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5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发展历程及趋势分析 被引量:47
1
作者 朱良 郭巍 禹卫东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10,共6页
合成孔径雷达(SAR)由于其技术特点而受到普遍重视,成为军、民两用普遍关注和重点发展的遥感设备。星载SAR不受气象和光照条件的限制,能实现全天时、全空域、大面积、高分辨对地观测,在农、林、地质、水域等民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合成孔径雷达(SAR)由于其技术特点而受到普遍重视,成为军、民两用普遍关注和重点发展的遥感设备。星载SAR不受气象和光照条件的限制,能实现全天时、全空域、大面积、高分辨对地观测,在农、林、地质、水域等民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在军用测绘、情报侦察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该文就当前各国SAR卫星的发展现状、未来SAR卫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卫星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小型化 合成孔径雷达卫星星座 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编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姿态指向稳定度与图像质量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陈杰 周荫清 李春升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1785-1789,共5页
姿态指向稳定度是合成孔径雷达 (SAR)卫星平台设计的重要参数 .本文基于成对回波畸变理论研究了存在姿态指向变化时星载SAR的点目标扩展函数表达式 ,在理论分析与大量计算机仿真实验基础上 ,总结了姿态指向变化对星载SAR图像质量影响的... 姿态指向稳定度是合成孔径雷达 (SAR)卫星平台设计的重要参数 .本文基于成对回波畸变理论研究了存在姿态指向变化时星载SAR的点目标扩展函数表达式 ,在理论分析与大量计算机仿真实验基础上 ,总结了姿态指向变化对星载SAR图像质量影响的本质规律 ,推导了工程上分析卫星姿态指向稳定度同SAR图像质量之间定量关系的解析表达式 ,提出了适用于SAR卫星特点的姿态指向稳定度定量分析方法 ,为SAR卫星系统总体分析与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根据L、C和X波段SAR卫星参数进行计算机仿真实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雷达回波 卫星姿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反演风场资料在中国近海风能资源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常蕊 朱蓉 +4 位作者 周荣卫 叶冬 张晓伟 Merete Badger Charlotte Bay Hasager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06-613,共8页
由于海上测风非常昂贵,实地测风资料严重不足,而卫星反演海面风场资料可以有效地弥补这一缺陷,对近海风能资源评估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欧洲太空局2002年3月发射的Envisat卫星搭载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产品在欧洲近海风能资源... 由于海上测风非常昂贵,实地测风资料严重不足,而卫星反演海面风场资料可以有效地弥补这一缺陷,对近海风能资源评估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欧洲太空局2002年3月发射的Envisat卫星搭载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产品在欧洲近海风能资源评估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文中探讨了空间分辨率约1 km×1 km的SAR卫星反演海面风场资料应用于杭州湾近海风能资源评估的技术方法,通过杭州湾海域的实测风速与SAR卫星反演海面风速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1)14个实测站点中13个站的相对误差小于20%,其中7个站的相对误差小于10%,平均标准差为2.29 m/s;(2)以SAR卫星反演风速数据为基础计算的风能参数(形状参数和尺度参数)与实测数据计算结果的一致性较高;(3)将该数据同化进入WRF数值模式中,与控制试验相比,大部分检验站点的风速相关系数明显提高,标准差和相对误差也得到改善。SAR卫星反演风场资料可用于中国的近海风能资源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卫星反演海面风速 高分辨率 数值模拟 资料同化 海上风能资源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合成孔径雷达卫星信号侦察建模与仿真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曲卫 贾鑫 吴彦鸿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341-2345,共5页
