化教研组织,唤醒其内部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研沉默 集体沉默 学校制度 教研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研员身份认同的困惑:表现与原因——一位教研员的自我审视 被引量:13
13
作者 顾瑾玉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5-79,共5页
在课程改革的推进过程中,教研员身份认同的困惑主要表现在对"我是谁""我该做什么""我的价值在哪里"这些问题的回答。究其原因,主要源于教研组织定位不明确、社会对教研员过高的角色期待、新时期教研组织... 在课程改革的推进过程中,教研员身份认同的困惑主要表现在对"我是谁""我该做什么""我的价值在哪里"这些问题的回答。究其原因,主要源于教研组织定位不明确、社会对教研员过高的角色期待、新时期教研组织的职能转变等方面,这些因素促使教研员对自身身份的认同产生了困惑。面对这些困惑及原因,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审慎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研 身份认同 教研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整体变革呼唤区域教研转型
14
作者 谢德华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3-63,共1页
学校整体变革的现实要求区域教研机构重新审视教研工作本身,实现教研职能、教研组织、教研活动的全面转型。首先,教研职能要从指导教学转向服务学校整体变革,教研机构应当为学校与教师的变革创造条件,为他们的发展做好保障服务。
关键词 教研工作 变革 学校 转型 教研机构 教研职能 现实要求 教研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惠共生,促进共同体学校教科研一体化发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朝晖 黄思国 《中小学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2-24,共3页
安徽省马鞍山市通过构建"‘1+4’互惠教育研究共同体",为共同体学校搭建教育研究平台,形成了共同体教科研一体化发展的新形态。马鞍山市第八中学"1+4"互惠教育研究共同体在探索中,首先是通过对共同体学校教科研存... 安徽省马鞍山市通过构建"‘1+4’互惠教育研究共同体",为共同体学校搭建教育研究平台,形成了共同体教科研一体化发展的新形态。马鞍山市第八中学"1+4"互惠教育研究共同体在探索中,首先是通过对共同体学校教科研存在的问题、共同体农村学校的诉求开展调研,明确共同体学校教科研一体化发展的具体目标。其次是通过建制度、建队伍,构建了共同体学校教科研一体化规范发展的保障机制。最后是科学开展教学研究,包括课堂教学研究、考试研究等,真正提高共同体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学校办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研组织 学校发展共同体 教科研管理 “互惠教育研究共同体” 考试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借鉴是创新的开始
16
作者 曹学良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22-22,共1页
自从我校被确定为德国资助河北省农村职业教育项目学校后,德方专家的许多工作经验、方法使我们受益匪浅。尤其德方专家制定的工作计划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值得我们在制定工作计划时加以借鉴。例如,德方一项可资借鉴的计划如下:
关键词 教学计划 河北 乐亭县综合职业学校 教研组织 学校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