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来华新教传教士眼中的中国小说——以《教务杂志》刊载的评论为中心 被引量:4
1
作者 孙轶旻 孙逊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52-158,160,共7页
《教务杂志》是在华基督教会办刊时间最长的英文期刊,代表了主流教会和传教士的思想和见识。其刊载的对中国古代小说的评论,较为全面地反映了近代来华新教传教士对中国古代小说的态度和看法。新教传教士主要把中国小说当作中国人道德观... 《教务杂志》是在华基督教会办刊时间最长的英文期刊,代表了主流教会和传教士的思想和见识。其刊载的对中国古代小说的评论,较为全面地反映了近代来华新教传教士对中国古代小说的态度和看法。新教传教士主要把中国小说当作中国人道德观念的样本,并籍此来了解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同时,他们对中国小说的态度带有很实际的传教的意义,他们比天主教传教士采取了更为灵活主动的策略来适应中国本土文化,对中国小说的这种态度正体现了他们为传播宗教而采取的文化适应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务杂志 新教传教士 道德 传教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务杂志》“译名之争”的传播学透视 被引量:3
2
作者 程小娟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2-99,共8页
本文从传播学角度研究《教务杂志》中的"译名之争"。从传播中符码转换的维度考查发现,为了使传播得以达成,传教士大多致力于确认哪一个中文符码更能引起中国人与传教士间共同的宗教(及语言)经验。从传播中学习的维度切入则发... 本文从传播学角度研究《教务杂志》中的"译名之争"。从传播中符码转换的维度考查发现,为了使传播得以达成,传教士大多致力于确认哪一个中文符码更能引起中国人与传教士间共同的宗教(及语言)经验。从传播中学习的维度切入则发现,传教士要想让中国人接受准确的God观念,就需要保证刺激→反应结的孤立性,共同经验的存在反而会引起反应的含混。然而传教士也发现,影响学习的其他因素会弥补符码选择的不足。译名争论中的这些现象启发我们留意传播中存在的操控的可能性,这为灵活干预文化传播过程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务杂志 译名之争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传教士对中国穆斯林的研究——以《教务杂志》为中心
3
作者 马凌云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4年第1期89-93,共5页
本文以《教务杂志》上刊登的文献为资料,就西方传教士对中国穆斯林的研究进行评析。结合传教工作的三个阶段,梳理相关文献的研究重点,并探寻两种文化相遇时应当具有的态度。
关键词 西方传教士 中国穆斯林 教务杂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内地会传教士叶长青与川边社会--以《教务杂志》史料为中心的介绍探讨
4
作者 冯宪华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7-70,共14页
内地会(China Inland Mission)传教士叶长青(James.Huston Edgar,1872~1936年)是清末民国时期川边传教布道的重要人物,著述颇丰,在人类学、地理学、考古学、宗教学等方面有一定建树。他还对川边嘉绒藏族和白石崇拜宗教信仰进行过考察... 内地会(China Inland Mission)传教士叶长青(James.Huston Edgar,1872~1936年)是清末民国时期川边传教布道的重要人物,著述颇丰,在人类学、地理学、考古学、宗教学等方面有一定建树。他还对川边嘉绒藏族和白石崇拜宗教信仰进行过考察。经研究考证,他的中文名字为叶长青,国籍为澳大利亚。从中华续行委办会调查特委会编《中华归主》第四章第五节"川边"内容的出处来源看,编辑存在有疏漏不当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长青 川边 教务杂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传教士对中国文化的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吴梓明 陶飞亚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53-59,共7页
晚清西方传教士继承了明清之际传教士学者的传统,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探讨中国的历史文化和面临的社会问题,更新了西方自马可波罗、利玛窦以来关于中国的知识,在正负两个方面促进了西方对中国的了解,也为中国人认识自身社会提供了某种... 晚清西方传教士继承了明清之际传教士学者的传统,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探讨中国的历史文化和面临的社会问题,更新了西方自马可波罗、利玛窦以来关于中国的知识,在正负两个方面促进了西方对中国的了解,也为中国人认识自身社会提供了某种参照。一批对中国文化有较多了解的传教士,有些成为近代西方汉学的开创者,有些成为在华传教运动的头面人物,更多的成为教会教育事业的创始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教士 中国文化 马礼逊 《万国公报》 教务杂志 儒学 花之安 基督教 中国社会 理雅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习书院述论 被引量:3
6
作者 胡卫清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1期77-81,86,共6页
博习书院述论胡卫清苏州博习书院、宫巷中西书院及上海中西书院是东吴大学的三个源流,其中又以博习书院历史最为久远,现存有关博习书院的史料散见各处,搜罗不易,且相互矛盾之处较多。笔者根据所掌握的史料,加以考订,连缀成篇,以... 博习书院述论胡卫清苏州博习书院、宫巷中西书院及上海中西书院是东吴大学的三个源流,其中又以博习书院历史最为久远,现存有关博习书院的史料散见各处,搜罗不易,且相互矛盾之处较多。笔者根据所掌握的史料,加以考订,连缀成篇,以期对博习书院的发展历史有一个客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院 监理会 寄宿学校 东吴大学 走读学校 述论 教务杂志 名学生 宗教教育 基督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