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科基础力学课程内容与教材体系改革初探 被引量:1
1
作者 郭应征 李兆霞 陈湘才 《中国大学教学》 1997年第6期19-20,共2页
工科基础力学课程内容与教材体系改革初探东南大学郭应征李兆霞陈湘才为工科基础力学课程内容与教材体系改革初探适应21世纪科技发展趋势和未来市场对人才提出的要求,迫切需要研究和形成适应我国国情的工科基础力学课程内容和教材体... 工科基础力学课程内容与教材体系改革初探东南大学郭应征李兆霞陈湘才为工科基础力学课程内容与教材体系改革初探适应21世纪科技发展趋势和未来市场对人才提出的要求,迫切需要研究和形成适应我国国情的工科基础力学课程内容和教材体系的改革方案,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和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科基础力学 课程内容 教材体系改革 力学课程 力学知识 工程应用 应用力学 力学系列课程 设计方法 应用静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师公共心理学教材体系改革之实践 被引量:1
2
作者 陆桂芝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0-42,共3页
高师公共心理学教材体系改革之实践陆桂芝心理学是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未来教师的基本素质,所以一直受到广泛的重视。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全社会对师范院... 高师公共心理学教材体系改革之实践陆桂芝心理学是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未来教师的基本素质,所以一直受到广泛的重视。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全社会对师范院校的学生的要求日益提高,从而也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师公共心理学 教材体系改革 师范生 中学教育 心理学教学 心理学知识 师范性 心理调控 心理素质 普通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高校中文系教材体系改革的思考
3
作者 劳承万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9-40,共2页
关键词 教材建设 教材体系改革 学科理论 高校中文系 教材模式 审美意识 古代文学 美学教材 文艺学教材 思维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借鉴德国“双元制”经验改革职业学校课程结构和教材体系(摘要)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显仁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1995年第2期47-48,共2页
借鉴德国“双元制”经验改革职业学校课程结构和教材体系(摘要)王显仁一、课程结构和教材体系改革,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措施,是深化职教内部改革的突破口。按照现代课程论的观点,课程是在教育者指导下,学习者活动的总体,是为... 借鉴德国“双元制”经验改革职业学校课程结构和教材体系(摘要)王显仁一、课程结构和教材体系改革,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措施,是深化职教内部改革的突破口。按照现代课程论的观点,课程是在教育者指导下,学习者活动的总体,是为了实现培养目标所有教育活动的总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结构 “双元制” 职业学校 教材体系改革 培养目标 专业课 课程设置 理论与实践 教学模式 实训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材发展研究(2006-2018) 被引量:5
5
作者 张会芸 冯晓玲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8-73,共6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须以吃透权威的统编教材作为基石,否则可能沦为无源之水。十余年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多次修订,现存8个版本。各版教材在总体格局上均秉持“得其大者可兼其小”的立意定位,以思想教育、道德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须以吃透权威的统编教材作为基石,否则可能沦为无源之水。十余年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多次修订,现存8个版本。各版教材在总体格局上均秉持“得其大者可兼其小”的立意定位,以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及法律教育三块为主要内容;章节修订则主要为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理论成果,也体现出“基础”课在价值理性教育上的深化转型;教材的话语表达亦在不断的自我审视中形成了政策话语、知识话语、生活话语的三重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课 教材体系改革 立意定位 章节调整 话语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再中国化”问题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怀玉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8-42,共5页
在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梳理和反思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自觉和方法论创新的目标、方向和思路,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本刊特邀请几位青年学者分别从宏观和微观等不同角度对此话题展开讨论。邹吉... 在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梳理和反思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自觉和方法论创新的目标、方向和思路,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本刊特邀请几位青年学者分别从宏观和微观等不同角度对此话题展开讨论。邹吉忠博士的文章《从规范到创新:学术自觉的新动力》从知识社会学与历史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中国学术自觉的逻辑进程和内在动力,并围绕学术自主创新和"学术发动机"问题,提出学术自觉的新思路,以期为学术自觉注入新的、更强的动力。沈湘平博士的文章《学术自觉与哲学社会科学的反思性》从宏观层面提出:哲学社会科学的反思性不同于自我意识上的反思,它指向作为整体的哲学社会科学的无意识前提和社会基础,只有对这些表现为不同场域的决定性机制的分析与批判,真正的学术自觉才有可能,而这些分析和批判又有赖于良好公共性论辩的展开。刘怀玉博士的文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再中国化"问题》则从一个微观层面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再中国化",就是要站在中华民族所肩负的世界历史新的时代使命的高度和着眼于社会主义事业成败兴亡的高度,来回答与反思重大现实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要有自觉地研究重大现实问题与学术思想问题的意识,要有长远的和开放的学科建设与学术思想积累的发展战略举措。唐正东博士的文章《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方法论反思》从另一个微观层面提出,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谱系中的文化批判线索和这一理论谱系中的经济学批判线索虽然都有其独特的理论贡献,但在方法论上两者都具有某种局限性,透过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谱系中的这两条理论线索的分析与研究,我们可以更清楚地意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不仅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而且还具有重要的学术思想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哲学创新 中国化 20世纪80年代中期 教材体系改革 “中国制造” 新全球化时代 哲学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文教改五大疑难问题新解 被引量:1
7
作者 周正逵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2015年第1期149-175 148 22,共28页
中小学语文教育有许多基本理论问题,人们缺乏共识,各种观点争论不休,至今依然如故。本文对几个基本理论问题进行剖析。语文教育改革的方向是实现现代化,改革的途径是走向科学化,改革的基础是坚持民族化;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是"基础... 中小学语文教育有许多基本理论问题,人们缺乏共识,各种观点争论不休,至今依然如故。本文对几个基本理论问题进行剖析。语文教育改革的方向是实现现代化,改革的途径是走向科学化,改革的基础是坚持民族化;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是"基础工具性",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的教学目标是以语文知识、文化教养、生活体验为基础,以思想品德、思维品质、审美情趣为导向,以语文能力为核心,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能力发展规律:分阶段、有重点、逐步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阅读能力分为认读、释义、解析、鉴赏、研读五个层级。写作能力分为书写、用语、构段、谋篇、立意五个层级;教材体系改革:变"文选组合"为"训练系统";变"阅读本位"为"分进合击";变"文体循环"为"能级递进";变"讲读中心"为"自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育 性质特点 教学目标 能力发展规律 教材体系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