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安地区的地域性儒学教化实践 被引量:2
1
作者 刘俊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8-31,共4页
南宋时期新安(古徽州)学者继承发展朱子之学,阐发义理,积极推行儒学教化,深刻影响徽州当地的民风民俗。文章通过梳理新安学者在理学传播中所起的作用,以图理清新安理学发展初期地域性儒家教化作用,并通过学者个体修养、家学传承、书院... 南宋时期新安(古徽州)学者继承发展朱子之学,阐发义理,积极推行儒学教化,深刻影响徽州当地的民风民俗。文章通过梳理新安学者在理学传播中所起的作用,以图理清新安理学发展初期地域性儒家教化作用,并通过学者个体修养、家学传承、书院教学、社会影响以及官府作用等五个方面展开,从教化层面揭示新安理学的价值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理学 新安学者 地域性儒家教化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太祖教化思想的民间实践
2
作者 于语和 石蓉蓉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7-109,106,共4页
教化是古代中国统治者的治民之法,是对臣民思想控制的重要手段。明太祖基于全方位巩固政权的需要,以"教化以学校为本"和"民自为师"的教化思想为主导,建立起自上而下的教化网络,将儒家的礼法观念和主导意识形态源源... 教化是古代中国统治者的治民之法,是对臣民思想控制的重要手段。明太祖基于全方位巩固政权的需要,以"教化以学校为本"和"民自为师"的教化思想为主导,建立起自上而下的教化网络,将儒家的礼法观念和主导意识形态源源不断地灌输至基层社会。对明太祖民间教化实践的考察,有助于更全面、深入地理解明初的基层控制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太祖:思想:民间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西方德性伦理视野中的德性教化及其启示 被引量:4
3
作者 杨豹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7-103,共7页
自古以来,德性教化是西方伦理学中的重要课题。尤其进入20世纪50、60年代之后,西方德性伦理的复兴使人们重新审视德性教化。在当代西方德性伦理学家看来,德性已然失落。他们从实践教化和理论教化两个方面展开研究,深化了人们对德性教化... 自古以来,德性教化是西方伦理学中的重要课题。尤其进入20世纪50、60年代之后,西方德性伦理的复兴使人们重新审视德性教化。在当代西方德性伦理学家看来,德性已然失落。他们从实践教化和理论教化两个方面展开研究,深化了人们对德性教化的认识,为现代社会中德性教化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德性伦理 德性 实践 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圣与世俗的交汇:作为媒介的圣贤祠 被引量:1
4
作者 董熠 钟海连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3期136-145,148,共11页
祭祀礼仪是中国古代国家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圣贤祠是用于祭祀圣贤的建筑物,在传统社会“庙学合一”的教育制度下,与教学空间共同组合构成了学校建筑的基本形态。作为物质性的空间媒介,圣贤祠在教化实践中并不仅仅扮演着“工具性”或是... 祭祀礼仪是中国古代国家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圣贤祠是用于祭祀圣贤的建筑物,在传统社会“庙学合一”的教育制度下,与教学空间共同组合构成了学校建筑的基本形态。作为物质性的空间媒介,圣贤祠在教化实践中并不仅仅扮演着“工具性”或是“空介质”的角色,而是作为具有“能动性”的媒介参与进了教化实践活动的行动者网络之中。圣贤祠以其作为视觉媒介的“可见性”“观看者解读”等特性以及作为房屋媒介拥有“准入机制”和“地方性”、“邻近性”等特性,影响甚至形塑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教化实践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贤祠 媒介物质性 行动者网络 庙学合一 教化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