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职业教育教师教材使用的三种取向分析——基于哈贝马斯认识兴趣理论的视角
1
作者 赵文平 高雅琴 王晓军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62,共8页
哈贝马斯的认识兴趣理论对于分析职业教育教师教材使用的取向具有指导意义。技术取向下,职业教育教师教材使用立场基于工具理性的价值取向,教师教材使用形态表现为复制占据主导地位的机械执行。实践取向下,职业教育教师教材使用立场基... 哈贝马斯的认识兴趣理论对于分析职业教育教师教材使用的取向具有指导意义。技术取向下,职业教育教师教材使用立场基于工具理性的价值取向,教师教材使用形态表现为复制占据主导地位的机械执行。实践取向下,职业教育教师教材使用立场基于交往理性的价值取向,教师教材使用形态表现为一种解释关系下的调适性运用。解放取向下,职业教育教师教材使用立场基于批判理性的价值取向,教师教材使用形态表现为基于教学情境的自主创造。这三种取向各有优势和适用的范围,各有可能的挑战和风险,需要职业教育教师在教材使用过程中整合好各种取向,创设一种高质量的教学,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材使用 哈贝马斯认识兴趣理论 技术取向 实践取向 解放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身视域下的教师教材使用:价值意蕴、模型构建与实现理路 被引量:6
2
作者 张迪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2-79,共8页
教师教材使用不仅关涉教材正向功能的发挥,而且会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从具身视域出发,教师教材使用应推动学生身体回归教育原初,彰显学生身体的始基作用,重视学生身体的体验特性,观照学生身体的周围环境,促进学生身心的整... 教师教材使用不仅关涉教材正向功能的发挥,而且会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从具身视域出发,教师教材使用应推动学生身体回归教育原初,彰显学生身体的始基作用,重视学生身体的体验特性,观照学生身体的周围环境,促进学生身心的整全发展。结合教师教材使用的基本过程,具身视域下的教师教材使用模型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首先,重视身体,把握教材内容的具身特征;其次,基于身体,设计教材开发的具身方案;再次,发用身体,构建教材实施的具身过程;最后,回到身体,形成教材使用的具身评价。如此循环往复,不断推动新一轮教师教材使用的优化。进一步而言,为了促进教师教材使用走向具身,可从以“身心整全”为导向,贯穿使用全程;以“身体躯干”为基点,注重感官参与;以“生活世界”为中心,从已有经验出发;以“躬身活动”为手段,不断发用身体四个方面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认知 教师教材使用 模型构建 实现理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编教材教学中教师的创造性转化及其实践路向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蓉荣 孟小燕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38-43,共6页
落实统编教材负载的多重育人功能属性,需要教师在使用统编教材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依据具体教情学情予以创造性转化。统编教材教学的创造性转化是以贯彻统编教材负载的国家意志为基本前提、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育人使命为目标指向、坚持教用... 落实统编教材负载的多重育人功能属性,需要教师在使用统编教材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依据具体教情学情予以创造性转化。统编教材教学的创造性转化是以贯彻统编教材负载的国家意志为基本前提、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育人使命为目标指向、坚持教用并举的使用理念为实施原则的育人实践活动。教师要从转化的构成要素入手,对国家课程标准、教材文本、学情进行三维一体化的理解设计;从转化的内容层面出发,对统编教材负载的知识、文化、思政多重育人属性特质予以阐释体认;从转化的主体行动角度,提升教师自身敏于捕捉创造性转化时机的教学智慧与反思性实践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编教材教学 教师教材使用 创造性转化 教用并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epSeek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笔谈) 被引量:12
4
作者 罗生全 李霓 +6 位作者 宋萑 荣晴 李洪修 王萌萌 雷浩 马玉林 曾文婕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4,共14页
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DeepSeek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系统,其在教育领域的多模态处理能力和个性化学习支持功能,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力:一是教师能力提... 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DeepSeek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系统,其在教育领域的多模态处理能力和个性化学习支持功能,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力:一是教师能力提升应着重将培养模式向“思维发展导向”转型、实践场域向“技术嵌入型”重构、制度环境创新向弹性化动态化转变等;二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数据智能推动个性化教学的规模化、人机协同重构师生互动的深度、人文关怀守护教育本质的温度;三是应对课程知识形态变化需重塑知识选择标准、重构知识组织方式、规范知识表达过程、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四是DeepSeek驱动的教师教材使用需基于“思维过程可视化——文化认知与伦理嵌入——生成性交互积累”的三维智能要素,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教材、特色化地运用教材、协同化地反思教材使用等;五是DeepSeek赋能深度学习评价需关注评价指标生成的众智叠加、评价方法的教学融入和评价数据处理中的算力支持,以此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不断增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Seek 数字化赋能 教育强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教师能力 课程知识形态 教师教材使用 深度学习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