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息化2.0背景下职业院校教师智能教育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被引量:9
1
作者 杨玲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5期76-80,共5页
信息化2.0背景下,职业院校教师智能教育素养表现出信息化、智能化与数智化特征,具有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契合新时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强大功能。但当前职业院校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的相关评价标准仍存在评价框架亟需完善、评价标准... 信息化2.0背景下,职业院校教师智能教育素养表现出信息化、智能化与数智化特征,具有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契合新时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强大功能。但当前职业院校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的相关评价标准仍存在评价框架亟需完善、评价标准缺失、评价指标体系尚未成型等障碍,导致教师群体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及智能化教学方面存在巨大“数智鸿沟”,无法满足智能时代人才培养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需求。基于上述问题,依据全面化、客观化、过程化原则,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级指标进行赋权,构建了包含数据素养、信息素养、核心素养和AI伦理素养4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的职业院校教师智能教育素养评价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教育素养 评价指标体系 信息素养 职业院校教师 信息化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素养:内涵特征、现实挑战与培育路径 被引量:9
2
作者 李兴洲 唐文秀 王志勇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57,共11页
推进高校教学评价更好地服务于人才培养,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党和国家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必然选择和内生需求。然而,目前我国高校教学评价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着“重管理轻发展”的倾向,忽视高校教师的主体参与性,并未真正有效... 推进高校教学评价更好地服务于人才培养,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党和国家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必然选择和内生需求。然而,目前我国高校教学评价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着“重管理轻发展”的倾向,忽视高校教师的主体参与性,并未真正有效地解决教学质量问题。如何超越监管和问责,走向自主性的教学质量建设,真正助力高等教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呼吁高校教师认同教学评价主体身份,提升自身教学评价素养?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素养是指高校教师在对自身教学成效和学生学业表现进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能够结合时代变化、国家需求、学校定位以及学科专业特点等因素,以高质量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价值引领,通过有效地收集评价信息、解读评价结果和持续改进教学等达成教学质量提升所需要的一种素养。当前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素养存在个体内生性发展动力缺失、学校环境“有效性支持”缺乏、教师教育忽视培育三个方面的现实挑战。基于此,可以从高校教师主体努力、高校组织优化环境和教师教育改革三方面着手培育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教育 高校教师 教学评价素养 教学评价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教师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边玉柱 李艳芳 何潇蓉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73-78,共6页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教师核心素养呈现学科智能、协同行教、品质魅力的特质,具有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匹配技术型人才培养需要、满足新时代教学改革要求的价值意蕴。基于此,构建涵盖学科素养、创新素养、信息素养、道德素养以及协作素...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教师核心素养呈现学科智能、协同行教、品质魅力的特质,具有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匹配技术型人才培养需要、满足新时代教学改革要求的价值意蕴。基于此,构建涵盖学科素养、创新素养、信息素养、道德素养以及协作素养5个一级指标的教师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问卷调查法收回的163名职业院校教师、教研员的调查结果表明,该指标体系具有较强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实施本科层次教师核心素养评价时,要从“多面”“多层”“多维”视角出发,采用过程性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实施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教师核心素养 评价指标体系 教育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院校教师教材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晓军 赵文平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8-76,共9页
职业教育教师教材素养是教师专业素养重要构成部分,教师教材素养对于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学生综合全面发展、教育教学水平提升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德尔菲法构建了包含6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37个三级指标的职业院校教师教材素养... 职业教育教师教材素养是教师专业素养重要构成部分,教师教材素养对于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学生综合全面发展、教育教学水平提升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德尔菲法构建了包含6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37个三级指标的职业院校教师教材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获得了各指标体系的权重。基于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如下思考:修炼教材意识,提升教师教材观念;加强知识学习,培养教材创新与改进能力;优化教研环境,提升教材运用能力和专业发展;优化教学反馈,提升教师教材评估能力;深化教材研究,提升教师教材研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教师教材素养 评价指标体系 德尔菲法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教育者质量评价:内涵、指标及实现路径 被引量:2
5
作者 郭绒 国建文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5-75,共11页
教师教育者质量评价事关教师教育者队伍质量、教师教育教学质量以及未来教师质量,是高质量教师教育建设的应有之义。它可被理解为对教师教育者的输入质量(教师教育者资质、教师教育者特质)、过程质量(教师教育者教学、教师教育者研究、... 教师教育者质量评价事关教师教育者队伍质量、教师教育教学质量以及未来教师质量,是高质量教师教育建设的应有之义。它可被理解为对教师教育者的输入质量(教师教育者资质、教师教育者特质)、过程质量(教师教育者教学、教师教育者研究、教师教育者反思)和结果质量(教师教育者效能)的综合价值判断。据此,建构了由3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17个三级指标和若干四级观测点构成的教师教育者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推动实施教师教育者质量评价,既需要在理念上重视教师教育者质量评价,聚焦教师教育者关键行为,推动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也需要“主体—方式—结果应用”三位一体有序衔接的具体行动,更需要制度标准和关键支持的双重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者质量评价 教师教育者专业素养 教师质量 高校教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教师智能教育素养测评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郑智勇 宋乃庆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5-83,共9页
