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会教育家那夏理与真光书院 被引量:4
1
作者 夏泉 孟育东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1-185,共5页
美国长老会传教士那夏理女士于1872年在广州创办的真光书院,是广东乃至华南地区第一所女子教会学校。其在真光书院里引入了当时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教育内容,为广东培养了一批受过近代新式教育的女性,广东第一批女医生、... 美国长老会传教士那夏理女士于1872年在广州创办的真光书院,是广东乃至华南地区第一所女子教会学校。其在真光书院里引入了当时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教育内容,为广东培养了一批受过近代新式教育的女性,广东第一批女医生、女教师和女护士即出自该校。尤其是真光的毕业生中做教师的较多,遍布广东的城乡,推动了女子教育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夏理 女子教会教育 真光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适论西方在华教会教育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卫 徐国利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1-86,共6页
20世纪20年代初中期,胡适主要是对西方在华教会教育的宗教性和非教育性进行批判,主张教会教育要进行符合时代发展和中国利益的变革;从20年代后期开始,他转而对教会教育作了全面肯定。本文结合教会教育对中国现代文化教育发展所起的两重... 20世纪20年代初中期,胡适主要是对西方在华教会教育的宗教性和非教育性进行批判,主张教会教育要进行符合时代发展和中国利益的变革;从20年代后期开始,他转而对教会教育作了全面肯定。本文结合教会教育对中国现代文化教育发展所起的两重性作用,认为胡适从科学理性精神和全盘西化观立场出发对教会教育所作的评价,既有合理、符合历史事实的方面,也存在非历史主义和抹杀教会教育殖民侵略性的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近现代中国 教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会教育与中国近代体育 被引量:14
3
作者 陈晴 赵勇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3-16,共4页
教会学校在推行奴化教育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和中国近代体育事业的兴起与发展,对近代中国体育的内容、理论研究、女子体育等方面均产生过较大影响.
关键词 教会学校 教会教育 近代体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社会转型的教育需求与教会教育的演变 被引量:5
4
作者 余子侠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3期24-30,130,共8页
晚清社会转型要求教育由传统的“治人之教”转向为“治事之教”,逐步实现教育的国际化、专业化、世俗化和相对的普及化。由于中国教育转型显得过于沉重滞缓,致使教会教育乘间获得立足发展的条件,并在某种程度上承负了转型社会对教育... 晚清社会转型要求教育由传统的“治人之教”转向为“治事之教”,逐步实现教育的国际化、专业化、世俗化和相对的普及化。由于中国教育转型显得过于沉重滞缓,致使教会教育乘间获得立足发展的条件,并在某种程度上承负了转型社会对教育提出的部分职责和需求。教会教育亦在社会转型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社会转型 教育需求 教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侵华教育与中国教会教育比较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宋恩荣 熊贤君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0年第4期12-17,共6页
在中国近、现代,外国势力在华开办了不同类型的教育,其中尤以西方传教士和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势力所办学校为主,但二者所办教育无论是办学体制、教育目标还是教育内容都存在着根本歧异。前者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西方科学文化知识在中国... 在中国近、现代,外国势力在华开办了不同类型的教育,其中尤以西方传教士和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势力所办学校为主,但二者所办教育无论是办学体制、教育目标还是教育内容都存在着根本歧异。前者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西方科学文化知识在中国的传播,而后者则是一种彻头彻尾的奴化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侵华教育 教会教育 比较研究 办学体制 教育目标 教育内容 日本侵华势力 西方传教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华教育会”透视晚清基督教的教会教育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建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7-87,共11页
清末基督教教会教育是中国近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中国教育近代化产生了较大影响。在这一过程中,“中华教育会”有着其他宗教机构或教育机构无法替代的作用,“中华教育会”加速了近代中国基督教教会教育制度化的进程。
关键词 中华教育 教会教育 晚清 近代教育 基督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行知与近代中国教会教育 被引量:3
7
作者 余子峡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2年第5期27-29,共3页
陶行知这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近代中国新型学人群体的杰出人物 ,青少年时代曾长期地接受着教会学校教育的熏陶 ,且一度“成为一个基督徒”。在探讨教会学校及教育产品究竟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什么样的社会效应 ,以及教会教育... 陶行知这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近代中国新型学人群体的杰出人物 ,青少年时代曾长期地接受着教会学校教育的熏陶 ,且一度“成为一个基督徒”。在探讨教会学校及教育产品究竟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什么样的社会效应 ,以及教会教育的“中华归主”的目标实现的程度如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 近代中国 教会教育 社会效应 家庭信教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教会教育研究综述 被引量:2
8
作者 蒋纯焦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8年第1期36-41,共6页
