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交往行动理论视域下教学交往实践中的学生“假象主体”及应对
1
作者 罗雄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61-64,共4页
交往行动理论是对主体间性、主体关系和合理化的主体行动的研究理论。在教学交往实践中受主观客观多重因素的影响,学生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均可能会表现出“假象主体”状态。造成交往行动理论视域下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假象主体”归因是... 交往行动理论是对主体间性、主体关系和合理化的主体行动的研究理论。在教学交往实践中受主观客观多重因素的影响,学生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均可能会表现出“假象主体”状态。造成交往行动理论视域下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假象主体”归因是:存在以“理解”为目的的语言交往障碍;学生学习过程缺乏主动控制的行为实践;学生多感官学习的自我感知离散状态。教师要提升学生作为受教育者的主体能动性,需要消除教学交往实践中的“假象主体”,创造从目的性交流到达成理解效度的话语实现,促进认知主体性到实践主体性的行为转变,强化从知识逻辑发生到心理发生的感官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行动理论 教学交往实践 学生 假象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学交往实践:现代教学的本质 被引量:32
2
作者 田汉族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0年第2期54-59,共6页
交往实践是时代哲学的主题,教学交往实践具有教学主体多极性、教学主体与教学客体对立统一性、师生主体与自身客体对立统一性、教学主体性与教学主体间性对立统一性等特征。现代教学的本质就是教学交往实践,它突破了传统的教学交往观... 交往实践是时代哲学的主题,教学交往实践具有教学主体多极性、教学主体与教学客体对立统一性、师生主体与自身客体对立统一性、教学主体性与教学主体间性对立统一性等特征。现代教学的本质就是教学交往实践,它突破了传统的教学交往观和教学本质观,对现代教学理论建设和教学实践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交往 教学交往实践 现代教学 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