根据SAR卫星天线波束方位向方向性图的特点,建立了SAR卫星天线方位向增益模型,并根据SAR卫星的运动规律,推导了对SAR卫星旁瓣进行侦察的侦察方程。建立了对SAR信号侦察场景模型以及算法流程,仿真计算了在给定跟踪时间的情况下,实现对卫... 根据SAR卫星天线波束方位向方向性图的特点,建立了SAR卫星天线方位向增益模型,并根据SAR卫星的运动规律,推导了对SAR卫星旁瓣进行侦察的侦察方程。建立了对SAR信号侦察场景模型以及算法流程,仿真计算了在给定跟踪时间的情况下,实现对卫星信号侦察对地面侦察设备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卫星 信号侦察 旁瓣增益 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J-1-C卫星合成孔径雷达载荷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3
5
作者 禹卫东 杨汝良 +2 位作者 邓云凯 赵凤军 雷宏 《雷达学报(中英文)》 CSCD 2014年第3期256-265,共10页
HJ-1-C是我国环境与灾害监测小卫星"2+1"星座中的一颗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工作于S波段,具有5 m分辨率。SAR载荷采用网状反射面天线和大功率放大器方案,具有重量轻、效率高的特点,适合于小卫星平台。目前HJ-1-C卫星已在轨运... HJ-1-C是我国环境与灾害监测小卫星"2+1"星座中的一颗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工作于S波段,具有5 m分辨率。SAR载荷采用网状反射面天线和大功率放大器方案,具有重量轻、效率高的特点,适合于小卫星平台。目前HJ-1-C卫星已在轨运行,获得我国首批S波段星载SAR图像,图像质量高,地物信息丰富,表明SAR载荷的设计合理,试验和测试充分。HJ-1-C卫星将为我国减灾和环境应用发展做出贡献。该文将对HJ-1-C卫星SAR载荷的设计和研制进行全面介绍,包括其主要功能和技术指标,各部分的设计,以及研制、测试和试验工程,最后给出其在轨获得的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J-1-C卫星 合成孔径雷达(SAR) 载荷设计 测试试验 在轨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队卫星合成孔径雷达空时二维压缩感知成像 被引量:4
6
作者 宗竹林 胡剑浩 +1 位作者 朱立东 王健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26-631,636,共6页
以减小编队小卫星数据传输负荷,加快编队小卫星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速度为目的,提出了一种基于空时二维压缩感知(CS)理论的解决方案。通过对编队小卫星SAR回波信号模型稀疏性的研究与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该回波模型的空时二维压缩算... 以减小编队小卫星数据传输负荷,加快编队小卫星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速度为目的,提出了一种基于空时二维压缩感知(CS)理论的解决方案。通过对编队小卫星SAR回波信号模型稀疏性的研究与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该回波模型的空时二维压缩算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编队小卫星SAR的回波稀疏模型和目标信息的重构矩阵,并用最小l1范数算法对压缩后的数据进行了时间维和空间维的恢复重构,实现了编队小卫星的低负荷、快速成像。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CS) 恢复重构 雷达成像 编队小卫星 合成孔径雷达(S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卫星雷达隐身性能的在轨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斌 张翔 廖文和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16-821,共6页
成像雷达是空间目标监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入评估某微小卫星的隐身性能,对卫星的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成像效果进行预测,从雷达成像角度评估卫星的隐身效果。首先简述用于空间目标成像的ISAR成像的基本原理。然后构造卫星的散... 成像雷达是空间目标监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入评估某微小卫星的隐身性能,对卫星的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成像效果进行预测,从雷达成像角度评估卫星的隐身效果。首先简述用于空间目标成像的ISAR成像的基本原理。然后构造卫星的散射点模型,散射系数采用微波暗室的实际测量值。依据仿真雷达系统参数和卫星实际在轨运行参数,计算卫星ISAR成像所需成像时间。对卫星3种飞行姿态,即卫星顶部指向地球表面的隐身姿态、卫星顶部与飞行方向一致和卫星底部指向地球表面两种非隐身姿态,以及不同信噪比情况,进行IS-AR仿真,详细分析每种情况下的运动补偿效果和最终ISAR成像效果,说明了卫星隐身设计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卫星 雷达隐身 合成孔径雷达(ISAR) 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系统任务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吴炜琦 张育林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19-623,共5页
