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透视下的教学现象探析 被引量:64
1
作者 王陆 李瑶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7-85,共9页
无论是教学实践者还是教学研究者,都需要重视课堂中的教学现象,并基于教学现象而深入地理解教学的本质。本研究利用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运用视频案例分析法、内容分析法、统计分析法和归纳推断法等研究方法,从教学现象的观察与描述中研... 无论是教学实践者还是教学研究者,都需要重视课堂中的教学现象,并基于教学现象而深入地理解教学的本质。本研究利用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运用视频案例分析法、内容分析法、统计分析法和归纳推断法等研究方法,从教学现象的观察与描述中研究课堂教学的规律。研究发现:不同性别、不同科目和不同学段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共性的教学现象,即都明显缺乏提出批判性问题、创造性问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支持学生就研究问题进行讨论后汇报,以及学生缺乏创造性回答等现象,这无疑是未来教学改进的切入点;本研究也发现,无论教师的性别,还是教师所任教的学科及学段都会呈现较多的差异性教学现象,如男女教师的教学差异、文科和理科教师的教学差异,以及小学、初中和高中教师的教学差异等,利用这些差异性现象改进教师的专业学习是未来教师教育中的重要研究课题。本研究所发现的共性与差异性的教学现象,为我们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和获取教学规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 教学行为 教学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教学行为大数据的课堂互动双编码通用分析框架及其变式应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红美 王玲玲 +2 位作者 卞鹏 吉红兰 李琦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7-75,共9页
针对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FIAS)改进过程中存在理论指导薄弱、编码分类交叉、归类模糊的问题,以教育信息传播原理为理论指导,借鉴技术与教育相融合的技术哲学思想,构建了媒体技术与课堂互动教学行为相融合的课堂互动双编码通用分析框... 针对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FIAS)改进过程中存在理论指导薄弱、编码分类交叉、归类模糊的问题,以教育信息传播原理为理论指导,借鉴技术与教育相融合的技术哲学思想,构建了媒体技术与课堂互动教学行为相融合的课堂互动双编码通用分析框架。其不仅继承了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的整体结构、矩阵算法和判断功能,而且能全面呈现智能时代师—生、生—生、人—机等维度教学互动的多义性和复杂性,有利于弥补课堂互动编码赋值中对课堂情景意义理解的偏差。该通用分析框架可结合不同学科、教学模式、技术环境等进行变式应用,以“智慧教室环境下课堂互动双编码分析系统”为案例,阐述了基于理论与实践多轮印证的双编码分析系统开发过程,并采用观察者间肯德尔和谐系数,评估所开发分析系统的客观性。该通用框架能为课堂互动教学行为大数据分析提供普适性的互动编码构建思路,提升课堂互动教学大数据驱动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过程优化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行为大数据 课堂互动 课堂互动分析系统 课堂互动双编码分析系统 智慧教室环境下课堂互动双编码分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教师群体教学行为的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乔爱玲 王陆 +2 位作者 李瑶 尹阳春 陈丝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3-100,108,共9页
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其素质的外化形式,教师知识水平、教学经验的不同,均会导致代表其实践性知识的课堂教学行为存在差异,对教师教学行为差异进行研究是目前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本研究采用科学研究"第四范式"的... 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其素质的外化形式,教师知识水平、教学经验的不同,均会导致代表其实践性知识的课堂教学行为存在差异,对教师教学行为差异进行研究是目前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本研究采用科学研究"第四范式"的研究设计,在大数据思维的影响下,实现研究思路从"假设—验证"到"发现—总结"的转变。直接以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为依据,对其进行"清洗"分析,寻找不同教师群体与其教学行为的关系,发现蕴含其中的规律。研究发现:不论是不同教师群体组间还是组内,均存在不同维度上的显著性差异。不同类型教师所存在的教学差异性是教师群体间进行领导和合作的基本条件,以差异为基础的教学合作、经验借鉴、教学反思是促进新手教师迅速成长的有效途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不同教师群体差异性的揭示,为未来教育教学研究如何利用差异完善教师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师范生培养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 教学行为 不同教师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的知识发现:促进课堂深度学习的策略 被引量:23
4
作者 马如霞 王陆 彭玏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4-91,108,共9页
深度学习的理论只有应用于课堂实践,才能真正促进教育教学的变革。为了探究课堂深度学习的现状以及促进课堂深度学习的策略,文章基于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理论,对174节中小学课堂师生对话采用统计分析方法、滞后序列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 深度学习的理论只有应用于课堂实践,才能真正促进教育教学的变革。为了探究课堂深度学习的现状以及促进课堂深度学习的策略,文章基于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理论,对174节中小学课堂师生对话采用统计分析方法、滞后序列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方法,研究发现并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当前课堂教学呈现浅层教学的样态,课堂教学存在理解层级的固化等问题;第二,增加批判性问题,提升反思指导,是促进深度学习有效发生的教学策略;第三,弥补评判和执行等关键教学行为,将其作为知识建构过程中的中介和桥梁,构建层进式学习;第四,转变教育信念,增强与创造认知层级中生成、计划和产生有关的创生性教学活动,开展生成性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 课堂对话分析 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2019年中小学课堂高阶问题特征图谱 被引量:20
5
作者 王陆 彭玏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5-72,113,共9页
课堂提问作为促进师生互动交流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在课堂教学中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文章以课堂中的有效提问为研究对象,采用过程性评价和增值性评价,针对混合型课型和对话型课型,形成了基于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的高阶问题特征图谱。研... 课堂提问作为促进师生互动交流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在课堂教学中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文章以课堂中的有效提问为研究对象,采用过程性评价和增值性评价,针对混合型课型和对话型课型,形成了基于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的高阶问题特征图谱。研究发现,2015—2019年期间,无论是混合型课型还是对话型课型,高阶问题数量均得到了显著提升,但目前两种课型的课堂仍以低阶问题为主;混合型课型可以以提高创造性问题数量为课堂提问的改进切入点,而对话型课型可以以提升批判性问题、如何问题和若何问题等高阶问题的数量为课堂提问的改进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 课堂提问 高阶问题 师生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