随着信息技术逐步实现智能教育的升级,技术赋能下教师教育的形态实现重大变革,新兴技术变革背景下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的革新问题已成为基础教育人工智能应用过程的重难点。当前,中小学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研究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的探讨,缺乏基... 随着信息技术逐步实现智能教育的升级,技术赋能下教师教育的形态实现重大变革,新兴技术变革背景下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的革新问题已成为基础教育人工智能应用过程的重难点。当前,中小学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研究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的探讨,缺乏基于实证的系统的评价体系研究。该研究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政策演进和实践探索的分析,结合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以及组合赋权法形成了包括智能教育意识、智能教育知识、智能教育技能、智能教育伦理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和44个观测点的中小学教师智能教育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了各级测评指标的权重系数。在此基础上,研究利用测评工具对中小学教师智能教育素养进行了实证调查,以检验测评指标体系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教师智能教育素养 评价指标 权重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高质量教育的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素养测试考量
7
作者 王中华 常春青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7期49-53,共5页
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测试是考核评价中小学教师素养的重要途径,是全面提升新时代教师队伍质量的重要抓手。贵州省针对当前该省教师队伍存在的专业素养欠佳、教学能力参差不齐等短板问题,开展全省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素养测试,这具有助推... 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测试是考核评价中小学教师素养的重要途径,是全面提升新时代教师队伍质量的重要抓手。贵州省针对当前该省教师队伍存在的专业素养欠佳、教学能力参差不齐等短板问题,开展全省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素养测试,这具有助推教育管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多元价值。面对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素养测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境,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可通过建立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测试的长效机制,健全测试指标体系,完善教师参与机制,搭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考评平台等实施策略加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教育 中小学教师 教师专业能力素养测试 教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教师评价素养的内涵解构、价值意蕴及测评框架 被引量:36
8
作者 盛雅琦 张辉蓉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6-152,共7页
在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背景下,发展性、过程性、多元性、情境性的现代教育评价成为主旋律,呼唤教师在正确解读教育评价时代内涵的基础上重构评价素养体系。教师评价素养是教师能够从事日常教育教学评价活动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及情意... 在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背景下,发展性、过程性、多元性、情境性的现代教育评价成为主旋律,呼唤教师在正确解读教育评价时代内涵的基础上重构评价素养体系。教师评价素养是教师能够从事日常教育教学评价活动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及情意的综合表现,具有促进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助推教育评价范式转型等时代价值。教师评价素养的测评框架包含理解评价、实施评价、解释和运用评价结果、元评价共4个一级指标,以及明确成就期望、选择评价方法、遵循评价伦理等12项二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评价素养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 测评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日本教师教育评价研究及启示 被引量:3
9
作者 夏鹏翔 刘慧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7-141,共5页
战后日本师范教育遵循"大学培养"和"开放式"两大原则。20世纪8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日本对教师专业核心素养研究突出"关爱小学生"和"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对培养机构评价的研究具有&q... 战后日本师范教育遵循"大学培养"和"开放式"两大原则。20世纪8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日本对教师专业核心素养研究突出"关爱小学生"和"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对培养机构评价的研究具有"适应性""自主性"和"联合型"等特点。日本此领域研究的"人文关怀""突出小学生"和"方法多样化"的思路可以为我国教师教育评价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教师教育 教育评价 专业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评价素养的内涵及框架 被引量:20
10
作者 杨国海 《当代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7-19,共3页
评价是教师专业实践的重要内容,教师评价素养是"教师所拥有的关于评价尤其是课堂层面评价活动诸领域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相关的理念",从理解"评价"、使用"评价"、管理"评价"、评价"评价&... 评价是教师专业实践的重要内容,教师评价素养是"教师所拥有的关于评价尤其是课堂层面评价活动诸领域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相关的理念",从理解"评价"、使用"评价"、管理"评价"、评价"评价"4个维度12个表现视角厘清并构建教师评价素养的内涵与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评价 教师评价 评价素养 评价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教师评价素养现状及归因分析 被引量:36
11
作者 王少非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6,8,共5页
评价是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的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本身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的评价实践是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的教师经常对学生进行考试,也经常将相当大的一部分课堂时间花在与评价相关的活动上,但遗憾的... 评价是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的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本身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的评价实践是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的教师经常对学生进行考试,也经常将相当大的一部分课堂时间花在与评价相关的活动上,但遗憾的是,教师的评价素养却处在一个相当低的水平上。本文试图考察我国中小学教师评价素养的现状,进而对这种现状进行归因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评价 归因分析 现状 素养 教育实践 学校管理者 学业成就 评价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教师评价素养:内涵、框架与展望 被引量:10
12
作者 高旭阳 盛雅乔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4-51,112,共9页