系统地总结了围内外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提出了大视角双侧视SAR卫星的新概念。针对SAR卫星有效载荷的特点,从用户需求分析和关键约束条件入手,研究了卫星轨道设计与覆盖性能分析方法,总结了雷达波位参数设计和系统... 系统地总结了围内外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提出了大视角双侧视SAR卫星的新概念。针对SAR卫星有效载荷的特点,从用户需求分析和关键约束条件入手,研究了卫星轨道设计与覆盖性能分析方法,总结了雷达波位参数设计和系统性能分析方法,提出了SAR卫星系统星地一体化任务分析方法。通过计算机仿真,对大视角双侧视SAR卫星概念进行了初步可行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卫星系统 任务分析 性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孔径雷达卫星构型设计 被引量:2
9
作者 孙永岩 范季夏 +1 位作者 于广洋 赵彦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08年第3期45-50,共6页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简称SAR)卫星的构型与其它卫星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大面积的相控平面SAR天线在工作时需侧视(长度方向沿飞行方向)和SAR天线与太阳电池阵之间的相容性。通过分析SAR卫星构型的特点,...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简称SAR)卫星的构型与其它卫星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大面积的相控平面SAR天线在工作时需侧视(长度方向沿飞行方向)和SAR天线与太阳电池阵之间的相容性。通过分析SAR卫星构型的特点,根据卫星构型设计的原则,结合SAR卫星的构型实例,给出SAR卫星构型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构型 设计 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的特点与发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辉 杨文涛 《航天器工程》 2005年第4期69-74,共6页
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在遥感成像方面的独特优势,使其广受关注。该文介绍了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的特点和加拿大合成孔径雷达卫星Radarsat,简要介绍了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卫星 合成孔径雷达 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队小卫星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基线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申艳 王新民 禹卫东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45-1349,共5页
该文提出了一种编队小卫星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基线的设计方法,该方法基于编队小卫星空间几何模型和实际地理模型,分析了干涉回波信号特性,给出临界基线和最优基线的选择方法,分析了等效视数、信噪比和地形坡度对基线选择的影响。... 该文提出了一种编队小卫星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基线的设计方法,该方法基于编队小卫星空间几何模型和实际地理模型,分析了干涉回波信号特性,给出临界基线和最优基线的选择方法,分析了等效视数、信噪比和地形坡度对基线选择的影响。并基于C波段编队小卫星进行了仿真设计,给出了在一个轨道周期内,干涉基线的变化情况和测高精度变化的仿真结果。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文的基线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队小卫星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基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一号C卫星合成孔径雷达相干性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海英 张珊珊 +1 位作者 李世强 张华春 《雷达学报(中英文)》 CSCD 2014年第3期320-325,375-382,F0003,共15页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是一种相干成像雷达,相干性是保证SAR成像的关键。对相干系统而言,诸多因素会破坏其相干性。该文以环境一号C卫星SAR分系统方案和指标为基础,主要分析了频率源稳定度和脉间定时抖动对系统相...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是一种相干成像雷达,相干性是保证SAR成像的关键。对相干系统而言,诸多因素会破坏其相干性。该文以环境一号C卫星SAR分系统方案和指标为基础,主要分析了频率源稳定度和脉间定时抖动对系统相干性的影响。环境一号C卫星SAR采用短期稳定度为101.0 10/5 ms-×的晶振,经过直接倍频与分频提供系统所需的基准频率信号,由短期稳定度引入的方位向随机相位误差对积分旁瓣的影响可忽略。环境一号C卫星SAR定时脉冲前沿抖动优于2 ns(rms),合成孔径时间内的随机相位误差对方位脉冲压缩旁瓣略有影响。该文通过公式推导和仿真分析证明了HJ-1-C卫星SAR系统相干性设计满足合成孔径雷达成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一号C(HJ-1-C)卫星 合成孔径雷达(SAR) 相干性 频率稳定度 定时抖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卫星直线编队合成孔径雷达的对地观测性能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文生 王小谟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6-78,共3页
