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新课标视域下的教师教材转化及其实现
被引量:1
- 1
-
-
作者
陈晨
-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
出处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4,共8页
-
基金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乡村学校时空格局的百年演进与发展趋势研究”(课题编号:BHA21015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教材作为课程的资源载体,承载着知识和文化等原生价值。教材的原生价值是否能被充分转化为课程培养目标的育人价值,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转化。教师教材转化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教材、环境等要素相互作用的动态交互过程。它具有助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推进课程标准落地的重要意义。教师在转化教材的过程中呈现出层次性、整合性和时代性等特征。教师教材转化的基本过程包括理解、内化、生成和外化,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正确理解教材内容,将教材承载的客观知识转化为内在的主观知识,并通过系统整合内在的主观知识,生成易于接受和表达的知识形态,最后将其外化为教学中的知识,从而完成教材的真正转化,实现教材的根本价值。
-
关键词
新课标
教师教材转化
教师专业发展
理解
内化
生成
-
Keywords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transformation of teachers'teaching materials
teacher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understanding
internalization
generation
-
分类号
G451.2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教师的教材转化能力及其实现
被引量:7
- 2
-
-
作者
吴小鸥
-
机构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
出处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24,共7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百年中国教科书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构研究”(BOA230224)。
-
文摘
教师既是教材意义的诠释者,也是创造者。教师的教材转化能力不仅蕴含着教师积极参与的、富有共性的“原理性知识”,更彰显了教师个人课程实施中的“实践性知识”,是一个对教材再创造的过程,是教师获得专业成长的重要生长点。教师的教材转化能力表现为内化、活化、教化三个方面的能力,即教师将教育学立场的公共知识转化为教师主体知识、将静态的课文内容转化为实践性的情境意义、将凝练的人类智慧转化为现实的文化表达。教师通过教材转化自觉地将自身经验结构向着调整或改组开放,保持着对教育意义的探寻,这正是教师专业自主性的鲜明标志。
-
关键词
教师
教材转化
教材理解
-
Keywords
teacher
textbook transformation
textbook understanding
-
分类号
G423.04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