语言教师评价素养是语言教师自身发展和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国内语言测试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在厘清内涵的基础上,从“评价理念”“评价知识”“评价技能”三个维度和十个表现视角构建语言教师评价素养测评框架,以期为基础... 语言教师评价素养是语言教师自身发展和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国内语言测试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在厘清内涵的基础上,从“评价理念”“评价知识”“评价技能”三个维度和十个表现视角构建语言教师评价素养测评框架,以期为基础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教师 语言评估素养 测评框架 教育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师语言评价素养参考框架构设 被引量:1
13
作者 梅那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1-71,共1页
新时期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改革的推行使得教学评价日趋成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在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语言教学中,高利害外语考试与教学评价直接影响教学理念的落实,关乎教学改革的成败。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 新时期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改革的推行使得教学评价日趋成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在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语言教学中,高利害外语考试与教学评价直接影响教学理念的落实,关乎教学改革的成败。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都明确把优化评价方式、完善英语课程评价体系、促进核心素养有效形成作为教学理念改革的重要目标,这就对教师的评价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英语教师 核心素养 参考框架 教学改革 新时期教育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评价素养 考试与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化视野中的教师教育 被引量:41
14
作者 胡小勇 祝智庭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5-27,共3页
本文针对教师教育信息化,提出了在信息化视野中教师独立于其他教学参与者的核心职业素养为"信息化教学能力"。根据此命题,本文论述分析了命题的前因后果,并列出了作为参考的实施原则以及评价标准。最后,文章进行了总结和提议。
关键词 信息化 教师教育 信息化教学能力 职业素养 评价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绩效标准研究(下)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建伟 师书恩 +1 位作者 苗逢春 杨薇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3-17,共5页
关键词 中小学 教师 教育信息技术 绩效标准 终身学习 信息素养 教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 被引量:432
16
作者 张倩苇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14,共6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信息素养作为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公民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和重视。它被放到与读、写、算同等重要的位置。本文认为信息素养不仅包括使用信息工具...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信息素养作为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公民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和重视。它被放到与读、写、算同等重要的位置。本文认为信息素养不仅包括使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 ,还包括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传递创造信息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以独立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以批判精神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将这些信息能力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和进行创新性思维的综合的信息能力。信息素养主要由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知识以及信息能力几部分构成。此外 ,本文对青少年信息素养教育的开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教育 信息意识 信息伦理道德 教学模式 学生评价 教师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给高校教师带来的挑战 被引量:12
17
作者 陈旭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25-27,共3页
在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中,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给学校教育带来巨大的变化,并对教师的角色和职业素养提出了挑战,如在教育交流形式方面出现的多样化、丰富化变化,教育活动可以超越时空的约束,信息资源得到充分的共享等等。在这种形势下,高等... 在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中,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给学校教育带来巨大的变化,并对教师的角色和职业素养提出了挑战,如在教育交流形式方面出现的多样化、丰富化变化,教育活动可以超越时空的约束,信息资源得到充分的共享等等。在这种形势下,高等学校的教师要树立提高教育职业能力与教育技术素养的思想,建立全新的职业化形象,学校要建立以专业与职业兼并发展为核心的评价机制,促进教师在教育技术应用方面的创造性的发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 高校 教师 教育技术素养 评价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素养——美国科学教育改革的中心概念 被引量:14
18
作者 魏冰 《外国中小学教育》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3,共3页
在美国,象历次科学教育改革一样,科学素养(Scientific Literacy)教育运动的兴起源于学校科学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当前,这些问题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关键词 科学素养 科学教育改革 国家科学教育标准 科学教师 科学课程 科学知识 科学教学 2061计划 技术学 评价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海滨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5年第08X期109-110,共2页
关键词 教师信息素养 培养 教育信息化 信息技术 物理课程改革 物理教育 物理教学 物理教师 新课程改革 重要任务 基础教育 课程资源 教学过程 技术支撑 信息组织 教育目标 科学素养 主要表现 获取信息 开放性 多元化 智能化 全方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现”与“成全”:学校综合评价创新的“初心”与“使命”——来自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年会的思考
20
作者 谢凡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0-43,共4页
在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年会上,围绕"学校综合评价创新"主题展开的研讨中,基本形成如下观点:教育评价创新既要加强科学性,又要坚持人本性,应坚守关注师生生命成长和学校发展的价值追求;应基于培养学生核... 在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年会上,围绕"学校综合评价创新"主题展开的研讨中,基本形成如下观点:教育评价创新既要加强科学性,又要坚持人本性,应坚守关注师生生命成长和学校发展的价值追求;应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时代要求,追求公平而有质量的学校评价;应基于大数据进行诊断改进,以评价驱动教育变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各地和学校结合实际,在创新学校综合质量评价、教师发展评价、学生发展评价、课程与教学评价方面形成了一些各具特色的评价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评价 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核心素养:教育质量监测: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