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课标视域下的教师教材转化及其实现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晨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4,共8页
教材作为课程的资源载体,承载着知识和文化等原生价值。教材的原生价值是否能被充分转化为课程培养目标的育人价值,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转化。教师教材转化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教材、环境等要素相互作用的动态交互过程。它具有助力教... 教材作为课程的资源载体,承载着知识和文化等原生价值。教材的原生价值是否能被充分转化为课程培养目标的育人价值,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转化。教师教材转化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教材、环境等要素相互作用的动态交互过程。它具有助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推进课程标准落地的重要意义。教师在转化教材的过程中呈现出层次性、整合性和时代性等特征。教师教材转化的基本过程包括理解、内化、生成和外化,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正确理解教材内容,将教材承载的客观知识转化为内在的主观知识,并通过系统整合内在的主观知识,生成易于接受和表达的知识形态,最后将其外化为教学中的知识,从而完成教材的真正转化,实现教材的根本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课标 教师教材转化 教师专业发展 理解 内化 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的教材转化能力及其实现 被引量:7
2
作者 吴小鸥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24,共7页
教师既是教材意义的诠释者,也是创造者。教师的教材转化能力不仅蕴含着教师积极参与的、富有共性的“原理性知识”,更彰显了教师个人课程实施中的“实践性知识”,是一个对教材再创造的过程,是教师获得专业成长的重要生长点。教师的教材... 教师既是教材意义的诠释者,也是创造者。教师的教材转化能力不仅蕴含着教师积极参与的、富有共性的“原理性知识”,更彰显了教师个人课程实施中的“实践性知识”,是一个对教材再创造的过程,是教师获得专业成长的重要生长点。教师的教材转化能力表现为内化、活化、教化三个方面的能力,即教师将教育学立场的公共知识转化为教师主体知识、将静态的课文内容转化为实践性的情境意义、将凝练的人类智慧转化为现实的文化表达。教师通过教材转化自觉地将自身经验结构向着调整或改组开放,保持着对教育意义的探寻,这正是教师专业自主性的鲜明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教材转化 教材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