为了解决单孔径星载合成孔径雷达方位分辨率和观测带宽之间的矛盾,提出采用较低的脉冲重复频率,通过对多个小卫星平台的欠采样数据组合处理实现高方位分辨率的方法,分析了小卫星数目、方位分辨率和观测带宽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卫星分布距... 为了解决单孔径星载合成孔径雷达方位分辨率和观测带宽之间的矛盾,提出采用较低的脉冲重复频率,通过对多个小卫星平台的欠采样数据组合处理实现高方位分辨率的方法,分析了小卫星数目、方位分辨率和观测带宽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卫星分布距离计算公式.分析结果表明,2N-1颗小卫星组成的直线编队SAR系统与单孔径SAR系统相比,在方位分辨率相同时,观测带宽增加到原来的N倍,改善了SAR系统对地观测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 卫星编队 雷达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图像交叉谱的全球海浪特征研究
14
作者 李慧敏 何宜军 +2 位作者 王臣 林文明 杨劲松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117,共7页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因其全天时、全天候的观测能力,为全球海洋动力环境要素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然而,SAR海浪成像是非线性过程,现有理论中的近似求解会导致海浪谱反演的信息缺失。SAR图像交叉谱技术...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因其全天时、全天候的观测能力,为全球海洋动力环境要素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然而,SAR海浪成像是非线性过程,现有理论中的近似求解会导致海浪谱反演的信息缺失。SAR图像交叉谱技术的提出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这一限制,能够很好地量化海浪谱特性及海浪传播方向。本研究延续前人系列成果,利用最新提出的面向径向海浪的图像谱强度,开展不同尺度海浪随局地风速的变化趋势分析,并基于雷达视向图像谱强度提取了谱峰波数,进而结合欧洲空间局环境遥感卫星先进合成孔径雷达波模式在开阔大洋获取的近400万景SAR图像,分析了谱峰波数的全球分布特征,为量化全球风浪耦合过程提供新视角,揭示了海浪与风速耦合关系的空间分布与季节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 欧洲空间局环境遥感卫星先进合成孔径雷达(Envisat/ASAR) 图像交叉谱 风浪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一号C卫星合成孔径雷达介绍 被引量:1
15
《雷达学报(中英文)》 CSCD 2014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是一种以航天器为平台的对地遥感载荷,可以获得地物的高分辨率微波图像,具有全天时、全天候、全球覆盖的优势。SAR原理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随后实现了机载SAR系统。1978年美国NAS...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是一种以航天器为平台的对地遥感载荷,可以获得地物的高分辨率微波图像,具有全天时、全天候、全球覆盖的优势。SAR原理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随后实现了机载SAR系统。1978年美国NASA发射了Seasat—A,首次装载了SAR载荷,标志了星载SAR时代的开始。随后,前苏联、欧洲、加拿大、日本部发射了各自的星载S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 SAR系统 星载SAR 卫星 环境 RADAR 高分辨率 全球覆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遥感技术进展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26
16
作者 张庆君 韩晓磊 刘杰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8,共8页
