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师生信任:教学道德性建构的逻辑起点 被引量:5
1
作者 付春新 赵敏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0-74,共5页
教学道德性在强调师生个体道德的同时,还观照教学全过程,重视教学过程的伦理价值,蕴含着向善的价值追求。师生信任是探究教学道德性建构的必要视角和逻辑起点。在教学实践中,教书还是育人、规训还是对话、抓特殊学生还是抓普通学生、重... 教学道德性在强调师生个体道德的同时,还观照教学全过程,重视教学过程的伦理价值,蕴含着向善的价值追求。师生信任是探究教学道德性建构的必要视角和逻辑起点。在教学实践中,教书还是育人、规训还是对话、抓特殊学生还是抓普通学生、重师能还是重师德等道德性问题常常令中小学教师陷入两难困境。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师生信任密切相关,在师生信任关系下建构教学道德性是当下教学的必然选择。可行的路径包括:教书育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平等对话,构建“你-我”关系;差异教学,关注每一位学生;德能兼备,提升教师公信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任关系 教学道德性 差异教学 教师公信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学科德育的本质意蕴及其教学实现
2
作者 张霞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51-57,共7页
教学的道德性是教育学视野下学科德育的本质意蕴,学科课程内蕴丰富的德育价值,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道德性实践活动。当前,德育工作视角下的学科德育出现了教学与德育分离的实践困境:教学目标的德育虚化、教学内容的德育弱化、教学过程... 教学的道德性是教育学视野下学科德育的本质意蕴,学科课程内蕴丰富的德育价值,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道德性实践活动。当前,德育工作视角下的学科德育出现了教学与德育分离的实践困境:教学目标的德育虚化、教学内容的德育弱化、教学过程的德育漠视以及教学评价的德育忽略。实现教学与德育的“一体共在”要遵循以下路径:坚守学科育人导向,提高教师学科德育意识及能力;彰显文化浸润功能,兼顾情感教学与理智教学;强调学习真实发生,构建有道德的教学生活;坚定学生发展立场,探索学科德育多元评价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德育 教学道德性 教学伦理 德育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什么是“好”教学:教学伦理概念辨析——基于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的视角 被引量:11
3
作者 潘小春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0-54,共5页
教学伦理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应有之义,但尚存在概念不清晰的问题,因此,应对概念进行厘清。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思想是易与之混淆的概念之一。同时,赫尔巴特的教学思想一度被误认为与"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伦理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应有之义,但尚存在概念不清晰的问题,因此,应对概念进行厘清。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思想是易与之混淆的概念之一。同时,赫尔巴特的教学思想一度被误认为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相悖。事实上,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育性教学"思想侧重于强调教学具有道德目的,而教学伦理强调教学本身的合伦理性;前者侧重从教师的角度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与道德发展,后者从师生互动的角度关注教学中师生的共同发展;前者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并非完全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后者更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建立教学中师生平等、自由和人道的新型师生关系。此外,二者都重视教学的隐性德育功能,这与重知识、技能传授的传统教学观不同;"教育性教学"是"教学伦理"的必要但非充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 教学伦理 教育教学 教学道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