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学艺术特性的教学范畴论析
1
作者 刘玉静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6期25-27,共3页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且教学艺术的特性最终是由“教学”决定的。即教学的目的、内容、主客体、过程、方法、结果及评价分别决定了教学艺术的相应特性,如目的取向的教育-启智性、内容的科学-再生产性、主客体的参与-和谐性、创作过程的合作...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且教学艺术的特性最终是由“教学”决定的。即教学的目的、内容、主客体、过程、方法、结果及评价分别决定了教学艺术的相应特性,如目的取向的教育-启智性、内容的科学-再生产性、主客体的参与-和谐性、创作过程的合作-互动性、表现方法的综合-多样性、教学艺术品的动态-潜隐性以及信息反馈评价的多向-即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艺术 教学范畴 教学目的 教学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职学生方法能力的范畴教学法思考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智 周长春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146-147,共2页
文章通过对现有教学方法的简要比较分析,指出现有教学法仅属于教学方法体系中的派生方法,它们遮蔽了隐含于其中的其他一切教学方法之本——范畴教学法。文章揭示了范畴教学法在高职教学方法体系中的基础地位,从逻辑规律、教学规律和... 文章通过对现有教学方法的简要比较分析,指出现有教学法仅属于教学方法体系中的派生方法,它们遮蔽了隐含于其中的其他一切教学方法之本——范畴教学法。文章揭示了范畴教学法在高职教学方法体系中的基础地位,从逻辑规律、教学规律和大学生心理特点等角度分析了范畴教学法在高职教学方法体系中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在高职教学中亟须注重范畴教学法的研究和合理运用,从根本上改进教学方法,以切实有效地培养和提高高职学生的方法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学生 方法能力 教学方法 范畴教学 教学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教学论的范畴与体系 被引量:5
3
作者 蔡宝来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7-21,共5页
教学论范畴是教学论独特的思维形式,是教学论的理论要核与基石;建立起由学科的概念范畴构成的理论体系,不仅是学科发展之必须,也是学科成熟的主要标志;在分析教学论范畴和理论体系关系的基础上,对传统教学论的基本范畴进行归类和... 教学论范畴是教学论独特的思维形式,是教学论的理论要核与基石;建立起由学科的概念范畴构成的理论体系,不仅是学科发展之必须,也是学科成熟的主要标志;在分析教学论范畴和理论体系关系的基础上,对传统教学论的基本范畴进行归类和梳理,提出并阐述了现代教学论的基本范畴及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教学 教学范畴 理论体系 教学系统 教学活动 教学组织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方法能力导向的高职范畴教学法操作流程 被引量:2
4
作者 周长春 童洪志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6期18-20,共3页
分析了经济社会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之战略主题、高职教育培养目标、高职学生全面发展对高职学生学习方法能力的迫切需要;揭示了目前高职教育能力培养实践的严重专业化倾向及其同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创新能力的脱节... 分析了经济社会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之战略主题、高职教育培养目标、高职学生全面发展对高职学生学习方法能力的迫切需要;揭示了目前高职教育能力培养实践的严重专业化倾向及其同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创新能力的脱节;梳理了教学方法中的概念获得模式和范畴教育理论,认为概念获得模式中的概念并不等于范畴,而且在概念获得模式中,学生的概念获得或形成过程异常费时,而范畴教育理论则缺乏相应的教学法操作流程,因此有必要构建范畴教学法、培养高职学生根本性的学习方法能力,设置相应课程或增加相应教学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方法能力 高职学生 范畴教学 范畴内涵 范畴术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学习方法能力的高职范畴教学法操作流程
5
作者 周长春 童洪志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5-147,共3页
文章分析了经济社会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之战略主题、高职教育培养目标、高职学生全面发展对高职学生学习方法能力的迫切需要;揭示了目前高职教育能力培养实践的严重专业化倾向及其与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创新能力... 文章分析了经济社会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之战略主题、高职教育培养目标、高职学生全面发展对高职学生学习方法能力的迫切需要;揭示了目前高职教育能力培养实践的严重专业化倾向及其与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目标的脱节;梳理了教学方法中的概念获得模式和范畴教育理论,认为概念获得模式中的概念并不等于范畴,而且在概念获得模式中,学生的概念获得或形成过程异常费时,而范畴教育理论则缺乏相应的教学法操作流程,因此有必要构建范畴教学法、培养高职学生根本性的学习方法能力,设置相应课程或增加相应教学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方法能力 高职学生 范畴教学 范畴内涵 范畴术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理念下的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评《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6