从品质因子、极化方式、定量化程度、信息获取维度等方面,对现有星载SAR技术发展阶段进行划分,给出了不同发展阶段星载SAR的特征和典型工作模式,并对新一代星载SAR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最后,简要介绍高分三号(GF-3)卫星的基本特性,... 从品质因子、极化方式、定量化程度、信息获取维度等方面,对现有星载SAR技术发展阶段进行划分,给出了不同发展阶段星载SAR的特征和典型工作模式,并对新一代星载SAR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最后,简要介绍高分三号(GF-3)卫星的基本特性,并分析高分三号卫星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历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三号卫星 合成孔径雷达 品质因子 极化方式 定量遥感 多维信息获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合成孔径雷达高度计定标方法 被引量:3
17
作者 谌华 郭伟 +4 位作者 杨双宝 许可 徐曦煜 史灵卫 王磊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232-2237,共6页
合成孔径雷达高度计的关键技术特点是沿轨向的多普勒锐化和延迟距离校正技术。两者的结合使得其相对于传统雷达高度计具有沿轨向高分辨率和显著提高测高精度的优势。在2 m波高海况和2 km的地面网格下,其测高精度可以达到2 cm。为了验证... 合成孔径雷达高度计的关键技术特点是沿轨向的多普勒锐化和延迟距离校正技术。两者的结合使得其相对于传统雷达高度计具有沿轨向高分辨率和显著提高测高精度的优势。在2 m波高海况和2 km的地面网格下,其测高精度可以达到2 cm。为了验证合成孔径雷达高度计的测高精度,在充分研究合成孔径雷达高度计测高原理和传统雷达高度计定标方法的基础上,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浮标的合成孔径雷达高度计定标方法,采用时空一致性匹配和多基线联合解算方法提高海面高度测量精度,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合成孔径雷达高度计首次机载试验中,通过对试验数据结果的处理分析,在验证合成孔径雷达高度计测高精度的同时,初步验证了该定标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高度计 波束锐化 距离校正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浮标 定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的发展以及干涉测量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牛瑞 汤晓涛 +2 位作者 楼良盛 刘志铭 王昱 《遥感信息》 CSCD 2006年第4期79-82,共4页
论述了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的发展历程,介绍了作为其重要应用之一的星载InSAR的概念和发展,详细介绍了典型的系统如欧空局的ERS-1/2星对、美国的SRTM任务、新近发射的日本ALOS卫星以及计划今年发射的德国的TerraSAR-X雷达卫星和加拿大的RAD... 论述了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的发展历程,介绍了作为其重要应用之一的星载InSAR的概念和发展,详细介绍了典型的系统如欧空局的ERS-1/2星对、美国的SRTM任务、新近发射的日本ALOS卫星以及计划今年发射的德国的TerraSAR-X雷达卫星和加拿大的RADARSAT-2雷达卫星。最后详述了星载InSAR未来的发展方向编队卫星技术以及国外重要的编队卫星计划如法国Cartwheel方案和德国TanDEM-X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编队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一号C卫星合成孔径雷达”征文通知
19
《雷达学报(中英文)》 CSCD 2013年第1期53-53,共1页
环境一号C(HJ—1—C)卫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民用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其有效载荷为S波段合成孔径雷达(SAR),具有全天时、全天候对地观测能力,可以获得5米分辨率图像。环境一号C卫星可以与早前发射的环境一号A、B星组成环境与... 环境一号C(HJ—1—C)卫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民用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其有效载荷为S波段合成孔径雷达(SAR),具有全天时、全天候对地观测能力,可以获得5米分辨率图像。环境一号C卫星可以与早前发射的环境一号A、B星组成环境与灾害检测预报的“小卫星星座”,从而可以对生态环境和灾害进行大范围、全天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卫星 生态环境 征文通知 卫星星座 自主研制 有效载荷 观测能力 全天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斯特留姆公司为哨兵-1卫星研制合成孔径雷达
20
《航天器工程》 2008年第1期52-52,共1页
2007年11月16日阿斯特留姆公司称,将为欧洲航天局的哨兵-1卫星研发C频段成像雷达,合同价值约0.85亿欧元。欧洲航天局于2007年2月授予泰勒斯-阿莱尼亚航天公司哨兵-1卫星的主合同,总价值为2.29亿欧元。哨兵-1卫星是全球环境安全监视... 2007年11月16日阿斯特留姆公司称,将为欧洲航天局的哨兵-1卫星研发C频段成像雷达,合同价值约0.85亿欧元。欧洲航天局于2007年2月授予泰勒斯-阿莱尼亚航天公司哨兵-1卫星的主合同,总价值为2.29亿欧元。哨兵-1卫星是全球环境安全监视(GMES)计划的组成部分,由欧盟和欧洲航天局负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研制 合成孔径雷达 欧洲航天局 成像雷达 航天公司 组成部分 安全监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