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教师认识论与教师的教学专业成长
被引量:
12
1
作者
李学农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3-98,共6页
教师认识论是教师教学专业成长的重要研究领域。教师认识论的研究主要形成了三种取向:哲学取向、教育心理学取向和教师教育取向。教师教学专业成长的重要方面,是教师对教学知识的积累、掌握与运用。而教师认识论作为教学知识的知识,...
教师认识论是教师教学专业成长的重要研究领域。教师认识论的研究主要形成了三种取向:哲学取向、教育心理学取向和教师教育取向。教师教学专业成长的重要方面,是教师对教学知识的积累、掌握与运用。而教师认识论作为教学知识的知识,在教师教学专业知识积累、掌握与运用中起支配的作用。因此,在教师职前与职后的教育活动中,必须重视教师自觉认识论的形成.以促进教师的教学专业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认识
论
教学知识
专业成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教师对创造力培养的认识及创造力培养的策略
被引量:
4
2
作者
初玉霞
张景焕
曲在华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65-69,共5页
教师对创造力的认识会影响他们的课堂教学行为。研究教师对创造力的认识有助于我们了解教师关于创造力的观念以及他们对待创造力培养的态度,从而有针对性地对教师加以引导,以利于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关键词
创造力培养
教师
的
认识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教学认识论研究:进展、问题与前瞻
被引量:
5
3
作者
潘洪建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2014年第3期165-191,164,239,共30页
教学认识论源于20世纪80年代教学本质的研究。"教学认识论"坚持教学活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其研究还涉及诸如教学认识客体与主体、教学认识领导、教学认识方式、教学认识检验等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强力推进,课程...
教学认识论源于20世纪80年代教学本质的研究。"教学认识论"坚持教学活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其研究还涉及诸如教学认识客体与主体、教学认识领导、教学认识方式、教学认识检验等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强力推进,课程与教学改革认识论、学科教学认识论以及教学认识论理论基础问题备受关切。30余年来,教学认识论研究成就引人注目,但也面临诸多问题与困境:"教学认识论"概念模糊,"教学认识论"能等同于"学生认识论"吗?如何理解教学认识论基础,是"教学的认识论基础",还是"教学论的认识论基础",或"教学认识论的基础"?教学认识论如何转向,是转向生命认识论,还是转向关系认识论,抑或是转向生活认识论?教学认识论研究亟待批判与重建。未来教学认识论研究必须正本清源,在厘清基本概念与研究任务的基础上,拓展教学认识论的研究视野,深入开展教学知识的认识论研究、学生认识论研究、教师认识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
认识
论
教学知识
认识
论
学生
认识
论
教师认识
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几点浅见
4
作者
屈高波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3期86-88,共3页
高校要主动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综合改革,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和提高学术水平,关键在于如何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作者就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在我校内部综合改革不断深化的同时,仍然要重视提高广大教师的思想认识。
关键词
综合改革
思想
认识
主动适应
教师认识
青年
教师
教师
积极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高校
学校
学术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如何对教师进行创造教育
5
作者
潘文双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34-34,共1页
一、激发教师的求知欲强烈的求知欲是创造型教师的认知特征,也是教师进行创造的重要基础。创造型教师对知识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对未曾想到的现象出现的惊奇、对尚不理解问题的探讨,都是有强烈求知欲的表现。一个不喜欢广泛涉猎知...
一、激发教师的求知欲强烈的求知欲是创造型教师的认知特征,也是教师进行创造的重要基础。创造型教师对知识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对未曾想到的现象出现的惊奇、对尚不理解问题的探讨,都是有强烈求知欲的表现。一个不喜欢广泛涉猎知识、没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缺乏责任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创造力
创造型
教师
创造教育
学校
教师认识
培养
教师
教师
创新
适应时代的需求
创造活动
复合型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教研活动研究课评议的思考
6
作者
雷树福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1997年第4期22-23,共2页
教研活动研究课评议的思考●四川省华蓥市教研室雷树福开展教研活动,常要上研究课。研究课的评议,是教学研究的重要形式。评议是否公正、准确、全面、深刻,对教学研究的效益影响极大。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研能力,必须大力抓好...
教研活动研究课评议的思考●四川省华蓥市教研室雷树福开展教研活动,常要上研究课。研究课的评议,是教学研究的重要形式。评议是否公正、准确、全面、深刻,对教学研究的效益影响极大。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研能力,必须大力抓好教研活动研究课的评议。一、评议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课
教研活动
教师认识
组织管理
教学效果
教学水平
教研能力
教学研究
教学内容
教师
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超越“五唯”的学术评价制度:从后果逻辑到正当性逻辑
被引量:
42
7
作者
李立国
赵阔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7,15,共5页
大学学术评价主要是针对以教师和研究生等为主体的学术人员的评价,其根本目标是建立起激励教师从事学术工作的规范与机制,以制度的方式激励、支持和引导学术人员潜心学术。评价本身不是目的,而是通过评价这一手段使教师认识到自己学术...