作者 唐雁峰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I0004-I0005,共2页
进入教互联网时代后,“数字化赋能”成为教育事业的重要议题之一。尤其在高等教育领域,如何促成教育资源的数字化转型、构建教育管理的数字化流程、驱动教育活动的数字化实施等,关系到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成效。事实上,伴随着我国“教育... 进入教互联网时代后,“数字化赋能”成为教育事业的重要议题之一。尤其在高等教育领域,如何促成教育资源的数字化转型、构建教育管理的数字化流程、驱动教育活动的数字化实施等,关系到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成效。事实上,伴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2.0行动”的深入推进,数字逐渐从单纯抽象的信息符号演变为新兴生产力,高校实践教学方面越发依赖数字化分析、评估及预测功能。但同时,“实践教学”是一个较为宽泛、复杂的概念,从定义上说,一切“运用专业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优化现状及谋求创新”的人才培养形式,都可以纳入到实践教学范畴。因此,要实现数字化功能对实践教学改革的作用,必须先明确高校视域下“实践教学”的典型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信息符号 教育信息化 教学范畴 数字化分析 数字化流程 数字化理念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环境化学教学的方法探析——评《化学教学:理论与策略》 被引量:1
7
作者 高明 刘磊 龙振永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I0003-I0003,共1页
环境化学是一门基于化学思想、技术、手段等研究环境样态、特征、规律的科学,其知识体系构成具有明显的交叉性、跨域性与融合性特征,因此在高校理工专业群构建方面,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实用性,例如化工专业、生物专业、质检专业等课程设... 环境化学是一门基于化学思想、技术、手段等研究环境样态、特征、规律的科学,其知识体系构成具有明显的交叉性、跨域性与融合性特征,因此在高校理工专业群构建方面,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实用性,例如化工专业、生物专业、质检专业等课程设计中,均可以将环境科学纳入教学范畴。同时,正因为环境化学与多种学科之间保持密切的关联性,为“课程思政”设计与实现创造了有利条件,换句话说,通过在环境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吸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有助于提升学校教育视域下“立德树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立德树人 化学教学 思想政治教育 教学范畴 课程设计 体系构成 交叉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普通学校的教学目的 被引量:9
8
作者 杨启亮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32-36,共5页
这里说的教学目的,含义跟我们的教育学或教学论中的教学任务相同。“任务”这个词是借用外来语之后约定俗成的,可解释为“担负的工作”,而这种解释是从管理范畴或工作系统着眼的,这种着眼点对教学理论的概括往往直言为“教学工作”。那... 这里说的教学目的,含义跟我们的教育学或教学论中的教学任务相同。“任务”这个词是借用外来语之后约定俗成的,可解释为“担负的工作”,而这种解释是从管理范畴或工作系统着眼的,这种着眼点对教学理论的概括往往直言为“教学工作”。那么教学论不是更接近于工作手册吗?如果把教学理解为动态的影响和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目的 教学范畴 教学任务 普通学校 教学 特殊性 局限性 教育学 教育性 智力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科学方法与教育理论
9
作者 张静虚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8-14,共7页
读了《中国社会科学》(总第61期)上发表的《科学方法与教育理论》(以下简称“科文”)以后,我感到其中存在不少问题,现提出一些主要意见和看法同作者商榷。 一 关于“与哲学范畴对应的科学方法”问题 作者根据范畴来源,将哲学范畴划分为:... 读了《中国社会科学》(总第61期)上发表的《科学方法与教育理论》(以下简称“科文”)以后,我感到其中存在不少问题,现提出一些主要意见和看法同作者商榷。 一 关于“与哲学范畴对应的科学方法”问题 作者根据范畴来源,将哲学范畴划分为:(一)从辩证法上升的哲学范畴:对立与统一,量变与质变,肯定与否定,主体与客体。(二)从逻辑学上升的哲学范畴:同一与差异,个别与一般,个性与共性,部分与整体,特殊与普遍。(三)从科学上升的哲学范畴:必然与偶然,原因与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范畴 教学范畴 教育科学方法 教育理论 教育方法 系统科学 辩证法 发式 理论与操作 跃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科学方法与教育理论
10
作者 查有梁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14-20,共7页
我在《中国社会科学》(1990年第1期)上发表了《科学方法与教育理论》一文,张静虚先生简称它为《科文》。张先生在《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2期上发表了《也谈科学方法与教育理论》,以下简称《也谈》。《也谈》对《科文... 我在《中国社会科学》(1990年第1期)上发表了《科学方法与教育理论》一文,张静虚先生简称它为《科文》。张先生在《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2期上发表了《也谈科学方法与教育理论》,以下简称《也谈》。《也谈》对《科文》提出了许多批评,要同作者商榷;并论述了他对科学方法与教育理论的看法。我在这篇对批评的回答中,将论述三个问题:一,关于哲学范畴的分类及其科学方法;二,关于教学范畴的分类及其教学方法;三,关于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范畴 科学方法 哲学范畴 教育理论 形式逻辑 再论 心理学范畴 个性与共性 理论与操作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