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庸》思想在教师专业道德生成中的运用
1
作者 王鹏 徐思妍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2-136,共5页
《中庸》思考人之所以为人生成道德的特殊意义。教师工作承载着育人以德、以德促学的专业任务,蕴含反省吾身、社会交往、惠及他人等多个层面。而《中庸》思想中的“中节”强调个体内在规约,“忠恕”意在和谐人际关系,“至诚”极尽善意智... 《中庸》思考人之所以为人生成道德的特殊意义。教师工作承载着育人以德、以德促学的专业任务,蕴含反省吾身、社会交往、惠及他人等多个层面。而《中庸》思想中的“中节”强调个体内在规约,“忠恕”意在和谐人际关系,“至诚”极尽善意智慧,与教师专业道德取向正相契合。教师专业道德的生成遵循由自我内部强化到德性外部辐射的基本逻辑:“博学慎思”将专业道德知识的学习作用于教师的思维感知,重塑文化诉求的平衡;“慎独自修”使教师自觉融合外在价值刺激,浮现道德潜在意识,形成道德内驱力;“诚身明善”通过实践将教师的个体道德与社会道德相碰撞并内化合一,纾解社会交往的冲突;“至诚无息”使教师自我道德致力于外化,抚慰内心挣揣,获得卓然的专业道德境界与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专业道德 生成逻辑 《中庸》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师专业道德的结构 被引量:6
2
作者 韩峰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5-37,共3页
教师专业道德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专业准则。教师专业道德表现为专门性、关怀性、自律性和策略性。在教师专业道德结构中,爱是情感层面的体现,智是理性层面的体现,自律是意志层面的体现。... 教师专业道德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专业准则。教师专业道德表现为专门性、关怀性、自律性和策略性。在教师专业道德结构中,爱是情感层面的体现,智是理性层面的体现,自律是意志层面的体现。爱、智和自律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教师专业道德的完整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教师专业道德 结构 自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教师专业道德守则的演进轨迹、理论旨趣与政策启示 被引量:3
3
作者 苏启敏 陶燕琴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1-96,共6页
美国教师专业道德守则分别由教育专业组织和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前者经历乔治亚州教师协会守则的"领先"、全国教育协会道德守则的"探索"和教育者道德模范守则的"出台"。后者先后遭遇专业"道德潮"... 美国教师专业道德守则分别由教育专业组织和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前者经历乔治亚州教师协会守则的"领先"、全国教育协会道德守则的"探索"和教育者道德模范守则的"出台"。后者先后遭遇专业"道德潮"和教育道德"大挑战"。这些守则以后果论、道义论及德性论等道德哲学作为理论依据,同时为我国师德规范相关政策改进带来四点启示:建立教师专业道德委员会、明确师德规范的理论依据、完善支撑师德规范的法律体系、迎接教育信息技术变革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教师专业道德守则 演进轨迹 理论旨趣 政策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线与崇高:教师专业道德的坚守与追求 被引量:4
4
作者 吉永桃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6,共4页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道德主体,教育工作的特殊性意味着教师必须是一个有德性的人。当前,教师专业道德面临着两难的困境,社会大众对师德抱有崇高的期待;而许多教师希望挣脱"圣人"道德的桎梏,成为道德上的"常人"。底线...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道德主体,教育工作的特殊性意味着教师必须是一个有德性的人。当前,教师专业道德面临着两难的困境,社会大众对师德抱有崇高的期待;而许多教师希望挣脱"圣人"道德的桎梏,成为道德上的"常人"。底线师德与崇高师德是教师专业道德的两种境界,以"常人"道德为基础,建构以爱与责任为前提、思考与判断为核心的底线师德,保留对以"无私的赠予者"为核心特征的崇高师德的憧憬;挣脱对教师的道德束缚,鼓励教师自觉追求崇高师德,尊重教师在平凡与崇高之间的自主选择权,在底线与崇高中寻求平衡,构建适合自身的真实师德。使底线不低,让崇高落地,不仅需要社会给予良好的外部支持,守卫教师的精神家园;更需要教师群体道德主体性的发挥,在坚守底线师德的基础上自觉追求崇高师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线师德 崇高师德 教师专业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教师专业道德的建构路径 被引量:1
5
作者 姬冰澌 辛未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9-31,共3页
师德是社会发展对教师所应承担的道德责任的体现,教师专业道德是新时代师德的重要体现和基本要求,是教师职业的根本度量标准。新时代教师专业道德的建构,要做好教师核心职业角色的定位,把握教师专业道德的内涵与范畴;基于教师职业角色... 师德是社会发展对教师所应承担的道德责任的体现,教师专业道德是新时代师德的重要体现和基本要求,是教师职业的根本度量标准。新时代教师专业道德的建构,要做好教师核心职业角色的定位,把握教师专业道德的内涵与范畴;基于教师职业角色的形成阶段,构建教师专业道德的保障机制;建立相互尊重的文化关怀,重建教师职业角色的话语权;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激发教师的专业成长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教师专业道德 教师职业角色 保障机制 文化关怀 社会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有偿补课现象的伦理反思——再谈我国的教师道德建设 被引量:6
6
作者 杨燕华 《学术论坛》 2002年第6期136-139,共4页
文章针对近年来涌现的有偿补课现象 ,从教师专业道德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指出了其造成的不良后果 ,并进一步从社会大环境和教师个人道德修养等角度 ,揭示产生此种失德行为的原因 。
关键词 有偿补课 教师专业道德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之善:本质特征、实践偏差及其完整实现 被引量:7
7
作者 蔡辰梅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9-27,共9页
社会转型和教育发展正挑战和改变着既有观念,教师之善探讨和回答的是"何为好老师"的基础性教育问题。教师之善的本质特征体现在其作为专业之善、关系之善、主体之善和实践之善的存在。现实教育中,存在着教师之善专业本质模糊... 社会转型和教育发展正挑战和改变着既有观念,教师之善探讨和回答的是"何为好老师"的基础性教育问题。教师之善的本质特征体现在其作为专业之善、关系之善、主体之善和实践之善的存在。现实教育中,存在着教师之善专业本质模糊、关系立场错位、主体判断阻抑以及实践高格失落等偏差性问题。为此,教师之善的完整实现首先需要重构"教师之善"的健全观念,关键在于主体自我的建构以及专业支持体系的形成,此外还需建立制度保障系统,以制度之善成就教师之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之善 教师专业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