大学学术评价主要是针对以教师和研究生等为主体的学术人员的评价,其根本目标是建立起激励教师从事学术工作的规范与机制,以制度的方式激励、支持和引导学术人员潜心学术。评价本身不是目的,而是通过评价这一手段使教师认识到自己学术工作的成就与不足,进而影响教师的主体认知与行为。无疑,学术评价会对教师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大体上分为两种,一种是“后果”逻辑,即教师会基于评价的结果及其这种结果带来的资源、利益、地位等外在所得做出考量,希望能够获利或者逃避责任。后果逻辑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与功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人员
学术评价制度
成就与不足
研究生
认知与行为
潜心学术
逃避责任
教师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学思想政治微课应用的困境与展望
被引量:
3
8
作者
纪诗涵
洪曼琳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8期68-70,共3页
本研究运用观察法和访谈法了解到微课在中学政治课堂的应用现状和教师认识。研究显示,中学政治教师对微课应用的认识尚不全面。微课制作的高技术要求及其与教师角色的“冲突”阻碍着教师们尝试应用微课,不完善的微课资源体系和不充分...
本研究运用观察法和访谈法了解到微课在中学政治课堂的应用现状和教师认识。研究显示,中学政治教师对微课应用的认识尚不全面。微课制作的高技术要求及其与教师角色的“冲突”阻碍着教师们尝试应用微课,不完善的微课资源体系和不充分的客观应用条件限制了中学思想政治微课的持续应用和发展。面对困境,除了教师们应积极转变认知,在教学和教师培训中运用微课外,相关激励机制和微课资源体系应被建立和完善,如此才能推动微课在中学思想政治课堂的应用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思想政治课
微课
教师认识
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提高大学生移动学习有效性的调查与研究
被引量:
3
9
作者
雷雪梅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0-181,共2页
现代移动智能设备为大学教师和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移动学习资源。文章采用随机采访和深入访谈的方法调查了在校大学生和教师对移动学习方式的了解和认识。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移动学习方式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教师也认可这种学习方式,...
现代移动智能设备为大学教师和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移动学习资源。文章采用随机采访和深入访谈的方法调查了在校大学生和教师对移动学习方式的了解和认识。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移动学习方式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教师也认可这种学习方式,但在相关教学行为上较为滞后。文章总结了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些原因,并尝试提出了解决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学习方式
教师
的
认识
教师
的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教师认识论与教师的教学专业成长
被引量:
12
1
作者
李学农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强化培养学院
出处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3-98,共6页
文摘
教师认识论是教师教学专业成长的重要研究领域。教师认识论的研究主要形成了三种取向:哲学取向、教育心理学取向和教师教育取向。教师教学专业成长的重要方面,是教师对教学知识的积累、掌握与运用。而教师认识论作为教学知识的知识,在教师教学专业知识积累、掌握与运用中起支配的作用。因此,在教师职前与职后的教育活动中,必须重视教师自觉认识论的形成.以促进教师的教学专业成长。
关键词
教师认识
论
教学知识
专业成长
Keywords
teachers' epistemology
teaching knowledg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教师对创造力培养的认识及创造力培养的策略
被引量:
4
2
作者
初玉霞
张景焕
曲在华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教师进修学校
出处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65-69,共5页
基金
教育部教育科学规划子课题《创造型教师成长的个体、环境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课题编号:08JAXLX010)
文摘
教师对创造力的认识会影响他们的课堂教学行为。研究教师对创造力的认识有助于我们了解教师关于创造力的观念以及他们对待创造力培养的态度,从而有针对性地对教师加以引导,以利于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关键词
创造力培养
教师
的
认识
对策
Keywords
creativity fostering
teachers' views
strategy
分类号
G451.2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教学认识论研究:进展、问题与前瞻
被引量:
5
3
作者
潘洪建
机构
扬州大学基础教育研究所
《教育研究与实践》杂志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分会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教学论学术委员会
课程学术委员会
出处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2014年第3期165-191,164,239,共30页
文摘
教学认识论源于20世纪80年代教学本质的研究。"教学认识论"坚持教学活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其研究还涉及诸如教学认识客体与主体、教学认识领导、教学认识方式、教学认识检验等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强力推进,课程与教学改革认识论、学科教学认识论以及教学认识论理论基础问题备受关切。30余年来,教学认识论研究成就引人注目,但也面临诸多问题与困境:"教学认识论"概念模糊,"教学认识论"能等同于"学生认识论"吗?如何理解教学认识论基础,是"教学的认识论基础",还是"教学论的认识论基础",或"教学认识论的基础"?教学认识论如何转向,是转向生命认识论,还是转向关系认识论,抑或是转向生活认识论?教学认识论研究亟待批判与重建。未来教学认识论研究必须正本清源,在厘清基本概念与研究任务的基础上,拓展教学认识论的研究视野,深入开展教学知识的认识论研究、学生认识论研究、教师认识论研究。
关键词
教学
认识
论
教学知识
认识
论
学生
认识
论
教师认识
论
分类号
G420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几点浅见
4
作者
屈高波
出处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3期86-88,共3页
文摘
高校要主动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综合改革,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和提高学术水平,关键在于如何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作者就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在我校内部综合改革不断深化的同时,仍然要重视提高广大教师的思想认识。
关键词
综合改革
思想
认识
主动适应
教师认识
青年
教师
教师
积极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高校
学校
学术水平
分类号
G649.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如何对教师进行创造教育
5
作者
潘文双
机构
黑龙江双鸭山市第一中学
出处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34-34,共1页
文摘
一、激发教师的求知欲强烈的求知欲是创造型教师的认知特征,也是教师进行创造的重要基础。创造型教师对知识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对未曾想到的现象出现的惊奇、对尚不理解问题的探讨,都是有强烈求知欲的表现。一个不喜欢广泛涉猎知识、没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缺乏责任感...
