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师教育惩戒权的基本属性、权能构造与法律渊源--对现有研究和制度规定的双重反思 被引量:15
1
作者 朱茂磊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7-48,共12页
教育惩戒是广大教师完成立德树人使命的必要手段。作为教育惩戒的核心论题,教师教育惩戒权受到学界广泛关注并得到了制度的确认,但还存在基本属性阐释不明、权能揭示不完整以及法律规范体系缺失等局限,必须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教师教... 教育惩戒是广大教师完成立德树人使命的必要手段。作为教育惩戒的核心论题,教师教育惩戒权受到学界广泛关注并得到了制度的确认,但还存在基本属性阐释不明、权能揭示不完整以及法律规范体系缺失等局限,必须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教师教育惩戒权具有双重属性,既是教师面向学生时的一种权力,也是其面向学校和教育行政机关时的一种权利。教师教育惩戒权既包括师生关系维度上的批评训导权、课堂管控权、物品处置权、义务科处权,也包括教师与学校、教育行政机关关系维度上的惩戒请求权、惩戒建议权、责任免除权以及不合理要求的抗拒权等诸项权能。对于法律规范体系的缺失,应在《惩戒规则》的上位法律法规中对教师教育惩戒权进行明确,从而构建“法律-法规-部门规章”三位一体的教师教育惩戒法律规范体系。这既能解决《惩戒规则》面临的合法性危机,也能够更好地保障和规范教师教育惩戒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惩戒 基本属性 权能构造 法律渊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教育惩戒行为“社会公权力说”的提出与证成 被引量:8
2
作者 曾亚梅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1-119,共9页
传统的“个人权利—国家权力”二元结构使得学界未能从教育惩戒的生成逻辑与法律关系特征出发来探讨教师教育惩戒的法律性质。教育惩戒规则立法价值取向的转变进一步加深了“权力说”“权利说”“双重说”与“复合说”的理论之争。然循... 传统的“个人权利—国家权力”二元结构使得学界未能从教育惩戒的生成逻辑与法律关系特征出发来探讨教师教育惩戒的法律性质。教育惩戒规则立法价值取向的转变进一步加深了“权力说”“权利说”“双重说”与“复合说”的理论之争。然循法理分析,各说均体现了教师因特定职业身份行使教育惩戒、实施教育惩戒的最终目的是保障学生受教育权的充分实现两大共识。将教育惩戒界定为教师因承担教育义务而享有的社会公权力,既遵循了各说坚持的基本共识,解决了“权力说”与“权利说”存在的学理论证漏洞,也符合既有立法价值取向,契合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理念。同时,从学校教育惩戒与教师教育惩戒的衔接、校纪校规对教育惩戒的细化、教师权益保护以及教师教育惩戒行为入法4方面进一步回应了教育惩戒规则的实践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惩戒行为 社会公权力 教育义务 实践检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教育惩戒的内涵、边界与效果评估 被引量:4
3
作者 黄庆丽 章倩倩 郭书君 《教学与管理》 2021年第15期16-19,共4页
当前没有严格区分教师教育惩戒和学校教育惩戒,可能造成教师在实施教育惩戒时由于责任、权利和义务的界定不清而产生失当、失理及失范,容易给教师和学生带来双重伤害。教师教育惩戒是针对学生常见的违规行为和一般问题行为,通过语言训... 当前没有严格区分教师教育惩戒和学校教育惩戒,可能造成教师在实施教育惩戒时由于责任、权利和义务的界定不清而产生失当、失理及失范,容易给教师和学生带来双重伤害。教师教育惩戒是针对学生常见的违规行为和一般问题行为,通过语言训诫、施加痛苦体验、布置额外任务等方式,旨在帮助学生实现学业进步、行为改善和品行提升的教育行为。教师在实施惩戒时,须要遵守不体罚、不伤害和以学生利益为本的基本界限。评估教师的惩戒效果,以实现学业进步、促进行为改善和提升社会性发展为衡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惩戒 惩戒边界 惩戒效果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把握教育惩戒权的关键:规范和适度 被引量:8
4
作者 田晶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22-24,共3页
教师必须要掌握教育惩戒权,才能有效教育管理学生。整体而言,教师把握教育惩戒权关键在于规范和适度。规范能够使教育惩戒合理合法,既能够保持程序正确,也能够关照学生的承受力;适度能够使教育惩戒得到多方接受,减少外部质疑,避免教师... 教师必须要掌握教育惩戒权,才能有效教育管理学生。整体而言,教师把握教育惩戒权关键在于规范和适度。规范能够使教育惩戒合理合法,既能够保持程序正确,也能够关照学生的承受力;适度能够使教育惩戒得到多方接受,减少外部质疑,避免教师限于被动局面。教育惩戒的规范适度与教师的惩戒关联知识掌握及思想认识等因素有关,教师要正确理解教育惩戒功能目的,奠定适度惩戒的思想基础;把握教育惩戒权,掌握教育惩戒方法和流程,建立教育惩戒的规范基础;选择各方接受的最大公约数,形成惩戒行为的尺度标准;提升个体自我修养层次,加强教育惩戒的思想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惩戒 规范 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惩戒与体罚的边界——基于日本经验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31
5
作者 郑超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9-76,共8页
教师教育惩戒不同于学校惩戒,通过对《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的解读可以发现,其中所使用的“教师教育惩戒”一词与广义上包含了警告、退学等学校处分在内的惩戒概念不同,而是属于狭义上的惩戒概念。通过与... 教师教育惩戒不同于学校惩戒,通过对《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的解读可以发现,其中所使用的“教师教育惩戒”一词与广义上包含了警告、退学等学校处分在内的惩戒概念不同,而是属于狭义上的惩戒概念。通过与日本中小学教育惩戒权中相关狭义惩戒内容的比较分析,研究者认为,当前我们的视野不应该仅仅局限在如何设定教师教育惩戒的方式与程序上,而是应该将学生失范行为当作一个更大的课题。教育惩戒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遵守正确的校内规范并进一步养成健全的人格,其所要面对的不仅仅包括违反课堂纪律、不认真对待学业,更有可能包括但不限于校园欺凌、校园暴力等等,而后者的问题很难单纯地通过教师教育惩戒进行应对。应该允许教师在实施教育惩戒上具有一定的裁量权。如果认可教师教育惩戒包含一定物理有形力的行使,那么有必要在惩戒方式的客观必要性、相当性与实施主体的主观目的正当性上进行限定,根据事件的具体情境进行判断,防止惩戒过当变为体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惩戒 教育惩戒 惩戒 日本 体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