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教学过程中的教师期望效应探析
被引量:24
- 1
-
-
作者
靳玉乐
王桂林
-
机构
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
出处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4-47,共4页
-
文摘
教师期望效应具有激励、调整、转化、支援性功能。教学过程中期望效应的运用原则为 :1.民主性原则 ;2 .适度性原则 ;3.暗示性原则 ;4 .
-
关键词
教学过程
教师期望效应
教学功能
教学原则
-
Keywords
teaching process
the effect of teacher's expectation
functions
principles
-
分类号
G421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教师期望效应的影响因素、传递过程及启示
被引量:5
- 2
-
-
作者
蒋艳菊
王玉杰
-
机构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开封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6-137,共2页
-
文摘
教师期望效应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学生特征、教师特征和心理效应的影响。教师期望效应的传递过程包括四个环节:形成、传递、感知和发挥影响。加强对教师期望效应的研究,对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发挥教师期望效应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作用,能使教师更加科学地育人。
-
关键词
教师期望效应
影响因素
传递过程
-
分类号
G44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
-
题名教师期望效应的影响因素、传递机制及其实现
被引量:3
- 3
-
-
作者
杜秀芳
-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
出处
《山东教育科研》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6-47,共2页
-
-
关键词
教育心理学
教师期望效应
影响因素
传递机制
-
分类号
G45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G44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
-
题名教师期望效应研究的创始人及其富有传奇色彩的实验
被引量:7
- 4
-
-
作者
徐君藩
-
出处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131-137,共7页
-
文摘
近几年“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s”)在我国的知名度逐渐增高,在教育和心理学论著中引用频繁。但具体的介绍比较少见,引用尤多语焉不详。简单化的介绍和引用容易导致简单化的理解,不仅无益甚或有害。本文拟根据笔考所能掌握的资料,力图作较为全面的综述,以纠正和防止某些不够全面的理解。
-
关键词
教师期望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
自我实现预言
罗森塔尔
教育心理学
简单化
学业成绩
心理学家
二年级
教育投资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论教师的期望效应及其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启示
被引量:4
- 5
-
-
作者
续润华
-
机构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
出处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0期94-96,共3页
-
文摘
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等人的研究证实,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期望值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习态度,通过改变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态度。这一实验称为教师的期望效应,也称作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深入学习和研究教师的期望效应,对于帮助我国职业教育机构的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全面推进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
关键词
教师的期望效应
学生观
职业教育改革
-
分类号
G710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
-
题名教师期望研究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7
- 6
-
-
作者
刘宣文
黄天元
-
机构
浙江师大教育系
-
出处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42-45,共4页
-
文摘
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对教师期望的研究兴趣初始于罗森塔尔和雅可布森所进行的课堂实验研究——《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研究者根据研究数据提出:从实验中引发教师对学生成就的期望最终与学生学业成就的真实水平有关,那些教师对其期望高的学生(即使这种期望没...
-
关键词
教师期望
教师的期望
教师期望效应
学业成绩
自我实现预言
自我概念
学习成绩档案
非言语信息
皮格马利翁效应
自我期望
-
分类号
G650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关于教师传递期望行为研究结果的综合考察
- 7
-
-
作者
徐君藩
-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系
-
出处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46-50,共5页
-
文摘
关于教师期望效应的研究发轫于美国罗森塔尔与雅各布森所作的“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实验(1968)。后继的其它人的研究也多着重探索教师期望效应是否存在和效应幅度的大小如何。往后的研究涉及教师期望的实现过程问题,主要的如布罗菲与古德(1976),布朗(1976),达利与费佐(1980)等分别提出的各自的模式。罗森塔尔根据当时的大量研究文献,也提出一种研究人际期望效应的“10箭号”模式(1981),如图1所示,具体说明见本文作者另文。
-
关键词
教师期望效应
罗森塔尔
传递过程
学生行为
研究文献
综合考察
四大要素
集成分析
皮格马利翁
研究结果
-
分类号
B84
[哲学宗教—心理学]
-
-
题名略论激励法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 8
-
-
作者
王磊
-
机构
济南教育学院教管系
-
出处
《教育学报》
1999年第9期4-6,9,共4页
-
-
关键词
作文教学
激励法
写作积极性
间歇强化
作文讲评
强化原则
合作教育
作文修改
教师期望效应
替代性
-
分类号
G633.34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