关键词
教师
创造力
创造型
教师
创造教育
学校
教师认识
培养
教师
教师
创新
适应时代的需求
创造活动
复合型人才
分类号
G635.1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教研活动研究课评议的思考
6
作者
雷树福
机构
四川省华蓥市教研室
出处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1997年第4期22-23,共2页
文摘
教研活动研究课评议的思考●四川省华蓥市教研室雷树福开展教研活动,常要上研究课。研究课的评议,是教学研究的重要形式。评议是否公正、准确、全面、深刻,对教学研究的效益影响极大。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研能力,必须大力抓好教研活动研究课的评议。一、评议存在...
关键词
研究课
教研活动
教师认识
组织管理
教学效果
教学水平
教研能力
教学研究
教学内容
教师
素质
分类号
G428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超越“五唯”的学术评价制度:从后果逻辑到正当性逻辑
被引量:
42
7
作者
李立国
赵阔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
出处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7,15,共5页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现代大学组织变革与转型研究”(13XNI005)。
文摘
大学学术评价主要是针对以教师和研究生等为主体的学术人员的评价,其根本目标是建立起激励教师从事学术工作的规范与机制,以制度的方式激励、支持和引导学术人员潜心学术。评价本身不是目的,而是通过评价这一手段使教师认识到自己学术工作的成就与不足,进而影响教师的主体认知与行为。无疑,学术评价会对教师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大体上分为两种,一种是“后果”逻辑,即教师会基于评价的结果及其这种结果带来的资源、利益、地位等外在所得做出考量,希望能够获利或者逃避责任。后果逻辑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与功利性。
关键词
学术人员
学术评价制度
成就与不足
研究生
认知与行为
潜心学术
逃避责任
教师认识
分类号
G64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学思想政治微课应用的困境与展望
被引量:
3
8
作者
纪诗涵
洪曼琳
机构
香港教育大学研究生院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出处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8期68-70,共3页
文摘
本研究运用观察法和访谈法了解到微课在中学政治课堂的应用现状和教师认识。研究显示,中学政治教师对微课应用的认识尚不全面。微课制作的高技术要求及其与教师角色的“冲突”阻碍着教师们尝试应用微课,不完善的微课资源体系和不充分的客观应用条件限制了中学思想政治微课的持续应用和发展。面对困境,除了教师们应积极转变认知,在教学和教师培训中运用微课外,相关激励机制和微课资源体系应被建立和完善,如此才能推动微课在中学思想政治课堂的应用和发展。
关键词
中学思想政治课
微课
教师认识
困境
分类号
G633.2 [文化科学—教育学]
G43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提高大学生移动学习有效性的调查与研究
被引量:
3
9
作者
雷雪梅
机构
重庆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0-181,共2页
文摘
现代移动智能设备为大学教师和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移动学习资源。文章采用随机采访和深入访谈的方法调查了在校大学生和教师对移动学习方式的了解和认识。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移动学习方式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教师也认可这种学习方式,但在相关教学行为上较为滞后。文章总结了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些原因,并尝试提出了解决办法。
关键词
移动学习方式
教师
的
认识
教师
的作用
分类号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教师认识论与教师的教学专业成长
李学农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教师对创造力培养的认识及创造力培养的策略
初玉霞
张景焕
曲在华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教学认识论研究:进展、问题与前瞻
潘洪建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2014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几点浅见
屈高波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如何对教师进行创造教育
潘文双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199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教研活动研究课评议的思考
雷树福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199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超越“五唯”的学术评价制度:从后果逻辑到正当性逻辑
李立国
赵阔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4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中学思想政治微课应用的困境与展望
纪诗涵
洪曼琳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18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关于提高大学生移动学习有效性的调查与研究
雷雪梅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