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品性取向教师教育之分析
- 1
-
-
作者
周成海
-
机构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
出处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7-74,共8页
-
基金
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国家重点课题“新时代教师专业标准研究”(项目编号:AFA190007)
-
文摘
品性取向教师教育将品性视为与知识、技能同样重要的教师素质,并将发展教师品性作为教师教育的核心目标。所谓教师品性,就是教师先天固有或后天培养的稳定的行为倾向,这些行为倾向发端于教师内在的信念、态度和价值观。将教师品性作为教师教育的重点,主要是基于四个理由:教师品性影响教师效能以及学生的学业成就;教师品性影响教师的教学表现;教师品性影响教师知识与能力的展现;教师品性是教师进行道德示范的资本。教师教育机构可通过以下方法确定目标品性的构成:对已有资料的归纳和分析、问卷调查和德尔菲法。教师教育机构可通过以下策略培植教师品性:个人及团体层面的反思;文化陶冶;“品性自我评价表”的引导;教师教育者的示范以及创新性教学方法的运用。
-
关键词
教师品性
教师教育取向
教师素养
教师发展
-
Keywords
teacher dispositions
teacher education orientation
teacher literacy
teacher development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美国大学本位教师教育改革的争议与新动向
被引量:2
- 2
-
-
作者
王文岚
黄甫全
-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现代教育与研究开发中心博士后流动站
华南师范大学现代教育与研究开发中心
-
出处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3-136,共4页
-
文摘
近年来,美国各种新兴教师资格证书计划得到了迅速发展,对传统的大学本位教师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本文从"莱文报告"出发,分析介绍了美国高校教育学院在目标、课程、教职员以及研究等方面所遭遇的整体困境,探讨了困境背后所存在的"教师教育的取向"、"教师教育的质量与数量"以及"教育学院的性质和教师教育研究的重心"三大争议,进而通过归纳有代表性的改革项目的基本特征,阐释了美国大学本位教师教育改革的新动向。
-
关键词
大学本位教师教育
莱文报告
教师教育取向
基本特征
知识结构
-
分类号
G645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凯兴斯泰纳教师教育思想研究
被引量:4
- 3
-
-
作者
周成海
-
机构
大连大学师范学院
-
出处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4-111,共8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教师知识分享研究>(项目批准号:12YJC880165)
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辽宁省小学初任教师入职指导方案研究>(项目批准号:W2010063)
-
文摘
德国著名教育家凯兴斯泰纳是人格取向教师教育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在他看来,教师培养的关键是完善其人格,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居于次要地位。凯兴斯泰纳围绕"培养谁"、"培养什么"、"怎样培养"三个问题系统地阐释了自己的教师教育主张,其思想对于今天的教师教育工作仍极具启发意义。
-
关键词
凯兴斯泰纳
教师教育思想
人格取向教师教育
-
Keywords
Georg Kerschensteiner
teacher education thoughts
personality-oriented teacher education
-
分类号
G40-09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国内外新兴教师教育模式及对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启示
被引量:7
- 4
-
-
作者
梁淑琴
-
机构
吕梁学院教育系
-
出处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1期41-44,共4页
-
文摘
当前,国内外新兴教师教育模式主要有雪顿教师专业发展的体验模式、改造取向下的新加坡教师教育模式、美国临床实践型教师教育模式、"G-U-S"教师教育协同创新模式、苏格兰全纳教师培养策略,这些教师教育模式对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启示有:转变教师教育机构的办学方向及传统二元对立的教育教学观;搭建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加强高校教师教育培训机构、地方政府以及中小学校的沟通及协作;注重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延长实习期,让现场实践成为教师的生活方式;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健全教师的专业情意。
-
关键词
雪顿教师专业发展体验模式
改造取向下的新加坡教师教育模式
美国临床实践型教师教育模式
“G-U-S”教师教育协同创新模式
苏格兰全纳教师培养策略
-
Keywords
shadowing experiential mode of teacher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ingaporean transformation-oriented teacher education mode
American clinical practical teacher education mod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mode of"G-U-S" teacher education
Scotland inclusive teacher training mode of teacher education
-
分类号
G451.2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以教学实践为核心:美国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与启示
被引量:17
- 5
-
-
作者
李奕霖
陶玉流
李卫东
吴相雷
彭庆文
叶巍
-
机构
怀化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
世翰大学教育学科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
俄亥俄州立大学教育与人类生态学院
湖南体育职业学院体育系
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
出处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9-27,60,共10页
-
基金
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2019JSJG158)。
-
文摘
美国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改革将“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作为重要指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文献资料法,分析“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的内涵,阐述在体育教育领域引入的效果与经验,提炼其在指导课程改革实践中的具体措施,提出对我国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和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启示。提出:我国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应突出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改革“教学实践课程”为基础、以发展“核心教学技能”为根本、以实施“情境性和连贯性的体育教学实践”为保障、以运用“先进和有效的体育教学方法”为手段,实现培养职前教师以“教学能力”为核心兼顾技能发展的课程目标,设置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强势学科、强势专业,进而培养具有竞争力的高质量体育师资。
-
关键词
体育教师教育
课程改革
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
核心教学技能
-
Keywords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practice-based teacher education
core teaching skill
-
分类号
G807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