教会教育对近现代中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近年来,对教会教育的研究,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由点到面,已逐渐成为中国近现代史学界和中国教育史学界的热点之一,取得了不少成果,形成了一支相对稳定的高水平的研究队伍,但也存在... 教会教育对近现代中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近年来,对教会教育的研究,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由点到面,已逐渐成为中国近现代史学界和中国教育史学界的热点之一,取得了不少成果,形成了一支相对稳定的高水平的研究队伍,但也存在着对教会教育中的初、中等教育研究较少、对抗战时期及战后的教会教育研究较弱、对专门的人物研究较少等缺憾。展望未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对教会教育的研究也将更加深入,不仅国内研究队伍会发展壮大,中外合作研究也将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教会教育研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教会教育史研究述评——以中国大陆学术界为分析范围 被引量:2
9
作者 孙邦华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7期46-53,共8页
中国教会教育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中西文化教育的产物,也是中国近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它与中国传统教育截然不同,采取的是新式教育,因而对中国近代社会、文化教育等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它作为一门新兴的课题,学术界研究探讨了中国... 中国教会教育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中西文化教育的产物,也是中国近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它与中国传统教育截然不同,采取的是新式教育,因而对中国近代社会、文化教育等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它作为一门新兴的课题,学术界研究探讨了中国教会教育史的历史发展轨迹及所存在的几种范式,但总体来说,研究的现状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目前,仍有诸多问题亟待开发与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会教育 研究范式 学术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恽代英对教会教育和“教育救国论”的批判 被引量:1
10
作者 卢国琪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0-184,288,共5页
恽代英不仅是中国青年爱戴的领袖,而且是一位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教育家,他以马克思主义为武器,对帝国主义教会教育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对"教育救国论"的错误进行了批判。通过这些批判,宣传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为马克思主义教育... 恽代英不仅是中国青年爱戴的领袖,而且是一位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教育家,他以马克思主义为武器,对帝国主义教会教育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对"教育救国论"的错误进行了批判。通过这些批判,宣传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为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中国化奠定了基础,为中国新民主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做出了巨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恽代英 教会教育 教育救国论 批判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行知与近代中国教会教育(续) 被引量:1
11
作者 余子峡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2年第6期37-46,共10页
陶行知这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近代中国新型学人群体的杰出人物 ,青少年时代曾长期地接受着教会学校教育的熏陶 ,且一度“成为一个基督徒”。在探讨教会学校及教育产品究竟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什么样的社会效应 ,以及教会教育... 陶行知这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近代中国新型学人群体的杰出人物 ,青少年时代曾长期地接受着教会学校教育的熏陶 ,且一度“成为一个基督徒”。在探讨教会学校及教育产品究竟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什么样的社会效应 ,以及教会教育的“中华归主”的目标实现的程度如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 近代 中国 教会教育 教育思想 基督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初期教会教育与中国教育界的合作与交流
12
作者 孙广勇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3-225,共3页
民国初期,教会教育界对中国自清末以来建立的新式教育开始有比较积极的评价,合作与交流的愿望加强。一方面,开始采用中国政府规定的课程和教材,另一方面,教会教育团体与中国教育社团也比较多地互相交流。两个教育系统的合作与交流打破... 民国初期,教会教育界对中国自清末以来建立的新式教育开始有比较积极的评价,合作与交流的愿望加强。一方面,开始采用中国政府规定的课程和教材,另一方面,教会教育团体与中国教育社团也比较多地互相交流。两个教育系统的合作与交流打破了二者长期以来互相隔离的状态,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会教育 中国教育 交流 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近代教会教育初探
13
作者 陈月明丹 刀福东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z1期392-394,共3页
本文介绍了基督教、天主教以及教会学校在云南的发展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教会在云南民族地区传教、办学的一些成功经验,以及对云南发展民族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 基督教 天主教 教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教会华西实验区对于土地问题的探索(1946-1949)
14
作者 张艺英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8-187,208,共11页
以往在“革命与改良”的二元视野下,学界批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简称平教会)是未触动土地问题的改良主义。事实上,平教会在1946-1949年的华西实验区阶段,囿于多种因素,提出了系统的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即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并以此为载... 以往在“革命与改良”的二元视野下,学界批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简称平教会)是未触动土地问题的改良主义。事实上,平教会在1946-1949年的华西实验区阶段,囿于多种因素,提出了系统的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即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并以此为载体,通过统租分佃并最终创置合作社社田的方法来解决土地所有权、稳定土地使用权。受经费短缺、国民政府不支持等因素的影响,这一方案只在卢作孚所领导的北碚乡村建设实验区的一个保开展实验。鉴于直接解决土地问题不可行,平教会转而协助国民政府实行的“农地减租”,希望能在此过程中增强自身力量,迂回地解决乡村土地问题。尽管平教会在华西实验区没能最终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但他们对这一问题的探索经验有助于农复会在台湾地区成功推动土地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晏阳初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平教会) 乡村建设 华西实验区 土地问题 创置社田 农地减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会幼儿教育对中国幼儿教育近代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田景正 杨素琴 吴庆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6-40,共5页
在华的外国教会幼儿教育作为特定的历史产物,在新中国成立后结束了它的历史命运。考察教会幼儿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在中国幼儿教育近代化的过程中所起到的推动作用以及阻碍问题,探讨中国幼儿教育在近代化进程中对教会幼儿教育... 在华的外国教会幼儿教育作为特定的历史产物,在新中国成立后结束了它的历史命运。考察教会幼儿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在中国幼儿教育近代化的过程中所起到的推动作用以及阻碍问题,探讨中国幼儿教育在近代化进程中对教会幼儿教育的突破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会幼儿教育 中国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观念 幼儿园课程 幼儿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近代中国教会女子教育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永春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6期46-48,共3页
关键词 教会女校 近代中国 教会女子教育 传教士 中国妇女 《圣经》 英语教学 五四运动 学校 中国近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代“教会音乐教育”及其启蒙意义省思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岩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2年第2期63-69,172,共7页
关于我国近代音乐教育的起点,音乐学术界普遍存在的认识是:学堂乐歌。本文通过对19世纪30、40年代外国传教士始在中国开办学校、至20世纪初教会教育已全面覆盖大中小学及幼稚园这一史实的考察,认为:西方教会在我国开展的音乐教育活动乃... 关于我国近代音乐教育的起点,音乐学术界普遍存在的认识是:学堂乐歌。本文通过对19世纪30、40年代外国传教士始在中国开办学校、至20世纪初教会教育已全面覆盖大中小学及幼稚园这一史实的考察,认为:西方教会在我国开展的音乐教育活动乃是我国近代音乐教育之始——诸多教会学校开设音乐课、琴法课,西方音乐文化观念与音乐理论、演奏艺术等凭借外国音乐家的教授而在全国多数地区的少年、儿童中播下种子。教会音乐教育的启蒙作用不可否认,但各国政治势力对本国在华教会音乐教育的利用企图,使得近代中国教会学校开展的音乐教育带有浓厚的殖民主义阴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教会学校 教会音乐教育 启蒙 殖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代教会职业教育
18
作者 黄立志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8-40,共3页
关键词 中国 近代 教会职业教育 办学经验 职业教育 教会学校 教育目的 组织形式 课程设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教育与中国现代化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华兴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22-128,共7页
关键词 教育救国 民国时期 民国教育 中国教育现代化 教育经费 教会 教会教育 中国现代化 教育 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中国教会中学课程初探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洪成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55-62,共8页
自鸦片战争以来,资本主义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在中国攫取了许多特权,其中包括在中国传教和建学校的特权。在以后近一个世纪的风云变幻的历史中,逐渐建立了一个从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教会教... 自鸦片战争以来,资本主义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在中国攫取了许多特权,其中包括在中国传教和建学校的特权。在以后近一个世纪的风云变幻的历史中,逐渐建立了一个从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教会教育体系。居于教会中等教育核心地位的教会中学,在实现基督教教育事业中,倍受西方教会的垂顾,被视为教会学校体系中“最重要之一部分”。在近代中国社会,教会中学为了生存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会中学 基督教传教士 近代中国 侵华教育 教会教育体系 基督教教育 教会 宗教课程 近代学制 狄考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